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海州的风暴

关灯
们。

    ” 二十万! 还请大学教授和德国专家! 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个手笔,太大了! 大到让他们觉得不真实。

     要知道,整个机械厂一年的利润,都不到五万块。

     江总竟然愿意拿出二十万,来搞这个虚无缥缈的研发? 那些原本还想说点什么的老师傅,把话都咽了回去。

     他们可以质疑技术,但无法质疑这笔钱的份量。

     江彻的目光,扫过全场。

     “我不管你们以前是做什么的,从今天起,进了研发小组,就只有一个任务,把图纸上的东西,变成现实。

    ” “工资,翻三倍。

    项目成功了,所有人,都有重奖。

    ”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虽然心里还是没底,但在金钱和江彻那不容置疑的态度面前,以徐建国为首的技术团队,还是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接下来的一个月,平江机械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个独立的研发车间,被迅速改造了出来。

     崭新的绘图桌,精密的测量仪器,甚至还有几台他们从未见过的进口小车床,被陆续运了进来。

     省城来的教授和那两位戴着金丝眼镜的“海归”专家,也如期而至。

     他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技术资料。

     “结构力学”、“流体动力学”、“人体工程学”…… 一个个闻所未闻的名词,冲击着老技术员们固有的知识体系。

     一开始,双方的合作,充满了矛盾和冲突。

     老师傅们相信经验和手感,而专家们,只相信数据和公式。

     “徐工,这个传动轴的直径,必须是3.75厘米,数据模型显示,这个尺寸的扭矩效率最高。

    ”一个年轻的专家,指着图纸,一脸严肃。

     徐建国把图纸拿到眼前,眯着老花眼看了半天,摇了摇头。

     “小李,你这不行。

    这轴太细了,不结实。

    我们以前做的,最少也得5厘米粗。

    不然下地一使劲,就得断。

    ” “这是经验!” 李专家差点气笑了:“徐工,现在是1982年了!我们不能总靠经验!要相信科学!我们有新的合金材料,强度比你那个粗铁棍高得多!” 类似的争吵,每天都在研发车间上演。

     研发过程,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

     最大的难题,还是发动机。

     他们尝试了十几种方案,做出来的发动机,要么就是太重,要么就是功率太小,要么就是震动大得能把人的骨头给抖散架。

     两个月过去,二十万的研发经费,流水一样花了出去,但造出来的,却是一堆废铜烂铁。

     研发小组里的气氛,变得越来越压抑。

     一些老技术员,开始动摇了。

     “我就说不行吧?这根本就不是我们能干的活。

    ” “德国专家又怎么样?我看也不过如此嘛。

    ” “再这么搞下去,别说新产品了,我看厂子都得被拖垮。

    ” 这天下午,徐建国拿着一份失败了无数次的发动机测试报告,找到了江彻。

     他的脸上,满是挫败和疲惫。

     “江总,我们……我们尽力了。

    ” “这个东西,可能真的……造不出来。

    要不,还是算了吧?别再往里投钱了。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这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才说出这番话。

     放弃,就意味着承认自己的无能。

     但眼看着厂里好不容易有点起色,又要被这个项目拖入深渊,他于心不忍。

     江彻正在看一份来自黄土岭果园的报告。

     他听完徐建国的话,放下报告,没有批评,也没有安慰。

     他只是站起身,带着徐建国,走进了那个气氛凝重的研发车间。

     所有人都停下了手里的活,低着头,不敢看江彻的眼睛。

     江彻走到那台失败的发动机样机前,围着它,仔细地看了一圈。

     然后,他拿起一支粉笔,直接在满是油污的水泥地上,画了起来。

     他画的不是复杂的工程图,而是一个简单的传动结构。

     “你们的思路,都走偏了。

    ” 江彻的声音,打破了沉寂。

     “你们总想着,怎么把发动机做得又小又有力。

    但你们有没有想过,怎么提高能量的传导效率?” 他指着地上的草图。

     “我们为什么不能改变齿轮组的结构?用行星齿轮,来代替现在的直筒齿轮。

    这样,只需要很小的动力输入,就能获得巨大的扭矩输出。

    ” “还有,为什么发动机一定要卧着放?我们把它立起来,重心就稳了,震动的问题,不就解决了一大半?” “材料上,为什么非要用铸铁?黄土岭果园用的那种铝合金灌溉管道,又轻又结实,我们为什么不能用它来做发动机的外壳?” 江-彻的一连串反问,像是一道道闪电,劈开了众人脑中的迷雾。

     行星齿轮? 立式发动机? 铝合金外壳? 这些想法,太大胆,太颠覆了! 但仔细一想,却又好像……真的可行! 徐建国和那几个专家,眼睛瞬间就亮了。

     他们不是想不到,而是被固有的思维模式,给死死地框住了。

     而江彻,就像一个站在更高维度的人,随手一指,就为他们捅破了那层窗户纸。

     “可是……江总,这些新结构,新材料,我们都没用过,风险太大了。

    ”一个老技术员还是有些迟疑。

     江彻转过身,看着他,看着所有人。

     “风险?” “最大的风险,就是什么都不做,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厂子,守着一仓库的废铁,慢慢烂掉,死掉!”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像一记重锤,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你们出去看看!去黄土岭看看!那些农民,分到地了,比谁都想把地种好!他们缺的是什么?缺的就是好用的工具!” “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一台机器,是几十万,几百万农民的帮手!” “只要我们能做出来,订单会像雪片一样飞过来!到时候,你们每个人,分的奖金,都可以在县里买一套房!” “我再给你们追加三十万!我只要一个结果!” 江彻的话,像是一针强心剂,直接注入了每个人的血管。

     前景,被描绘得无比清晰。

     利益,被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退路,已经被彻底斩断。

     徐建国的眼中,重新燃起了火焰。

     他一把抢过旁边技术员手里的扳手,对着那台失败的样机,狠狠一砸! “妈的!干了!” “江总说得对!我们不能当孬种!” “拆了!全部推倒重来!按江总说的方案,干!” 整个研发车间的士气,在瞬间,被彻底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