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天灾突至,人心如秤

关灯
都……” “啥亲故不亲故的,”李阳递给他一碗热粥,“都是遭了灾的,互相搭把手才能活下去。

    等水退了,咱再种,地里长出来的,比存着的多得多。

    ” 他想起系统的“紧急任务”,忽然明白,所谓“自救”从不是关起门来顾自己,而是把那点珍贵的种子分出去,把稀粥让出来,把木筏划向呼救的人——这才是庄稼人最实在的道理,比任何任务指令都管用。

     雨停后的第三天,州府的救灾粮到了,是些陈米和杂粮,数量不多,分到每户手里不过几斤。

    周先生亲自跟着粮车来的,看着一片狼藉的村庄,红了眼眶:“李兄,是我来晚了……” “不晚,”李阳领着他看山洞里的种子,“人都在,种子也还有,这就够了。

    ”他把灾后自救的打算告诉周先生,“水退了先修水渠,把能救的庄稼抢回来,然后种冬小麦,用剩下的土豆种在坡上,那里地势高,不容易淹。

    ” 周先生连连点头,从怀里掏出一本账册:“我带了些耐涝的麦种,还有州府拨的救济款。

    你看这些钱,是先修桥还是先买农具?” 李阳翻着账册,忽然想起梦里的国库收支。

    那时他觉得账上的数字代表着国力,此刻却觉得这账册上的每一笔,都连着山洞里的粥,连着抢出来的种子,连着村民们冻得通红的手——它不是冰冷的数字,是热乎乎的日子。

     【紧急任务进度50%,建议优先修复灌溉设施,配合耐涝种子使用。

    】 系统的提示又来了,这次李阳没忽略。

    他指着账册上的一处:“这里,先买些铁锹和斧头,修水渠得用。

    麦种按你说的分下去,土豆种留着,等坡地整理出来就种。

    ” 接下来的日子,村民们开始了艰难的自救。

    男人们蹚着齐腰深的水抢收没被冲走的庄稼,女人们在山上开荒,把石头搬开,平整出一小块一小块的坡地。

    李稷也跟着帮忙,小手磨出了泡,却不肯歇着,说要“种出能在水里长的土豆”。

     苏婉儿把抢出来的布帛撕了,给大家缝补破了的衣裳,夜里还在油灯下抄录李阳说的耐涝种植法子,准备水退了就教给其他村子。

    她的手被针扎了好几个洞,却笑着说:“多抄一份,就多一分指望。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半个月后,水渐渐退了。

    露出的土地满是淤泥和碎石,散发着腐臭的气味。

    李阳带着众人清理淤泥,撒上系统奖励的“耐涝作物种子样本”——那是些看着不起眼的黑褐色颗粒,系统说能在潮湿的土里生长。

     “这玩意儿能行吗?”有村民犯嘀咕。

     李阳拿起一粒种子,扔进刚挖好的坑里:“试试就知道了。

    庄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