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科举兴家
关灯
小
中
大
话语权很重,谁去谁不去,他可以说了算。
“狗眼看人低!”张母愤愤不平的骂道。
让孩子他爹到族长家借银子,不想银子没借到,还不准他儿子参加明年的县试。
“还不是为了那几两银子。
”姐姐也很不满。
科举作为正途,备受宗族推崇。
凡是参加县试的书生,都会拿到族中富户捐赠的银两,当做去县衙赶考的路费。
每人至少三两,在古代的农家,是一笔巨款。
主角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而后问道:“爹,族长是已经确定,还是只是探探您的口风?” “他说的时候,我当时就反对,他说再看看。
”张父皱眉。
“那就还有机会。
” 张子舟记得,参加童子试的名单,每次都是在正月祭祀完祖先后,再在族长家里集体商量,最终确定。
到时候,自己只需要适当表现一下,问题就不大。
怕爹娘细问,张子舟赶忙转移话题:“现在咱家有钱了,晚上就不用吃糠咽菜了吧。
” “当然不用,嘿嘿,十两足够全家半年的开支。
”姐夫美滋滋的道。
张父也点点头:“子钰、儿媳,拿些钱到邻居家买米先对付一顿,女婿明天早上去镇上买米。
” “哎。
” 张子钰抓了一把铜钱,扭头看见父亲那张肉疼的脸又放下,认真数了些铜钱。
“姐,买大米。
”张子舟在一旁小声地道。
张子钰也心动了,却听到老爹一声咳嗽,赶紧打消念头。
“相公,你好好休息。
”傅芸说罢,和张子钰挎着篮子出门。
她们走后,陈壮问:“爹,买多少米?” “买两斗(24斤)。
”张父不忘强调一句,“记得是小米!” 陈壮从桌上拿钱。
张子舟看着他:“姐夫,我明天能和你一起去镇上么?” 陈壮不敢随便答应,看向张父。
张父问:“你去镇上干嘛?” “买纸和笔。
”张子舟回答,老爹在这方面向来很支持。
“哦,拿钱去买,多拿
“狗眼看人低!”张母愤愤不平的骂道。
让孩子他爹到族长家借银子,不想银子没借到,还不准他儿子参加明年的县试。
“还不是为了那几两银子。
”姐姐也很不满。
科举作为正途,备受宗族推崇。
凡是参加县试的书生,都会拿到族中富户捐赠的银两,当做去县衙赶考的路费。
每人至少三两,在古代的农家,是一笔巨款。
主角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而后问道:“爹,族长是已经确定,还是只是探探您的口风?” “他说的时候,我当时就反对,他说再看看。
”张父皱眉。
“那就还有机会。
” 张子舟记得,参加童子试的名单,每次都是在正月祭祀完祖先后,再在族长家里集体商量,最终确定。
到时候,自己只需要适当表现一下,问题就不大。
怕爹娘细问,张子舟赶忙转移话题:“现在咱家有钱了,晚上就不用吃糠咽菜了吧。
” “当然不用,嘿嘿,十两足够全家半年的开支。
”姐夫美滋滋的道。
张父也点点头:“子钰、儿媳,拿些钱到邻居家买米先对付一顿,女婿明天早上去镇上买米。
” “哎。
” 张子钰抓了一把铜钱,扭头看见父亲那张肉疼的脸又放下,认真数了些铜钱。
“姐,买大米。
”张子舟在一旁小声地道。
张子钰也心动了,却听到老爹一声咳嗽,赶紧打消念头。
“相公,你好好休息。
”傅芸说罢,和张子钰挎着篮子出门。
她们走后,陈壮问:“爹,买多少米?” “买两斗(24斤)。
”张父不忘强调一句,“记得是小米!” 陈壮从桌上拿钱。
张子舟看着他:“姐夫,我明天能和你一起去镇上么?” 陈壮不敢随便答应,看向张父。
张父问:“你去镇上干嘛?” “买纸和笔。
”张子舟回答,老爹在这方面向来很支持。
“哦,拿钱去买,多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