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天边启明星

关灯
一万担粮食绝非小数,几乎等同于大祁一年收到百姓进贡粮食的数量。

     他们终于恍然大悟,彻底明白过来,难怪锦帝一直拖延送粮过来,根本是因为他手里已经无粮。

     锦帝之所以假装不知道沂临县还有三万灾民,不是他故意为难他们,而是他手里没有粮食,大祁粮仓里的粮食早就已经被他偷偷送去给了匈奴。

     匈奴生活在大漠,那里粮少,极为缺粮,他们每年四处争抢,就是为了获得肥沃的土地,锦帝当年有求于他们,他们难怪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令祁丹朱和君行之意想不到的是锦帝竟然就这样答应了,他为了夺得天下,竟然将百姓辛辛苦苦种植的粮食就这样送去给了匈奴。

     他们两个半天都没说出话来。

     孟九思沉思道:“我当初听父亲说完,曾经留意过,这些年来,从未有人听说过朝廷会送粮给匈奴,所以我本来以为这件事陛下早就已经想办法解决了,可现在看来,陛下很有可能一直偷偷将粮食送去给匈奴,只是瞒过了众人,所以才无人知道。

    ” 如果锦帝不兑现承诺,匈奴根本不可能善罢甘休,一但引发战乱,锦帝当年作出的承诺就会公布于世,百姓们如果得知此事,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所以锦帝无论如何也要将此事瞒下,一定会按照约定交出粮食。

     如果是这样,那么所有的一切都有了解释,锦帝得知沂临县的灾情后,本来就拿不出那么多粮食,所以他在知道李奎林将三万灾民隐瞒下来的事后,便顺势而为,只假装不知道实情。

     他故意派君行之前来,把这个烫手山芋交给了君行之,他也是故意当着朝臣的面,承诺两个月后送来剩下的粮食。

     他之所以承诺两个月后,是因为现在正值丰收的季节,各地都在收粮上交朝廷,两个月后粮仓就能再次蓄满,那个时候他就可以有充足的粮食送来沂临县了。

     如此一来,锦帝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匈奴的事隐瞒下来。

     君行之想到这些年来百姓辛辛苦苦种的粮食都进了匈奴的口,就忍不住眉心深蹙。

     他抬头问:“父皇当初承诺给匈奴送多少年粮食?难道要一直这样送下去吗?” 如果大祁的粮食年年都被锦帝偷偷送去给匈奴,那么大祁的百姓该怎么办?如果再发生沂临县这种情况,难道依旧束手无策,只能牺牲百姓吗? 孟九思伸出两根手指比了一下,开口道:“二十年,陛下答应匈奴给他们送二十年粮食,每年一万担,明年正好到期。

    ” 君行之轻轻点头,但依旧未感觉有丝毫轻松,只觉得心里沉甸甸的。

     锦帝在朝堂上处事公断,他本以为锦帝是一名好皇帝,可如今看来锦帝只是一位善用权谋的‘好’皇帝罢了。

     祁丹朱目露讥讽,如此大事,锦帝竟然就这样隐瞒了这么多年,这些年来,还不知有多少个‘沂临县’的百姓,就因此被牺牲掉。

     现在锦帝与匈奴的暗中交易马上就要结束了,他当然不会愿意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因为沂临县的事将此事曝光,所以他不惜选择牺牲沂临县的百姓,也决不肯让此事浮于水面之上。

     君行之拧眉,忍不住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么大的事情,难道这些年来,父皇就这样隐瞒下来了?” 孟九思声音沉沉道:“陛下毕竟是皇帝,神通广大,又有沈大人一直在暗中帮他处理此事,他们能将此事隐瞒下来不难,更何况这些年来百姓们越来越富裕,粮仓也越来越充足,本来粮库存粮极多,可保万无一失的。

    ” 他微顿了一下道:“只是沂临县本就是产粮盛地,之前沂临县受了蝗灾,不但用了粮库里的一部分粮食,还没办法像往年一样进贡粮食,导致粮库里的存粮少了不少,这几年风雨不调,很多地方都粮产欠收,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粮库空虚,今年沂临县又再次受了旱灾,还是无法进贡粮食,也是因为如此,粮库里的粮食才彻底不够用了。

    ” 祁丹朱眼中的讥讽蔓延开,她声音透着苍凉道:“这些年来,沂临县进贡了多少粮食给朝廷,可现在沂临县需要粮食了,朝廷却连把他们的粮食还给他们都做不到。

    ” 孟九思和君行之都默了默,锦帝所做的一切如果让百姓知道,只会让百姓寒心,就连他们知道这些事,也忍不住替百姓感到心寒。

     他们抬头看向窗外的万家灯火,今夜沂临县的百姓恐怕没有几个人能睡得着,他们看着家家户户的烛光,万般情绪涌上心头,心中酸涩。

     如果事实真是如此,那么这一个半月月内,锦帝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再送粮来了,君行之即使写再多的折子送回京城也是枉然。

     君行之沉默了一会儿,声音干涩道:“筹集粮食需要时间,父皇不会让百姓和周边虎视眈眈的敌国知道大祁粮库缺粮的事,所以就算没有粮,他也不会为了沂临县的百姓,在民间大面积征粮。

    ” 孟九思面色凝重,急道:“现在该怎么办?剩下的粮食是只够吃十天左右,沂临县的百姓接下来吃什么。

    ” 君行之看着窗外家家户户一夜未灭的灯火,抿唇道:“我们得想办法自己筹粮。

    ” 孟九思想了想,“我们去其他地方,请当地的百姓捐粮?” 君行之摇头道:“那样做只是杯水车薪,根本不够,沂临县的百姓想要坚持一个半月,最少也需要八百担粮食,只靠其他地方的百姓们自动自觉捐粮是不够的。

    ” 孟九思不由愁云惨雾,沂临县百姓众多,足足有八万人,他们去哪里寻找那么多愿意捐粮的百姓?如君行之所说,只靠百姓们的好心是不够的。

     他们要在十天内筹集到八百担粮食,简直是痴人说梦,绝非易事。

     他们都沉默了下来,各自坐在桌前苦思良久,依旧没有结果。

     孟九思轻叹一声道:“就算我们现在要买粮食,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