第16章 治世宏图:新帝与群臣的革新之路
关灯
小
中
大
应天的初春依旧裹挟着寒意,朱标端坐在奉天殿的龙椅上,目光如炬地扫视着殿下群臣。
案头摆放的《新政实施细则》似一块沉重的巨石,让整个朝堂的气氛紧绷到了极点,藩王改制、商税革新、农桑新政等条款,每一条都触动着各方利益,争论声此起彼伏,如同煮沸的鼎炉般喧闹不止。
“陛下,藩王禄米减半之事万万不可!”礼部尚书颤颤巍巍地出列,花白的胡须随着他激动的言辞微微抖动,“藩王皆为皇室宗亲,骤然削减禄米,定会心生怨怼,恐生祸端啊!”他的话音刚落,户部侍郎便急切地跨前一步,手中的账本被攥得褶皱不堪:“可江南税银迟迟未能足额收缴,若不削减藩王开支,今夏百姓的赈灾粮根本无从筹措!” 朱标揉了揉发紧的眉心,心中权衡着利弊。
就在这时,他的目光落在了角落里一位神态沉稳的官员身上——此人正是在政务处理上颇有见地的翰林院编修。
“卿家,你对此事有何看法?”朱标的声音在殿内响起,喧闹的争论声戛然而止。
那官员从容上前,行礼后有条不紊地说道:“陛下,藩王势弱是大势所趋,但不可操之过急。
臣以为,可先从削减藩王额外的赏赐与特权入手,禄米之事暂且维持现状,待商税改革成效显着、国库充盈后,再做商议。
如此既能安抚藩王,又能为新政推行争取时间。
”朱标沉思片刻,觉得此计可行,遂命礼部与户部按照此思路,制定详细的过渡方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山东因去年水患导致农田大面积荒芜,百姓流离失所的消息传来,让朱标心头一紧。
他深知,民生乃是国之根本,若不能妥善解决,新政将难以立足。
此时,一位在地方治理上经验丰富的知府被举荐到御前。
“陛下,臣提议在山东推行‘官督民办’之策。
”那知府目光坚定,声音洪亮,“官府出面招募流民,以工代役,组织他们修筑堤坝、疏通河道,同时开垦荒地。
所需粮草,可从临近府县调拨,待秋收后,百姓再以粮食偿还。
如此一来,既能解决流民的生计问题,又能改善当地的农耕条件。
”朱标听后,连连点头,当即便任命其为山东巡抚,全权负责此事。
然而,新政的推进远比
案头摆放的《新政实施细则》似一块沉重的巨石,让整个朝堂的气氛紧绷到了极点,藩王改制、商税革新、农桑新政等条款,每一条都触动着各方利益,争论声此起彼伏,如同煮沸的鼎炉般喧闹不止。
“陛下,藩王禄米减半之事万万不可!”礼部尚书颤颤巍巍地出列,花白的胡须随着他激动的言辞微微抖动,“藩王皆为皇室宗亲,骤然削减禄米,定会心生怨怼,恐生祸端啊!”他的话音刚落,户部侍郎便急切地跨前一步,手中的账本被攥得褶皱不堪:“可江南税银迟迟未能足额收缴,若不削减藩王开支,今夏百姓的赈灾粮根本无从筹措!” 朱标揉了揉发紧的眉心,心中权衡着利弊。
就在这时,他的目光落在了角落里一位神态沉稳的官员身上——此人正是在政务处理上颇有见地的翰林院编修。
“卿家,你对此事有何看法?”朱标的声音在殿内响起,喧闹的争论声戛然而止。
那官员从容上前,行礼后有条不紊地说道:“陛下,藩王势弱是大势所趋,但不可操之过急。
臣以为,可先从削减藩王额外的赏赐与特权入手,禄米之事暂且维持现状,待商税改革成效显着、国库充盈后,再做商议。
如此既能安抚藩王,又能为新政推行争取时间。
”朱标沉思片刻,觉得此计可行,遂命礼部与户部按照此思路,制定详细的过渡方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山东因去年水患导致农田大面积荒芜,百姓流离失所的消息传来,让朱标心头一紧。
他深知,民生乃是国之根本,若不能妥善解决,新政将难以立足。
此时,一位在地方治理上经验丰富的知府被举荐到御前。
“陛下,臣提议在山东推行‘官督民办’之策。
”那知府目光坚定,声音洪亮,“官府出面招募流民,以工代役,组织他们修筑堤坝、疏通河道,同时开垦荒地。
所需粮草,可从临近府县调拨,待秋收后,百姓再以粮食偿还。
如此一来,既能解决流民的生计问题,又能改善当地的农耕条件。
”朱标听后,连连点头,当即便任命其为山东巡抚,全权负责此事。
然而,新政的推进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