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潮头新澜

关灯
通零件的价格战我们耗不起,但凭借咱们的技术积累,完全可以开拓高附加值市场。

    ”陈昊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展示着他与高校合作研发的新型材料样品。

    但这个计划需要投入巨额资金,且风险极高。

     陈建国陷入了两难。

    一方面,他相信儿子的眼光;另一方面,厂子刚从危机中缓过来,经不起再一次失败。

    更让他揪心的是,老工友们对自动化改革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强烈。

    有人甚至在私下议论:“陈厂长现在眼里只有他儿子,忘了我们这些老兄弟。

    ” 矛盾在一次设备故障中彻底爆发。

    新引进的一台数控车床突然停机,老技工们拒绝维修,声称“这洋玩意儿是年轻人的天下”。

    陈昊亲自上阵排查故障,却被老张冷嘲热讽:“书读得多有什么用,连基本的机械原理都不懂!”争吵声惊动了正在输液的李秀兰,她拔掉针头,强撑着虚弱的身体赶到车间。

     “都别吵了!”李秀兰的声音虽弱,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她走到陈建国和陈昊中间,拉过丈夫粗糙的手,又握住儿子年轻有力的手,“咱们一家人走到今天,靠的不是互相指责,而是拧成一股绳。

    厂子要往前走,老兄弟也要有活路,就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 李秀兰的话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僵持的众人。

    陈建国望着妻子憔悴的面容,又看看儿子倔强的眼神,终于做出决定:“昊子,你的方案可以推行,但要给老工友们安排新岗位,让他们学新技术。

    咱们不能忘本。

    ”陈昊重重地点头,转身握住老张的手:“张叔,以后还要请您多带带年轻人。

    ” 在转型的阵痛中,“陈氏精密加工”开始了艰难的蜕变。

    老工友们分批参加培训,从最初的抵触到逐渐上手新设备;陈昊带领团队日夜攻关,终于成功研发出第一款高端定制零件;而李秀兰,在病情稍有好转后,又回到了她牵挂的厨房,为奋战在一线的员工们准备热乎的饭菜。

     当第一笔高端定制订单签约时,陈建国站在车间的老机床前,郑重地挂上了一块铜牌,上面刻着:“锈色时光,永不褪色。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进来,照亮了机床斑驳的锈迹,也照亮了这个普通工人家庭永不言弃的奋斗之路。

     喜欢锈色的时光请大家收藏:()锈色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