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盛世种业,万民同春

关灯
扎根,成了新的粮仓,正如书籍简介所言,“新作物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二、丝路绵延:种子的世界旅程 西城商队的驼铃,再次响彻长安西市。

    哈立德的孙子,捧着西域新培育的“紫穗麦种”觐见。

    这麦种经瓦岗农技改良,在西域绿洲高产抗沙,穗粒饱满如珠。

    年轻的商队首领跪地献上麦种:“李陛下,您的种子让西域百姓吃饱了饭,他们说,这是‘东方来的活命粮’!” 李阳扶起他,将中原新育的“抗旱棉种”回赠:“让种子在丝路两端开花,这才是咱的缘分。

    ”一旁的柳如烟补充道:“我们把棉纺技术也写进了《丝路农技录》,往后西域不光有粮,还能织出华美的布帛。

    ”商队首领眼睛发亮,驼铃叮当声里,新的种业交流篇章,正缓缓展开。

     突厥使者带来的良种马,已在中原繁育数代。

    马场里,骏马奔腾,马倌们用苜蓿、胡麻混合饲料喂养,马儿膘肥体壮。

    突厥使者感慨:“当年盟约,让草原与中原共享生机,如今我突厥百姓,种地养马,再也不盼着南下抢粮。

    ”李阳望着马场,明白种业结盟,结出的是和平的果实,正如与李世民的约定,“先让百姓吃饱,再论天下”。

     三、万民同春:种田人的太平盛世 长安城外的万亩良田,春耕正忙。

    百姓们用改良的曲辕犁,轻松翻耕土地;孩童们在田埂追逐,把蒲公英种子吹向远方;农科院的农技士,挎着药箱、捧着种子,穿梭在田垄间,指导耕作、防治虫害。

    这画面,与隋末瓦岗寨的荒芜,恍若两个世界。

     念禾已出落得亭亭玉立,她身着布衣,却头戴玉冠——李阳废除了“女子不得入农科院”的旧规,让女儿跟着柳如烟、苏婉儿研习农技。

    此刻,她正与年轻的农学们,在试验田记录“玉米与大豆间作”的生长数据,笔尖落下,是对未来种业的期许。

     李世民处理完朝务,也爱往农科院跑。

    他握着新制的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