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世家之患

关灯
们没想到,太子竟从最不起眼的粮耗账目入手,挖出了这条巨蠹。

     五月十五,李世民突然下诏:令各州重新丈量永业田,逾期不报者,田产充公。

    同时宣布"括户令",严查隐户。

     "陛下这是要掘世家的根啊!"退朝后,房玄龄忧心忡忡地对杜如晦低语。

     果然,当晚就有七家世族的马车秘密聚在平康坊。

    他们不知道,隔壁醉醺醺的胡商,正是李承乾安排的唇语师。

     "太子这一手'阳谋'厉害。

    "李世民听完汇报,竟露出笑意,"他们现在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乖乖交税,要么..." "造反。

    "李承乾轻声接话,眼睛亮得吓人。

     五月二十,惊天消息传来:赵郡李氏联合范阳卢氏,私调府兵拦截括户使! 李世民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当夜,玄甲军连夜出动。

    领军的不是别人,正是身着明光铠的李承乾。

     "记住。

    "临行前皇帝叮嘱,"只诛首恶,不问胁从。

    " 黎明时分,当李承乾踹开李氏宗祠大门时,里面正在焚烧地契。

    火盆旁跪着个意想不到的人——年仅十四的卢家幼子,卢照邻。

     "太子殿下..."少年举起本名册,"这是各房真实田产记录,我偷偷抄录的。

    " 李承乾翻到最后一页,呼吸为之一窒。

    那里记载着五姓七望最核心的秘密:通过联姻与科举舞弊,他们已掌控六部中四部的实权职位! 贞观二年六月初一,尚书省放榜的日子,国子监门前却骚动不已。

    落第举子们指着榜单上某个名字议论纷纷:"这崔琰昨日策论还写错《论语》章句,今日竟中甲第?" 李承乾站在国子监阁楼上,将一切尽收眼底。

    他手中攥着卢照邻提供的密册,上面清晰记载着今科十八名进士与五姓七望的姻亲关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查。

    "太子对身后的马周轻声道,"从墨卷与誊录本的笔迹查起。

    " 三日后,一个惊人的漏洞浮出水面:有七份考卷的誊录本上,竟出现了同样的错字——"治"字少了一点。

    而这几份考卷的主人,全都姓崔、卢、郑。

     "这是誊录官的暗记。

    "马周指着光禄寺的排班表,"每次科举,负责誊录的都是这几家故吏。

    " 大理寺狱中,崔琰的供词让李承乾陷入两难。

     "殿下明鉴,"这位新科进士惨笑道,"下官祖父是崔民干,武德七年曾救过陛下性命..."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

    当年玄武门之变后,正是这些山东世家支持李世民稳定朝局。

    如今要动他们的特权,无异于否定父亲当年的政治承诺。

     "殿下,刑部送来急报。

    "长孙冲匆匆赶来,"博陵崔氏联合十二家世族,在曲江池设'私试',公然宣称'朝廷取士不公'!" 李承乾捏碎了手中的茶盏。

    这是赤裸裸的挑衅——他们要用数百年的文脉积淀,对抗皇权的公正性。

     卢照邻再次出现时,带来了更惊人的消息:"他们要在七月七乞巧节,于终南山举办'真才宴',所有落第举子皆可赴会。

    " "这是要另立取士标准啊。

    "李承乾凝视着这个清瘦的少年,"你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