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格物兴邦

关灯
,官营作坊恐与民争利..." "非也。

    "李承乾摇头,"织造坊官督商办,官府只设标准、管质量,具体经营全由商家自主。

    另外,将作监会持续改进技术,惠及所有织户。

    " 离开政事堂,李承乾顺道视察了正在扩建的太医署。

    晋阳公主兴奋地向他展示新建的"药圃"—-里面种植着从各地搜集来的草药,甚至有几株是从蓬莱岛带回的珍稀品种。

     "孙爷爷说,这'蓬莱紫草'入药,可治十余种顽疾!"小公主小心翼翼地抚摸着那株紫色植物。

     李承乾注意到,药圃旁新建了几间砖房,里面摆满瓶瓶罐罐。

    "这是..." "制药坊!"晋阳公主骄傲地介绍,"按皇兄说的'标准化',每味药都定量配比,煎煮时间也有严格规定。

    " 一位年轻医师正在记录某种药方的煎煮过程,每隔一刻钟就取样一次。

    李承乾赞许地点头:"好!医道关乎人命,正该如此严谨。

    " 次日早朝,工部尚书奏报黄河疏浚工程进展。

    令人意外的是,这次采用了"分段承包"的新法—-将千里河段分成百段,由各地富户竞标承包,官府按验收结果付款。

     "陛下,新法施行三月,效率提高一倍,花费反减三成!"工部尚书兴奋地说。

     魏征却出列质疑:"老臣闻有承包者为赶工期,偷工减料,恐遗后患。

    " "魏公所虑极是。

    "李承乾颔首,"传旨,增设河工督察使,每段派御史一人、匠师两人常驻监督。

    另立'河工碑',刻承包者姓名于堤上,百年之内若溃堤,子孙连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群臣哗然。

    这招太狠—-谁还敢敷衍了事? 下朝后,李承乾召见了来自波斯的数学家穆罕默德。

    这位学者是随商队来长安的,精通一种叫"代数"的学问。

     "陛下,此学可用于计算田亩、分配赋税,甚至预测天象。

    "穆罕默德用生硬的汉语解释着。

     李承乾立即意识到其价值:"朕欲聘你为国子监格物院教授,月俸五十贯,另赐宅邸一所。

    你可愿意?" 穆罕默德激动地跪倒在地:"伟大的皇帝,您比传闻中更加开明!" 就这样,大唐的教育体系中首次出现了外籍教授。

    消息传出,不少西域学者纷纷前来投奔。

     初夏时分,李承乾在禁苑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格物会"。

    受邀者除了朝中大臣,还有各地能工巧匠、算术奇才。

    场中陈列着各种新发明:改良水车、新式织机、精准秤具...最引人注目的是将作监展示的"自鸣钟"—-利用水力驱动,每时辰自动报时。

     "诸位爱卿,"李承乾举杯致辞,"今日不论出身,只论才学。

    凡有发明创造者,朕必重赏!" 一位老匠人战战兢兢地呈上一把奇特的犁:"陛下,小老儿造出这'曲辕犁',比直辕省力一半..." 李承乾亲自下田试验,果然轻便许多。

    "好犁!赏绢百匹,银百两!命工部全国推广!" 又有一位落第书生献上"活字排版盘",解决了活字印刷的排版难题。

    李承乾龙颜大悦,当场授予其将作监丞之职。

     宴会最高潮是阎立德演示的"热气球"。

    当那个巨大的绢制球体载着假人缓缓升空时,全场哗然。

    虽然最终只飞了十几丈高就落了下来,但已足够震撼。

     "陛下,若加大火力,或可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