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关灯
曹操并未立刻抉择,而是细细看完了这封信。

    国子监祭酒倒是没什么特殊之处,就是在国子监钻研文赋,因着日后各州都要设立昭明书院,连教导学子的差事都轮不到国子监了。

    到点上下职,十分悠闲,倒能做个富贵闲人,含饴弄孙。

     至于征西将军,名义上是将军,没有一兵一卒,只给粮草兵器,许他带着旧部西出阳关。

    凭此去西域招兵买马,一切事务自行决断。

    在外立下的战功,既能为自己加官进爵,也可为子女换取荫封。

     “也不怕我一去不回……”话说到半截,曹操先笑了。

     十年之后,天晓得大昭会在陈昭手底下发展成什么模样。

    这些年北方一年比一年寒冷,陈昭地方种高产的昭明稻,西域可没地方种粮食。

    掐着粮草命脉,陈昭岂会担心他一去不返? 何况他已年过不惑,膝下那些子嗣显然不是陈昭的对手。

    难道要他在中原败一遍,再让子嗣日后在西域再败一遍不成? 曹操霍然起身,长吐一口浊气,目光掠过国子监祭酒的闲职,径直按在“征西将军”的朱红印文上。

     多年殚精竭虑的操劳与让他头疼不止的头风叠加,使得曹操早生华发,他已经不再年轻了。

     可是。

     曹操将信揣如袖中,快步走到窗边,眺望着一行大雁从院子上空掠过:“老夫虽已年过不惑,却还是心有不甘啊。

    ” 他还想要建功立业。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昭明元年十月初,征西将军曹操率部众前往西域。

     曹洪、夏侯惇、程昱等人随行。

     昭明二年开春。

     十数艘巨大的楼船静静停泊在江岸,船帆猎猎作响。

    刘备从为首的楼船上缓步而下,身后陈群紧随其后,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用看囚犯的眼神死死盯着刘备。

     这大半年来,刘备早已习惯了这种如影随形的监视。

    偏偏陈群还很聪明,知道他在这两个义弟就不会跑,所以一心一意盯着他监视。

    此刻即将远离故土,刘备心中竟无多少离愁,反倒涌起一丝如释重负的轻松。

     终于能摆脱陈群的监视了!天晓得他半夜起夜,一推门看到陈群派来监视他的人站在茅厕门外的时候有多无奈。

     不能因为他祖宗刘邦曾经借口这事逃离鸿门宴,就也认定他会这么干吧? “大哥!你说俺张翼德就真生得那般可怕吗?”另一艘楼船上,张飞人未至声先到,粗犷的嗓音里竟透着一丝委屈。

     刘备无奈摇头,抬眼望去,只见张飞一马当先跳下最后几步台阶,其后关羽正从船舷踏下,臂弯里还挂着个死活不肯松手的刘协,这位曾经的汉室天子,如今的汉王,自抵达建业便如溺水者抓住浮木般紧抱关羽的胳膊,任谁劝说都不肯放开。

     “许是汉王与云长投缘。

    ”刘备只能如此安慰张飞,尽管他自己也百思不得其解。

     好歹他和刘协还有隔了十八代的血缘,他相貌生的也比不怒自威的二弟更亲和些,可刘协放着他这位皇叔不黏,非跟着关羽,也只能往眼缘上想了。

     江风凛冽,刘备拢了拢披风。

    初春的寒意渗入骨髓,想到海上更刺骨的风浪,他不由轻叹。

     “玄德公。

    ”忽然一声清朗呼唤传来。

    刘备蓦然回首,脸上浮现出一个真切的笑容。

    江岸边,一道修长身影踏着晨雾而来,羽扇纶巾,衣袂飘飘。

     “诸葛军师。

    ” 刘备迎上前去,江风拂动他飘扬的鬓发。

    他望着诸葛亮:“备今日出海,日后还要劳烦军师了。

    ” 诸葛亮含笑道:“陛下已将汉国之事尽数交给亮,日后亮与将军多的是通信机会。

    ” 汉国便是那片封地的新名字。

     陈昭把人放出去也不是不管了,刘备与大昭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