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长安冬日

关灯
触感温润如脂。

    李泰得意地晃着胖脚,忽然指着墙上挂着的青铜漏壶:“皇兄!若在凳面装个小抽屉,就能放算筹和糕点啦!”话音刚落,便被王师傅取笑:“小王爷莫不是想把胡凳变成百宝箱?” 午间在将作监用罢简餐,李承乾带着新制的胡凳前往太极殿。

    途经甘露殿时,见几个宫女正跪在廊下擦拭栏杆,膝头的布帛已被露水浸透。

    他停下脚步,示意小福子将胡凳搬过去:“你们且坐着擦。

    ”为首的宫女惶恐地跪下:“使不得!婢子们......”“孤让你们坐,便坐。

    ”李承乾打断道,目光落在她们红肿的膝盖上,“跪久了伤气血,如何侍奉陛下?” 宫女们面面相觑,终于战战兢兢地坐上胡凳。

    当腰背接触到凳面的刹那,几人同时发出低叹。

    其中一个年纪稍长的宫女轻抚凳面,忽然哽咽:“这可比老家的土炕舒服多了......”李承乾心中一软,想起民间百姓跪坐用餐的场景,转头对小福子道:“传孤令,着少府监制作一批松木胡凳,送往掖庭和六局,供宫人休憩。

    ” 未时初刻,太极殿西暖阁内,李世民正捏着狼毫批改《括地志》。

    李承乾进门时,正见父亲揉按右膝的动作,玉带銙在龙袍上压出一道深深的痕。

    “父皇今日又跪坐了两个时辰?”他示意小福子搬来胡凳,“试试这个。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世民挑眉看着眼前的四足方凳,指尖划过凳面的“贞观之治”阴刻纹:“二郎这是要教孤学胡人?”李承乾笑着扶父亲坐下,见皇帝腰背刚贴上凳面,眉峰便微微舒展,心中一喜:“胡凳虽来自西域,却可补中原坐具之缺。

    儿臣试过,用此凳批阅奏折,效率能增三成。

    ” 皇帝伸手摩挲着凳腿的十字横枨,忽然想起武德年间征战时,在突厥帐中见过类似的坐具。

    那时他总笑胡人“不知礼仪”,此刻却觉这小小的凳子,竟比金銮殿的龙椅更懂人心。

    “泰儿也参与了改良?”他指了指凳面边缘的小熊刻纹,嘴角扬起笑意。

     李承乾点头,从袖中取出李泰绘制的“胡凳百用图”:“四弟说,将来要在凳面装墨砚槽、放茶盏的凹坑,甚至......”他忽然住了口,想起弟弟昨夜说的“能飞的胡凳”,忍不住轻笑。

    李世民接过图纸,看着上面五花八门的改良方案,忽然大笑出声:“好个‘胡凳百用’!照此下去,泰儿怕是要把整张凳子变成机关匣了!” 申时三刻,李泰抱着一堆木雕零件冲进暖阁,胖脸上沾着木屑:“父皇!皇兄!我给胡凳装了‘小肚子’!”他掀开凳面,露出里面整齐排列的算筹和蜜饯盒,“这样批奏折时就能随手拿算筹,还能偷吃桂花糖!”李世民笑着摇头,却在看到蜜饯盒里整齐码放的枸杞时,眼中闪过暖意——这小子,竟记得自己医嘱里说要少食甜腻。

     “过来让父皇看看手。

    ”李世民招手让李泰近前,捏着少年沾满树胶的指尖轻轻擦拭,“尚方监的铜钉可伤着你了?”李泰晃了晃胖手:“才没有!王师傅夸我榫卯做得比学徒还好呢!”他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个木雕小乌龟,“这个送给父皇,放在胡凳上能当镇纸!” 暮色漫上暖阁窗棂时,李世民望着案头堆叠的奏折,忽然指了指胡凳:“二郎,你说这凳子若推广到民间,百姓会如何看待?”李承乾顺着父亲的目光望去,见夕阳正透过雕花窗棂,在胡凳的木纹上织出金箔般的纹路:“百姓或许不知礼制,但应知冷暖。

    若能让耕者歇脚时不必蹲在泥里,织者织布时不必蜷着腰背,便是大善。

    ” 皇帝转头看他,见少年眼中跳动的光,竟与自己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