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书中自有黄金屋

关灯
张子舟住的是四进院落,自是知道布局。

     三进院是最大的,因为是屋子的主人在此居住。

     而元好先生的三进院,已经被改造成了书库。

     正房+东西厢房+西耳房,每一间挂着一块牌子。

     经史子集。

     正是:以儒家经典(经)为核心,以历史经验(史)为镜鉴,以诸子思想(子)为补充,以文学艺术(集)为点缀,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

     宽敞的院落里,仆人们正在把晒的书一本本收起,放回书库。

     闻士慎站在过厅屋檐下,对张子舟认真道:“子舟啊,陈胤宇的心思我懂,所以我打算去信给礼部,让他们告诫各官学,不要参与这种无意义之争。

    ” “余县令是你的好友。

    ”闻士慎继续道,“他也会出面,和知府一起发文当地,禁止斗诗斗文。

    ” “多谢老先生!”张子舟一怔,感激的看向元好先生。

     见他一点就透,闻士慎很是欣慰:“所以,我暂时不收你做我的关门弟子。

    ” “你也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那些事情上面。

    ” “以后,白天在县学念书,放了学就来我家看书。

    ” “明年的八月就是岁试之期,本朝有鉴于前朝读书人懒惰,前方在打仗,后方却在游湖赏花,醉卧青楼!” “本朝实行六等黜陟法,所以,不要以为考上秀才就万事大吉。

    ” 说到这里,闻士慎指了指院子,笑道:“去吧。

    ” 简简单单两个字,却充满了对张子舟的鼓励。

     张子舟郑重的谢恩,然后举步上前,走进经房。

     里面的书架上,摆满了整整齐齐的书。

     门窗敞开,夕阳的柔和光线,照了进来。

     与装订的书本交相辉映,令人目眩。

     想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就要有太史公那样的博学。

     而要做到博学,就要放下一切,包括前世学到的一切,重新把自己当做学童,重新看待并学习。

     一时间,豪情在张子舟的心里激荡,久久回响。

     闻士慎没有跟来,他站在廊下,眺望着自己的弟子,面带微笑。

     老夫人露面,笑着问道:“你不过去教他,从哪里开始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