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戴森球计划5

关灯
堆的生产记录,“这是月球基地第37批次的产品,还记得吗?那批超导材料在冶炼时遭遇了太阳风暴,分子排列比标准品多了三个偏转角。

    ” 小李的手指在太阳穴上敲了敲,忽然笑起来:“对,当时我们用了整整三天调整补偿算法,你说就像给歪脖子树搭支架——现在看来,这‘歪脖子’反而让它的抗干扰性强了0.7%。

    ” 薛逸辰没说话,只是用手指将那处橙光的参数拖入长期观测库。

    他想起那时在月球基地,所有人的手指都沾着超导材料的粉末,蓝黑色的,像抹不掉的星辰灰。

    有次深夜调试设备,老陈的手指被高温管道烫出燎泡,却攥着数据板说“这点疼赶不上材料突破的瘾”——现在老陈正在火星工厂督工,刚才的通讯里说,那里的空调系统坏了两天,所有人的工作服都能拧出水,但第一批符合戴森球标准的相变储能材料,比计划提前四小时下线了。

     “能量储存层的液态金属开始注入了。

    ”系统的提示音打断回忆,沙盘上的红色管线突然亮起流动的光,像有岩浆在其中奔涌,“当前注入量37%,粘度系数稳定在1.2帕·秒,相当于25℃时的蜂蜜——你可以用手指感受这个模拟质感。

    ” 薛逸辰的手指穿过光流,在虚拟管线的截面图上停顿。

    液态金属的分子结构在屏幕上展开,像无数首尾相接的银色小鱼,在磁场约束下保持着整齐的队列。

    “上周木星聚变电站送来的氦-3纯度报告,你看过了吗?”他忽然问身边的工程师,“他们的提纯设备用了我们研发的分子筛,现在纯度能稳定在99.9999%。

    ” “看过了!”有人举起终端,屏幕上跳动的纯度曲线像座陡峭的山峰,“他们说这精度能让每个反应堆的寿命延长十年,还开玩笑说要给分子筛起个名字叫‘薛氏筛子’。

    ” 薛逸辰的手指在终端边缘轻轻摩挲,那里还留着长期握持的浅痕。

    他抬头看向观测窗,戴森环的反光此刻已蔓延到天花板,将整个实验室染成一片银蓝色。

    系统的倒计时在空气中浮动:“距离第一阶段施工启动还有180分钟,建议进行最终链路测试。

    ” 链路测试的全息图展开时,像一张覆盖整个太阳系的巨网。

    薛逸辰的手指从戴森环出发,沿着能量传输线路划过水星电站、火星工厂、月球基地,最后落在地球同步轨道的接收站——那里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