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之英勇雄师。
关灯
小
中
大
英雄之鹰·第三十九章
1932年的秋阳带着股铁锈味。
关东山的枫叶刚红透半片山,黑风口的公路就被国军的卡车碾出两道深辙,辙印里很快积满了血——是先头部队遭日军伏击时留下的,顺着坡度往下淌,在低洼处聚成个小小的血洼,映着天上的流云像块破碎的红绸。
燕彪趴在抗联密营的了望哨上,手里的步枪枪管烫得能煎鸡蛋,怀表在怀里硌得生疼,表盖内侧的"秋分"二字刻到一半就停了,刻刀崩了个豁口,嵌在铁皮的纹路里,像颗没拔出来的子弹。
"爹,国军的张团长派人来联络了。
"燕双鹰的绑腿被血浸透,裤脚滴滴答答往下淌血,是帮国军抬伤员时蹭的。
少年往嘴里塞了块生红薯,淀粉的甜味压不住喉咙里的腥气,"他们带了四门迫击炮,说要在鹰嘴崖设埋伏,把日军第三混成旅的主力引进来。
张团长说,只要能打掉这个旅,关东山至少能安稳半年......" 燕彪的手指在怀表链上绕了三圈,铁链的铁环勒进掌心的老茧,渗出些血丝。
他望着黑风口方向——那里的日军岗楼已经升起了信号旗,是三角形的红色旗,抗联的情报说这是"紧急集结"的意思。
风里飘来阵阵炮声,闷雷似的滚过山谷,把枫叶震得簌簌往下落,像场红色的雨。
国军的阵地设在鹰嘴崖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是用日军的铁轨垒的胸墙,铁轨上还留着弹孔,是去年步鹰用猎枪打的;第二道藏在枫树林里,战士们用树干搭了掩体,树干上绑着些红绸带,是从奉天带来的,风一吹像片飘动的血;第三道在鹰嘴崖的瀑布后面,就是燕彪他们藏过炸药的山洞,洞口被麻袋堵着,麻袋里装着碎石和沙土,上面插着面青天白日旗,旗角已经被流弹撕成了条絮。
张团长的绑腿缠着块白布,渗出血来变成了紫黑色。
他往嘴里灌了口烧酒,酒液顺着嘴角流进脖子,把领章上的血渍冲得淡了些:"日军的援军明天就到,咱们得在今晚动手。
"他用指挥刀在地上划着三道防线,"燕老哥,麻烦你带着抗联的同志守第三道,要是我们退到那里,就说明......" "没有后退的道理。
"燕彪打断他的话,往步枪里压了发子弹,弹壳上的铜锈蹭在指腹上,"步鹰去年守西坡时,最后跟日军同归于尽。
关东山的土地认血,你要是信得过,我带着双鹰去第一道防线。
" 张团长突然立正敬礼,军靴跟磕在石头上发出脆响。
他身后的国军战士纷纷站起来,有的胳膊上缠着绷带,有的少了只眼睛,有的拄着步枪当拐杖,却都把腰挺得笔直,像片被炮火摧打过却没倒下的红松。
风掀起他们的衣角,露出里面磨破的衬衣,有的还别着家人的照片,照片边角已经被汗水泡得发卷。
夜幕降临时,日军的先头部队摸到了第一道防线。
燕彪的步枪打响时,正有个日军举着军刀往胸墙上爬,子弹从他的左眼穿进去,带着股白花花的东西喷在铁轨上,像泼了碗稀粥。
燕双鹰的机枪接着响了,子弹扫在日军的队伍里,打出片血雾,后面的日军立刻趴下,用掷弹筒往胸墙这边轰,炸起的碎石把国军战士的钢盔砸得叮当响。
"往左边挪!"燕彪拽了把身边的国军新兵,那孩子才十六岁,脸还没长开,手里的步枪比他还高。
刚挪开半步,刚才的位置就被炮弹炸出个坑,新兵的裤腿被弹片划开道口子,露出里面的嫩肉,他却只顾着往枪里压子弹,手指抖得像风中的树叶,"俺爹是东北军的,去年在江桥
关东山的枫叶刚红透半片山,黑风口的公路就被国军的卡车碾出两道深辙,辙印里很快积满了血——是先头部队遭日军伏击时留下的,顺着坡度往下淌,在低洼处聚成个小小的血洼,映着天上的流云像块破碎的红绸。
燕彪趴在抗联密营的了望哨上,手里的步枪枪管烫得能煎鸡蛋,怀表在怀里硌得生疼,表盖内侧的"秋分"二字刻到一半就停了,刻刀崩了个豁口,嵌在铁皮的纹路里,像颗没拔出来的子弹。
"爹,国军的张团长派人来联络了。
"燕双鹰的绑腿被血浸透,裤脚滴滴答答往下淌血,是帮国军抬伤员时蹭的。
少年往嘴里塞了块生红薯,淀粉的甜味压不住喉咙里的腥气,"他们带了四门迫击炮,说要在鹰嘴崖设埋伏,把日军第三混成旅的主力引进来。
张团长说,只要能打掉这个旅,关东山至少能安稳半年......" 燕彪的手指在怀表链上绕了三圈,铁链的铁环勒进掌心的老茧,渗出些血丝。
他望着黑风口方向——那里的日军岗楼已经升起了信号旗,是三角形的红色旗,抗联的情报说这是"紧急集结"的意思。
风里飘来阵阵炮声,闷雷似的滚过山谷,把枫叶震得簌簌往下落,像场红色的雨。
国军的阵地设在鹰嘴崖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是用日军的铁轨垒的胸墙,铁轨上还留着弹孔,是去年步鹰用猎枪打的;第二道藏在枫树林里,战士们用树干搭了掩体,树干上绑着些红绸带,是从奉天带来的,风一吹像片飘动的血;第三道在鹰嘴崖的瀑布后面,就是燕彪他们藏过炸药的山洞,洞口被麻袋堵着,麻袋里装着碎石和沙土,上面插着面青天白日旗,旗角已经被流弹撕成了条絮。
张团长的绑腿缠着块白布,渗出血来变成了紫黑色。
他往嘴里灌了口烧酒,酒液顺着嘴角流进脖子,把领章上的血渍冲得淡了些:"日军的援军明天就到,咱们得在今晚动手。
"他用指挥刀在地上划着三道防线,"燕老哥,麻烦你带着抗联的同志守第三道,要是我们退到那里,就说明......" "没有后退的道理。
"燕彪打断他的话,往步枪里压了发子弹,弹壳上的铜锈蹭在指腹上,"步鹰去年守西坡时,最后跟日军同归于尽。
关东山的土地认血,你要是信得过,我带着双鹰去第一道防线。
" 张团长突然立正敬礼,军靴跟磕在石头上发出脆响。
他身后的国军战士纷纷站起来,有的胳膊上缠着绷带,有的少了只眼睛,有的拄着步枪当拐杖,却都把腰挺得笔直,像片被炮火摧打过却没倒下的红松。
风掀起他们的衣角,露出里面磨破的衬衣,有的还别着家人的照片,照片边角已经被汗水泡得发卷。
夜幕降临时,日军的先头部队摸到了第一道防线。
燕彪的步枪打响时,正有个日军举着军刀往胸墙上爬,子弹从他的左眼穿进去,带着股白花花的东西喷在铁轨上,像泼了碗稀粥。
燕双鹰的机枪接着响了,子弹扫在日军的队伍里,打出片血雾,后面的日军立刻趴下,用掷弹筒往胸墙这边轰,炸起的碎石把国军战士的钢盔砸得叮当响。
"往左边挪!"燕彪拽了把身边的国军新兵,那孩子才十六岁,脸还没长开,手里的步枪比他还高。
刚挪开半步,刚才的位置就被炮弹炸出个坑,新兵的裤腿被弹片划开道口子,露出里面的嫩肉,他却只顾着往枪里压子弹,手指抖得像风中的树叶,"俺爹是东北军的,去年在江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