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逐鹿中原(二)

关灯
中线则由第一军和第四军组成第一兵团,由徐虎任兵团司令,左怀瑾任兵团副司令,开辟两淮战场。

     第一兵团负责执行战略决战任务,在淮海府集中主力,一战定乾坤。

     淮海府是北洋在华东地区的唯一物资转运中心,信阳府的第一镇和金陵府的第五镇的军事物资都由铁路运至淮海后,再分别由各自的辎重部队转运至信阳府和金陵府。

     而且淮海府不是像信阳府和金陵府一样位于国防军的兵锋之下,而是处于北洋势力范围之内。

     所以淮海府又是一个大的物资储备基地,北洋在淮海府附近修建了大量的仓库用来储存武器弹药。

     第四镇驻守在淮海府,也是希望和第一镇、第五镇互为犄角,可以相互支援,共同守护这个物资储备基地。

     但是这次国防军想要吃掉的不是他们三个镇的其中一个,而是全部吃掉,要是运气好的话还得再拿一点。

     所以攻击淮海,信阳府的第一镇和金陵府的第五镇必然会来驰援,要不然淮海府一旦被国防军占据,那么这两个镇将面临缺枪少弹的局面。

     国防军就可以一点点和他们耗,而这两个镇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没有了后勤的新军就是被拔了牙的老虎。

     这就是阳谋,如果要守住黄河以南的这片广大区域,淮海府就一定不能丢。

     同时,总参谋部估计位于直隶的第九镇也很有可能南下加入此次的混战,袁项城不会搞添油战术,要么迅速逃跑,向北收缩兵力,要么集合主力在淮海与国防军决一死战。

     但是恰恰淮海又是北洋撤退的必经之路,如果不通过淮海的铁路线撤退,而是从陆路。

     那么国防军就可以从容攻下淮海府,然后乘坐火车到你下一个必经之地以逸待劳。

     所以就陷入了死循环,袁项城只有两条路能走,要么在战争开始之前就通过淮海府将北洋主力撤至黄河以北,但是这样袁项城就是自寻死路了。

     一旦没有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