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县试

关灯


     李瑜继续在草稿纸上写一遍,确认无误后再一笔一划地誊上去,总之第一场考试是毫无压力的。

     真正的难度从第二场开始:试书义三道,每道限二百字以上,经义四道,每道限三百字以上。

     这就比较考验考生的文章功底,但是卷了八年的李瑜也不虚就是了,稳得连个墨坨坨都没有。

     第三场试论一道,限300字以上,诏、诰、表各一道,判语五条,到这里王知县已经长驻他的考位旁了。

     第四试经、史、时务策五道,每道限300字以上。

     这些文章的问题都不大,他写的文章是连先生都夸过的,光看知县大人的脑袋时不时点就知道。

     问题最大的是这最后一场,需要考生作诗五言八韵诗一首。

     题目是咏梅。

     他虽然是个现代人,按道理说背诗这种事是最简单的,唐诗三百首里随便挑一首都能惊艳绝伦。

     可是这个时空是被老乡篡改过的,那个老乡就是六百年前,杀光王公贵族五姓七望的那位。

     老乡他把能背的诗词几乎背完,唐宋八大家的文章都没有放过,如今这些诗词文章还是学子们必背的。

     所以…… 李瑜只能自己写,偏偏他作诗又是真的极为不擅长,愁的他险些将脸上的痘痘给全给抠了。

     别问他脸上为啥有痘。

     让你在考棚里住上五天,不能洗脸刷牙你试试长不长痘。

     王知县老早就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了过来安静观摩,他想看看这位文章出众的年轻人能写出何等好诗。

     谁知人家愣在那里干坐了半个时辰,却是一个字儿也没写出来,只愁着眉搁那儿发呆。

     莫不是不擅诗词? 距离午时县试结束还有半个时辰,王知县过来看了三四次,还没有看见他落下一个字儿。

     不由地伸手在他考案上叩了叩,然后指了指沙漏,提醒他时间不多了,毕竟这也关系到自己的政绩。

     本来这回他们县好苗子就不多,再折个好苗子多不好。

     诗也不是考试中重要的一环,只要押韵不跑题能凑合凑合就是了。

     科举,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文章。

     李瑜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这不是想交出最完美点的答卷吗? 可是时间不等人,如果交白卷的话他前四场可白熬了,那么多的文章他也就全白写了。

     不管了,凑合凑合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于是他只好开始动笔:雪飞寒彻骨,梅绽韵含香。

    玉蕊迎风舞,琼枝映月妆。

    冰肌凝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