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润物无声

关灯
时,天色已近黄昏。

    李承乾没有直接回宫,而是来到了城南的平民区。

    这里新近开设了一家医馆,门前排着长队。

     "老丈,这医馆看病贵吗?"李承乾问一位排队的老者。

     老者笑道:"不贵不贵!诊金只要五文钱,药钱另算。

    若是军属或孤老,连诊金都免了!听说这是晋阳公主提议设立的,专为咱们平民百姓看病。

    " 李承乾点点头,继续向前走去。

    转过几个街角,一处热闹的工地映入眼帘——这里正在修建公共澡堂。

     "郎君留步!"看守工地的差役拦住去路,"里面正在施工,危险得很。

    " 李承乾不以为忤,反而问道:"这澡堂何时能完工?" "快了快了!"差役骄傲地说,"陛下亲自下的令,要在长安城东西南北中各建一座。

    咱们这'南熏澡堂'最大,能同时容纳两百人沐浴呢!" 正说着,一个背着工具箱的工匠匆匆跑来:"差爷,水管又堵了,得找通水工来!" 李承乾闻言,从袖中取出块碎银递给差役:"去西市找波斯工匠哈桑,他精通管道之术,或许能帮上忙。

    " 差役接过银子,千恩万谢地去了。

    李承乾则转身走向不远处的一座茶棚,要了碗粗茶慢慢啜饮。

     茶棚里,几个脚夫正在闲聊。

     "听说了吗?朝廷要在各州县设'常平仓',丰年收粮,荒年平价卖出。

    " "早该如此!去年关中大旱,要不是朝廷及时调来江南米,不知要饿死多少人。

    " "陛下仁德啊!我表兄在工部当差,说陛下经常微服私访,体察民情..." 李承乾听着这些朴实的话语,嘴角不自觉扬起。

    他放下茶钱,起身融入暮色中的长安街巷。

     华灯初上时,李承乾回到了太极宫。

    刚进殿门,就看见晋阳公主正在灯下翻阅医书,身旁堆着厚厚的笔记。

     "兕子,这么晚还不休息?" 小公主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大哥!孙爷爷说那个波斯药方确实有效,我正想着如何改良,让它更适合咱们大唐百姓的体质..." 李承乾摸了摸妹妹的头:"别太劳累。

    对了,今日朕在城南看到那家新医馆了,百姓交口称赞呢。

    " "那还不够。

    "晋阳公主认真地说,"我打算在各州都设立这样的医馆,还要编一部简易的《家用药方集》,让寻常百姓家也能自医小恙。

    " 兄妹二人正说着,内侍来报:魏王李泰从岭南发来奏报,说是在南洋又发现了几处适宜停泊的港湾,请求增设补给站。

     李承乾仔细阅读奏报后,提笔批复:"准奏。

    另,着各补给站务必与当地土人友好相处,可适当传授农耕、医药之术,以示善意。

    " 放下笔,他走到窗前。

    夜色中的长安城万家灯火,与天上繁星交相辉映。

    这座古老而年轻的都城,正悄然发生着改变——不是轰轰烈烈的变革,而是润物无声的进步。

     驰道延伸着帝国的血脉,医馆守护着百姓的健康,学堂传播着智慧的火种...这一切,都在静静地编织着一个盛世的长卷。

     "大哥在想什么?"晋阳公主轻声问。

     李承乾收回目光:"在想我们的子孙后代,会看到一个怎样的大唐。

    " 小公主歪着头想了想:"一定会比现在更好。

    " "是啊..."李承乾望向远方,"一定会更好。

    " 喜欢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请大家收藏:()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