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小满安治
关灯
小
中
大
粮仓。
几十个仓夫正忙着晾晒新收的豌豆,竹匾里的豌豆在阳光下泛着淡绿的光,像撒了一地的翡翠。
走到粮仓深处,见一个年轻仓夫正往麻袋里装豌豆,麻袋口没扎紧,撒了些在地上。
“这里的绳结要系成十字结,”陈砚伸手帮他扎紧,“你看,这样扛着走也不会撒,就像田里的麦捆要捆牢,不然搬运时会散。
”仓夫红着脸点头,仓官在一旁笑道:“这后生是开春从灾区招来的,学了两个月,干活越来越利索,就是性子毛躁,总忘了扎紧袋口。
”陈砚拿起袋豌豆,掂了掂重量:“这豌豆颗粒饱满,留些做种,剩下的给养老院送去,煮粥吃营养。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掌灯时分,陈砚在灯下核对外藩的农产清单。
西域的葡萄藤装在陶罐里,标签上写着“耐旱品种,果粒大”;南洋的胡椒籽用锡盒装着,还带着些辛辣的香气。
忽见其中有包亚麻籽,标签上写着“可榨油,可织布”,便问:“这是哪里来的?”礼部主事连忙回话:“是波斯商人带来的,说在他们那边亩产比芝麻高,不知咱们这儿的沙土地能种不。
”陈砚拿起一粒亚麻籽,放在指尖捻了捻,籽粒扁平带着光泽:“让农官在西北试种几分地,记好生长周期,若是能适应,明年就在旱地推广,百姓们既能多些食用油,织出的麻布也更结实。
” 三更天时,窗外传来蛐蛐的叫声,“唧唧”的声音伴着远处的蛙鸣,格外清幽。
陈砚放下笔,见案头的茶还温着,今年的雨前茶泡出的茶汤清亮,香气混着夏夜的凉爽,格外提神。
她想起麦田里农人的笑脸,粮仓里堆积的豌豆,还有新试种的种子,嘴角漾起暖意。
治理天下就像培育小满的庄稼,既要防虫害,又要勤照料,一分辛苦一分收获。
这夏夜的风带着麦香,想来今年的收成定不会差,百姓的日子也能跟着安稳。
天快亮时,晨曦染亮了窗纸。
陈砚推开窗,见远处的麦田在晨光里泛着金浪,农人已开始收割早熟的麦子,镰刀划过麦秆的声音顺着风飘过来。
再过些时日,粮仓就会堆得满满当当,像座座金黄的小山——就像这寻常的小满时节,不必有波澜,却自会在平淡里藏着沉甸甸的希望。
喜欢明朝的名义请大家收藏:()明朝的名义
几十个仓夫正忙着晾晒新收的豌豆,竹匾里的豌豆在阳光下泛着淡绿的光,像撒了一地的翡翠。
走到粮仓深处,见一个年轻仓夫正往麻袋里装豌豆,麻袋口没扎紧,撒了些在地上。
“这里的绳结要系成十字结,”陈砚伸手帮他扎紧,“你看,这样扛着走也不会撒,就像田里的麦捆要捆牢,不然搬运时会散。
”仓夫红着脸点头,仓官在一旁笑道:“这后生是开春从灾区招来的,学了两个月,干活越来越利索,就是性子毛躁,总忘了扎紧袋口。
”陈砚拿起袋豌豆,掂了掂重量:“这豌豆颗粒饱满,留些做种,剩下的给养老院送去,煮粥吃营养。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掌灯时分,陈砚在灯下核对外藩的农产清单。
西域的葡萄藤装在陶罐里,标签上写着“耐旱品种,果粒大”;南洋的胡椒籽用锡盒装着,还带着些辛辣的香气。
忽见其中有包亚麻籽,标签上写着“可榨油,可织布”,便问:“这是哪里来的?”礼部主事连忙回话:“是波斯商人带来的,说在他们那边亩产比芝麻高,不知咱们这儿的沙土地能种不。
”陈砚拿起一粒亚麻籽,放在指尖捻了捻,籽粒扁平带着光泽:“让农官在西北试种几分地,记好生长周期,若是能适应,明年就在旱地推广,百姓们既能多些食用油,织出的麻布也更结实。
” 三更天时,窗外传来蛐蛐的叫声,“唧唧”的声音伴着远处的蛙鸣,格外清幽。
陈砚放下笔,见案头的茶还温着,今年的雨前茶泡出的茶汤清亮,香气混着夏夜的凉爽,格外提神。
她想起麦田里农人的笑脸,粮仓里堆积的豌豆,还有新试种的种子,嘴角漾起暖意。
治理天下就像培育小满的庄稼,既要防虫害,又要勤照料,一分辛苦一分收获。
这夏夜的风带着麦香,想来今年的收成定不会差,百姓的日子也能跟着安稳。
天快亮时,晨曦染亮了窗纸。
陈砚推开窗,见远处的麦田在晨光里泛着金浪,农人已开始收割早熟的麦子,镰刀划过麦秆的声音顺着风飘过来。
再过些时日,粮仓就会堆得满满当当,像座座金黄的小山——就像这寻常的小满时节,不必有波澜,却自会在平淡里藏着沉甸甸的希望。
喜欢明朝的名义请大家收藏:()明朝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