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系统重响,初心依旧

关灯
当总教习呢。

    ” 李阳拆开书信,周先生的字迹苍劲有力,写的正是“秋收备荒”的计划,字里行间满是恳切:“……今岁南北多灾,若能广储土豆,教民种植,可安万民。

    李兄深谙此道,若能出面主持,实乃苍生之福……” 看着“苍生之福”四个字,李阳忽然想起系统的“天下粮仓”。

    原来系统说的“主线任务”,不过是周先生信里的“备荒”,是粮官们记的储存法子,是农桑学堂里的一句句讲解——它从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宏大目标,而是由这些具体的事串起来的,就像田埂上的脚印,一步一步,自然就通向了远方。

     【辅助任务与现实需求吻合,是否接受?】 李阳在心里叹了口气,回了句:“接。

    ” 不是为了系统的奖励,而是周先生信里的“万民”,是他刚在田埂上看到的玉米苗,是苏婉儿端来的姜汤,是王大爷手里的油纸包——这些都是实在的,他不能不管。

     第二日雨停了,李阳收拾行装准备去州城。

    苏婉儿给他缝的布包里,除了农具图纸和土豆种,还多了本她熬夜抄的《土豆种植要诀》,字迹娟秀,比州府印的农书更细致。

     “这是我把你平时说的话都记下来了,”苏婉儿把布包递给他,“有的地方怕记错,你再看看。

    ” 李阳翻开一看,里面不光有选种、施肥的法子,还有她画的小插图:一个小人蹲在地里种土豆,旁边写着“芽眼朝上,盖土三寸”。

    他忽然觉得,这插图比系统给的“技术蓝图”更有用——它带着温度,能让人想起田埂上的阳光,想起手把手教种地的耐心。

     到了州城,周先生早已在学堂等着。

    见了李阳,拉着他去看新盖的农桑学堂,青砖瓦房,窗明几净,门口挂着“劝课农桑,以安天下”的匾额。

     “这学堂能容三百人,各县选来的农官都在这儿等着呢。

    ”周先生指着教室里的沙盘,“你看,这是各州的地形沙盘,哪里适合种土豆,哪里适合种玉米,都标出来了,你来讲讲?” 李阳看着沙盘上密密麻麻的标记,忽然想起系统的“全国推广”。

    原来所谓的“天下”,就藏在这沙盘的沟壑里,藏在农官们的笔记本上,藏在他要讲的每一个种植细节里。

     他拿起一根小木棍,指着沙盘上的黄河流域:“这里水多,种土豆得起高垄,防涝;西北干旱,要挖地窖储水,苗期多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农官们听得认真,有人举手:“李教习,俺们那儿的土是盐碱地,能种吗?” 李阳想起系统说的“土壤改良方案”,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