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麦浪里的回响

关灯
第二百九十七章:麦浪里的回响 入夏后的第一场雷雨来得猝不及防。

    李阳刚把最后一批麦种送进仓库,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打在晒谷场的塑料布上噼啪作响。

    他小跑着往宿舍赶,路过村头的老槐树下,看见王大爷正踮着脚拽被风吹歪的晾衣绳,忙上前搭了把手。

     “这鬼天气,说变就变。

    ”王大爷拍着手上的灰,看着远处被雨雾笼罩的田野,“去年这时候也下过一场,把刚扬的麦子都泡了。

    ” 李阳望着雨幕里起伏的麦浪,麦穗已经开始泛黄,沉甸甸地低着头。

    他想起古代的麦收时节,二丫总说“麦熟一晌,得抢着收”,那时候他们天不亮就下地,镰刀割得飞快,额头上的汗滴进泥土里,溅起细小的尘烟。

     “今年不会了。

    ”李阳指着田埂边新修的排水沟,“上次修的渠能排涝,仓库也垫高了三尺,雨水进不去。

    ” 王大爷咧嘴笑了,露出豁了颗牙的牙床:“还是你们读书人有办法。

    ” 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雨停时,夕阳正从云缝里钻出来,给麦田镀上了一层金边。

    李阳沿着田埂散步,脚边的草叶上挂着水珠,折射出细碎的光。

    他忽然听见一阵熟悉的“哗啦啦”声,抬头看见几只麻雀从麦浪里飞出来,翅膀上还沾着麦芒。

     这场景太像古代了——那时候他总在麦收后留半亩地不割,给麻雀和野兔留些口粮,二丫骂他“傻气”,却会偷偷把家里的谷糠撒在田埂上。

     “李老师!”远处传来喊声,是村里的通讯员小张,骑着摩托车在土路上颠簸,“你的包裹,市博物馆寄来的!” 李阳接过包裹,牛皮纸信封上印着博物馆的火漆印。

    拆开一看,里面是老馆长的手写信,还有一张照片。

    照片上是博物馆新落成的展厅,正中央的展柜里,放着一个复原的灵脉令模型,旁边的说明牌上写着:“守护,是每个时代的日常。

    ” 信里说,老馆长把家族的守印之责交给了年轻一代,自己退休回了乡下,种了半亩菜园,每天侍弄黄瓜茄子,日子过得踏实。

    “不必惦记源脉,”老人在信末写道,“你在田埂上做的事,和当年守脉的意义,原是一样的。

    ” 李阳把照片夹在笔记本里,那一页正好记着他种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