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心法心法,因心成法

关灯
待马钰确认他已记牢口诀,又叮嘱了几句静心体悟、莫要强求的要领后,便飘然离去,前往后山清修。

     目送师祖的身影消失在经楼门外,鹿清笃寻了个蒲团坐下,依着口诀所述,尝试运转《先天功》。

     时间一点一滴流逝…… 良久,鹿清笃缓缓睁开眼,无奈地活动了一下僵硬酸痛的腰背。

     体内空空荡荡,除了静坐太久带来的气血不畅,那传说中的先天真气,连一丝一毫的迹象都未曾出现。

     “果然……我就不该对自己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

    ” 鹿清笃自嘲地摇了摇头,心中那点因掌教亲传神功而泛起的小小涟漪,彻底平息。

    他站起身,随手拿起一本《黄帝阴符经》,再次沉浸入那浩瀚深邃的道家义理之中,将方才的尝试抛诸脑后。

     自那日起,鹿清笃彻底恢复了“躺平”的节奏。

    每日依旧是读书、笔记、体悟大道。

    对于《先天功》,因为马钰的嘱托,他并非完全放弃,而是将其视作了一项……嗯,睡前例行任务。

     每晚临睡前,他就像打卡上班一样,盘膝坐好,按口诀运转几个周天,心中全无“练成神功、纵横江湖”的渴望,甚至没有“一定要练出点什么”的执念。

     “师爷传了,总得练练,对得起他老人家一番心意。

    练不出?那太正常了,大家都练不出嘛。

    ” 抱着这种躺平了的心思,鹿清笃完全就不把练功当回事。

    然而,万万没有想到,正是他这份全然无求、近乎“敷衍”的“躺平”心态,反而阴差阳错地,触及了《先天功》最核心、也最悖逆常理的入门真谛! 这《先天功》,究其根本,绝非世俗意义上的武学心法。

     它是王重阳在抗金兵败,万念俱灰遁入空门后,于了却尘缘,体悟大道玄机之时,结合毕生所学,窥探到一丝天地本源奥秘而创出的东西,比起武学更近乎于“修仙”的法门! 为什么王重阳生前说弟子们修心功夫不到家,因为修炼《先天功》最核心的关隘,便在于一个“心”字! 欲练此功,必先“无心”!心中但凡存了一丝一毫“增强内力”、“习武变强”、“克敌制胜”的功利之念,便如同在清澈的湖水中投入泥沙,永远无法映照出那“先天一炁”的本来面目。

     当年王重阳为何总是不厌其烦地提点周伯通,要他多修心养性,莫要痴迷于武学争斗? 正是因为在他所有亲近之人中,唯有周伯通那颗未受世俗污染,如同赤子般纯净的“顽童”之心,最接近道家所推崇的“复归于婴儿”的境界。

     若周伯通能放下对武学的痴迷和争强好胜之心,以其本真无染的心性去修习《先天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