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篇回首
关灯
小
中
大
第六十八章
从大同到西安,一路走官道的话,需要途径太原、临汾、潼关,沿途驿站完备,安全性较高,但时间也最久——十五天左右。
如果途中遇到大雪封山封路,最起码也得十八到二十天! 不能等了,腊月初十启程! 一个是张公公的乖孙儿,一个是张公公的贴身管事,还有众多张公公赏赐的金银细软,即便钱乙不特地打招呼,那大同知府也是个明事理的人,当下派了四个官差、两辆马车,一路小心伺候护送回去,走官道、住官驿。
所到之处,又有当地的官员奉承孝敬,倒是极安全、极惬意的。
二人同路走了五日,便到了太原府阳曲县,当晚宿在了三岔驿。
所谓的三岔驿,便是西北通陕甘官道往榆林——陆沉的老家,西南接潼关大道往西安,是时候该分道扬镳、各回各家了。
才刚聚了几日,刚找回了点家人的感觉了,就又要分开,玉城自是十分不舍,又吞口水又吃精又喝尿,足足缠了一宿都没让陆沉睡个囫囵觉。
直到第二日日上三竿,二人方才从床上爬起来,各自领了一辆车、两个官差,踏上了各自的回乡路。
腊月二十五,潼关城垛上积了层薄雪,像撒了一把粗盐。
进了潼关城,玉城方才有了回家的感觉——踏实、安稳。
玉城想到了一年多之前离乡时,也是这般阴沉的天色,只是不似这般冷。
那时脑中空空,揣着奋斗几年攒下的一点家当,以及一腔孤勇,随北上的商队挤过关口,不敢回头望一眼身后的秦川。
如今归来,马车里多了沉甸甸的行囊,里头装着京城的银票若干、四大箱金银细软、一大箱自己的锦衣华服——可马蹄踏过东门“迎恩门”的青石时,心却比离乡那日更颤得厉害。
潼关的街巷比记忆中更窄了。
酒旗依旧斜挑在风里,铁匠铺的锤声叮当,马儿踏过灰黑雪水的坑洼,溅起泥点,恍惚看见一个少年缩在墙根啃着冷馍,被巡城的兵丁喝骂“穷酸滚远些”,玉城居然想起了十四岁的自己,孤身一人进城投奔爹。
“出关!”守兵挥旗大喝。
马儿嘶鸣着冲进官道的朝阳里,身后潼关的阴影寸寸褪去。
前方是华山的雪顶,是渭河平原的炊烟,玉城抹了把脸,掌心湿凉。
金银愈沉,乡愁愈重。
近乡情怯。
腊月二十八,西安城飘起了碎雪。
长乐门的青砖上覆了层薄霜,守城兵丁呵着白气跺脚,对排队进城的车马爱搭不理。
随车的官差拿了路引过去仅几句话,玉城的马车便大摇大摆地优先通过了。
从长乐门进城,沿着东大街至京兆驿不过约二里路程,却像是踏过了半生光景。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的熟悉,却又有了一些不同——张记炙羊肉家铁架上的羊排滋啦作响,依然焦香四溢;曾经转角处的陆羽茶坊竟变成了三层彩楼,门口悬着新到武夷大红袍的朱漆水牌。
穿杭绸直裰的商贾们捧着暖炉进出,再不见那个总在檐下煮茶的老瘸子。
倒是柜台后拨算盘的妇人有些面善——细看竟是老瘸子的孙女,当年的小丫头,如今已梳起了妇人髻。
京兆驿前的空地上,此刻正浸在年关的喧嚣里。
几个吐火吞刀的江湖艺人正圈场子,戴虎头帽的孩童们举着糖瓜、点心,尖叫着追逐躲闪霸位。
就在京兆驿的青砖照壁前,马车停住了。
对面栖凤楼的金字招牌在阳光下格外晃眼,楼前那对石雕的凤凰依然昂首振翅。
楼里飘出的热气遇冷凝成白雾,跑堂的吆喝声隔着半条街都听得真切:甲字席的葫芦鸡好喽——这声调竟与一年半前一般无二。
此刻,才是真的回家啦! 兰姨正撸着袖子,在后院儿指挥着下人收拾早上刚刚宰杀的羊羔,就听着小丫鬟杀猪般地喊着“城哥儿回来啦!城哥儿回来啦!” 正要赶出去迎接,玉城已经一阵风儿似地跑了进来,娘儿两个抱起来就是一阵痛哭,刚哭了一阵儿,玉城忽然醒起来为啥要哭?这大过年的回家有啥可哭的?要高兴才对啊! 兰姨擦了擦眼泪,方才说道:“你爹日日数着,算计着你这两日就应该到了。
。
。
” 玉城这才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端详了一下兰姨,白发多了几条,但细纹反而少了——因为明显胖了许多!白胖白胖的,都撑开了!这日子过的是有多滋润啊? “我爹呢?” “你爹带着欢哥儿去办年货了,一会儿你看到欢哥可别吓着,又长高了、又壮了!” 说话间,两个官差把行李和那几箱金银细软都抬进了院子,连口茶也不肯喝,说是在京兆驿只歇息一晚,就得赶紧回大同复命,更何况他们也想早点回去过年!玉城口中谢个不停,硬是给每人塞了五十两的银票。
兰姨拉着玉城的手,坐在暖香袭人的暖阁里说话,玉城就把这半年的事情长话短说,赚了多少钱、见了多少世面、林林总总。
然后就先搬了一箱子过来——那是陆沉从京城带过来的,全是被抄家的那个小妾的头面首饰,当然都是京中的上好尖货儿! 打开那箱子,上上下下摞着大大小小的盒子,毕竟陆沉一个大男人,收拾这些东西也没啥讲究,就是尽可能都装起来—— “这些都是给你的,你看着处置吧,好的留下自己戴,不喜欢的就送人,或者卖成银子。
。
。
” 兰姨一看这架势就先是一阵阿弥陀佛了。
。
。
随手先拿起面上的一个鎏金累丝蝶恋花提盒,掀开三层屉匣的刹那,暖阁里都漾起细碎的流光—— 第一层躺着一对金丝编藤葫芦耳坠,不过小指尖大的葫芦肚里,竟藏着能晃动的金珠,轻轻一动便发出细雨般的沙沙声。
第二层用银线固定着点翠珐琅彩宝相花耳珰,花瓣间悬着三寸长的珍珠链。
底层红绸上散落着七八对耳饰:有西域进贡的月光石坠子,石纹天然勾出嫦娥奔月图;有辽金样式的摩羯鱼金环,鱼鳞用深浅不同的累丝堆迭;还有对白玉铃铛耳铛。
。
。
再打开一个小小的剔红海水云龙纹方盒,黑绒底上卧着对翡翠滴珠耳铛,玉料是罕见的江水绿,透光可见絮状游丝。
又打开一个阴沉木雕并蒂莲匣子,匣中丝绒凹槽里盘踞着五条项链,像冬眠的蛇。
最夺目的是条七宝璎珞项圈,金丝掐出十八尊拇指大的佛像,每尊佛的莲座都嵌着不同宝石——青金石袈裟、蜜蜡佛首、翡翠背光,堪称巧夺天工。
其侧卧着一条东珠十八子,每颗珍珠都莲子大小,泛着浅绯色光晕,间缀四粒雕成南瓜状的羊脂玉。
兰姨爱的不行,直接就挂在了脖子常戴着了! 一条错金螭龙项链尤为奇特,龙鳞用头发丝细的金线编织,龙口衔着的不是寻常明珠,而是半透明的犀角雕。
压匣的竟是条赤金累丝柳叶链,乍看朴素,但每片柳叶背面都阴刻着蝇头小楷,拼起来是半阕《雨霖铃》。
先别说其它未打开的匣子了,光是眼前的这些东西,只怕有钱都没处买去! 兰姨又欣喜又忐忑,问道:“这些东西。
。
。
来路。
。
。
都没问题吧。
。
。
” 玉城哈哈一笑,安慰道:“你放心吧!尽管挑。
。
。
不够我还有!回头等我收拾完东西,还有一套上好的红珊瑚首饰,过年的时候都给我戴上,让我爹好好看看!” 兰姨呸了一声,啐道:“你爹懂个屁!就只会念经。
。
。
” 玉城呵呵一笑,不语,喝着茶看着兰姨采花一般挑着首饰。
这一刻,玉城觉得很幸福,他千里迢迢跑去京城闯荡,为的就是今日这个场面。
兰姨手里拈着一支累丝嵌红宝金凤钗,凤嘴里垂着米珠串成的流苏,既喜爱又犹豫,念叨着:“这个。
。
。
好是好。
。
。
就是太年轻了。
。
。
还是送给三雄媳妇儿吧。
。
。
” 玉城一口茶喷出来了,三雄媳妇儿? 兰姨一边挑盒子装起来,一边念叨:“三雄他娘给安排的。
。
。
他们老家的姑娘。
。
。
原本是想说给四宝的。
。
。
没成想那四宝去了京城心就野了,乡下姑娘也看不上。
。
。
他爹娘寻思着已经耽误了人家姑娘那么久了。
。
。
就说给三雄了。
。
。
” 玉城拉长了脸,气哼哼的不出声。
虽说之前他自己也提过让三雄早点把亲成了、把孩子生了,就算是了却了一桩事,但只是没想到就这么静悄悄地完事了?一点消息都没透。
。
。
或许是三雄自己也不乐意,被硬逼的? “哎呀!这个金锁也好!到时候等三雄媳妇生了,男孩女孩都能用的上。
。
。
” 什么?连孩子都有了? 玉城哼了一声,心里想着这个狗东西,还真快。
。
。
兰姨又拈起了一支素银珠钗,簪头只是简简单单錾着并蒂莲,但细看莲心却嵌着粒圆滚滚滴溜溜的大珍珠,笑得合不拢嘴:“呀。
。
。
这个好。
。
。
这个好。
。
。
颜色和款式都正适合三雄的小媳妇。
。
。
这下好了,她们姐俩一人一支。
。
。
” 玉城鼻子都气歪了!居然还有个小媳妇? “啊。
。
。
是我远房的一个侄女。
。
。
极稳重的,又漂亮。
。
。
如今也怀上了。
。
。
我也得给她找个金锁。
。
。
” 一向对玉城惟命是从、唯唯诺诺的三雄,就这么半年时间里,居然偷着摸着娶了两房媳妇,还都接连有了喜!玉城脑袋哄的一下就要炸了。
。
。
这个死没良心的。
。
。
瞒的我好苦。
。
。
玉城不想当场发飙,站起身说道:“你慢慢挑,我去老院子看看。
。
。
晚上我睡那。
。
。
” “去吧去吧!你爹每日都过去打扫的干干净净的。
。
。
随时等你回来住呢。
。
。
” 第六十九章 果然一切都是一模一样——与十四岁时刚刚来西安的时候一模一样! 玉城有时会想,这辈子最幸福的时候就是那一年,还是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那是一种最纯粹的幸福!然而一天天长大,了解的真相越来越多,面临的抉择越来越多,幸福便不再纯粹了——原本一百分的幸福,可能掺杂进了十分的隐忍、十分的无奈、十分的羞耻、十分的卑微,幸福就只剩下了六十分。
好在牺牲掉的那四十分幸福,换来了今日的名利和欲望,你没办法说这种交换值不值,就像将自己的灵魂出卖给魔鬼,不值吗?反正已经回不了头了。
玉城先是站到了井边,寒冬腊月的井台覆着一层青黑色的冰壳,像块被岁月磨亮的铜镜。
井绳冻成了僵硬的蛇,蜷在辘轳上,挂满晶莹的冰溜子。
这口井记得太多故事。
井壁内壁的青苔早已枯黄,却仍顽强地攀附着那些被井绳磨出的凹痕——最深的那道,是爹每年腊八都要亲手凿开冰层时留下的。
他总说:腊月井水最甜,然后提着第一桶泛着白雾的井水,在厨房里熬出满院子的腊八粥香。
炎炎夏日里,阳光和灰土混着汗水,黏了一身。
黄昏里,脱的光溜溜的,一桶水又一桶水地浇在身上,冰凉沁骨——那是小时候在绥德老家根本无法企及的奢望。
先吃两口井水湃过的冰西瓜,还是先吃爹爹端上来的热饭菜,那是两难的幸福选择。
玉城没有进正房,因为那里承载了太多不堪回首的记忆,耗尽了马金阳的精血汗泪。
厢房里,当年睡的床、盖过的被子,都还一模一样,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玉城甚至还想起了第一次半夜遗精时的尴尬和无措,又笑又泪。
“回来啦。
。
。
”身后传来温和又熟悉的声音。
玉城擦了泪转过身来,马金阳穿着家常半旧的灰色棉袍,手里捧着一个炭盆。
没有嘘寒问暖,没有无语凝噎,玉城皱着眉嫌道:“怎么穿的这么少!还这么破。
。
。
咱又不是穿不起好的。
。
。
” 马金阳呵呵一笑,将炭盆放到地上点了起来,又出去生火烧起了地龙,不大的房间很快就暖了起来。
玉城招呼马金阳赶紧坐下:“别忙活了!今晚我就睡这了。
。
。
你也陪我睡吧。
。
。
” 马金阳嗯了一声。
玉城不想说他在京城混的有多好,赚了多少钱,因为他爹对这些根本没兴趣。
“回来呆几天?” “嗯。
。
。
不长。
。
。
初十之前走吧。
。
。
要等一个朋友过来,我们一起走。
。
。
” 马金阳嗯了一声。
“我最近在京城得了一个大宅子,离咱们之前住的泡子河不远,等我回去之后先收拾出来,你们开了春就都过来住吧。
。
。
” 马金阳不置可否,说起了另一个话题:“三雄成亲的事儿是他爹娘给安排的。
。
。
之前他跟我商量过要不要告诉你。
。
。
我就说算了。
。
。
反正你也赶不回来。
。
。
所以就很简单地吃了顿饭而已,也没大办。
。
。
” 玉城嗯了一声,拉长了脸。
“明日一早,三雄会进城来送货,每次来都会特地到咱家来一趟,给咱家送点新鲜菜和肉。
。
。
反正你们哥俩儿见面说吧!” 玉城哼了一声,恨恨道:“那是他应该的。
。
。
要不是我照顾他的生意,他还有钱娶两房媳妇!” 马金阳皱起了眉:“这是什么话!咱家的庄子平时也都是三雄顾着,赚的钱也都一文不少,交给我替你攒着了!要说起来,还是咱们欠他的多些。
。
。
” 正说着话,欢哥儿如一头小老虎般冲了进来,果然是又高了壮了许多——严格说来是又胖又壮,不像马金阳那般英俊,也不像玉城这般美貌。
欢哥儿直接往玉城这边一冲,差点给玉城撞倒在床上,这劲儿可真不小! “娘说了,晚饭好了,叫你们过去吃呢!” “娘?”玉城望着爹。
马金阳点了点头,说道:“是欢哥儿自己改口叫的!你兰姨对他也不输任何亲娘了。
。
。
” 玉城捏住了欢哥儿肉肉的腮帮子,问道:“认了多少字了?背了几首诗了?” 欢哥儿挣脱了玉城的手,抓住了玉城的手腕就是一个擒拿,玉城冷不防还差点被欢哥儿给拿住! 马金阳笑道:“这孩子不爱读书,就喜欢舞枪弄棒的,跟福保不学个好。
。
。
” 玉城打量着这个弟弟,确实不太像个读书人的料子和模样,问欢哥儿:“你知不知道你的名字是谁给你起的?” “爹说了
如果途中遇到大雪封山封路,最起码也得十八到二十天! 不能等了,腊月初十启程! 一个是张公公的乖孙儿,一个是张公公的贴身管事,还有众多张公公赏赐的金银细软,即便钱乙不特地打招呼,那大同知府也是个明事理的人,当下派了四个官差、两辆马车,一路小心伺候护送回去,走官道、住官驿。
所到之处,又有当地的官员奉承孝敬,倒是极安全、极惬意的。
二人同路走了五日,便到了太原府阳曲县,当晚宿在了三岔驿。
所谓的三岔驿,便是西北通陕甘官道往榆林——陆沉的老家,西南接潼关大道往西安,是时候该分道扬镳、各回各家了。
才刚聚了几日,刚找回了点家人的感觉了,就又要分开,玉城自是十分不舍,又吞口水又吃精又喝尿,足足缠了一宿都没让陆沉睡个囫囵觉。
直到第二日日上三竿,二人方才从床上爬起来,各自领了一辆车、两个官差,踏上了各自的回乡路。
腊月二十五,潼关城垛上积了层薄雪,像撒了一把粗盐。
进了潼关城,玉城方才有了回家的感觉——踏实、安稳。
玉城想到了一年多之前离乡时,也是这般阴沉的天色,只是不似这般冷。
那时脑中空空,揣着奋斗几年攒下的一点家当,以及一腔孤勇,随北上的商队挤过关口,不敢回头望一眼身后的秦川。
如今归来,马车里多了沉甸甸的行囊,里头装着京城的银票若干、四大箱金银细软、一大箱自己的锦衣华服——可马蹄踏过东门“迎恩门”的青石时,心却比离乡那日更颤得厉害。
潼关的街巷比记忆中更窄了。
酒旗依旧斜挑在风里,铁匠铺的锤声叮当,马儿踏过灰黑雪水的坑洼,溅起泥点,恍惚看见一个少年缩在墙根啃着冷馍,被巡城的兵丁喝骂“穷酸滚远些”,玉城居然想起了十四岁的自己,孤身一人进城投奔爹。
“出关!”守兵挥旗大喝。
马儿嘶鸣着冲进官道的朝阳里,身后潼关的阴影寸寸褪去。
前方是华山的雪顶,是渭河平原的炊烟,玉城抹了把脸,掌心湿凉。
金银愈沉,乡愁愈重。
近乡情怯。
腊月二十八,西安城飘起了碎雪。
长乐门的青砖上覆了层薄霜,守城兵丁呵着白气跺脚,对排队进城的车马爱搭不理。
随车的官差拿了路引过去仅几句话,玉城的马车便大摇大摆地优先通过了。
从长乐门进城,沿着东大街至京兆驿不过约二里路程,却像是踏过了半生光景。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的熟悉,却又有了一些不同——张记炙羊肉家铁架上的羊排滋啦作响,依然焦香四溢;曾经转角处的陆羽茶坊竟变成了三层彩楼,门口悬着新到武夷大红袍的朱漆水牌。
穿杭绸直裰的商贾们捧着暖炉进出,再不见那个总在檐下煮茶的老瘸子。
倒是柜台后拨算盘的妇人有些面善——细看竟是老瘸子的孙女,当年的小丫头,如今已梳起了妇人髻。
京兆驿前的空地上,此刻正浸在年关的喧嚣里。
几个吐火吞刀的江湖艺人正圈场子,戴虎头帽的孩童们举着糖瓜、点心,尖叫着追逐躲闪霸位。
就在京兆驿的青砖照壁前,马车停住了。
对面栖凤楼的金字招牌在阳光下格外晃眼,楼前那对石雕的凤凰依然昂首振翅。
楼里飘出的热气遇冷凝成白雾,跑堂的吆喝声隔着半条街都听得真切:甲字席的葫芦鸡好喽——这声调竟与一年半前一般无二。
此刻,才是真的回家啦! 兰姨正撸着袖子,在后院儿指挥着下人收拾早上刚刚宰杀的羊羔,就听着小丫鬟杀猪般地喊着“城哥儿回来啦!城哥儿回来啦!” 正要赶出去迎接,玉城已经一阵风儿似地跑了进来,娘儿两个抱起来就是一阵痛哭,刚哭了一阵儿,玉城忽然醒起来为啥要哭?这大过年的回家有啥可哭的?要高兴才对啊! 兰姨擦了擦眼泪,方才说道:“你爹日日数着,算计着你这两日就应该到了。
。
。
” 玉城这才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端详了一下兰姨,白发多了几条,但细纹反而少了——因为明显胖了许多!白胖白胖的,都撑开了!这日子过的是有多滋润啊? “我爹呢?” “你爹带着欢哥儿去办年货了,一会儿你看到欢哥可别吓着,又长高了、又壮了!” 说话间,两个官差把行李和那几箱金银细软都抬进了院子,连口茶也不肯喝,说是在京兆驿只歇息一晚,就得赶紧回大同复命,更何况他们也想早点回去过年!玉城口中谢个不停,硬是给每人塞了五十两的银票。
兰姨拉着玉城的手,坐在暖香袭人的暖阁里说话,玉城就把这半年的事情长话短说,赚了多少钱、见了多少世面、林林总总。
然后就先搬了一箱子过来——那是陆沉从京城带过来的,全是被抄家的那个小妾的头面首饰,当然都是京中的上好尖货儿! 打开那箱子,上上下下摞着大大小小的盒子,毕竟陆沉一个大男人,收拾这些东西也没啥讲究,就是尽可能都装起来—— “这些都是给你的,你看着处置吧,好的留下自己戴,不喜欢的就送人,或者卖成银子。
。
。
” 兰姨一看这架势就先是一阵阿弥陀佛了。
。
。
随手先拿起面上的一个鎏金累丝蝶恋花提盒,掀开三层屉匣的刹那,暖阁里都漾起细碎的流光—— 第一层躺着一对金丝编藤葫芦耳坠,不过小指尖大的葫芦肚里,竟藏着能晃动的金珠,轻轻一动便发出细雨般的沙沙声。
第二层用银线固定着点翠珐琅彩宝相花耳珰,花瓣间悬着三寸长的珍珠链。
底层红绸上散落着七八对耳饰:有西域进贡的月光石坠子,石纹天然勾出嫦娥奔月图;有辽金样式的摩羯鱼金环,鱼鳞用深浅不同的累丝堆迭;还有对白玉铃铛耳铛。
。
。
再打开一个小小的剔红海水云龙纹方盒,黑绒底上卧着对翡翠滴珠耳铛,玉料是罕见的江水绿,透光可见絮状游丝。
又打开一个阴沉木雕并蒂莲匣子,匣中丝绒凹槽里盘踞着五条项链,像冬眠的蛇。
最夺目的是条七宝璎珞项圈,金丝掐出十八尊拇指大的佛像,每尊佛的莲座都嵌着不同宝石——青金石袈裟、蜜蜡佛首、翡翠背光,堪称巧夺天工。
其侧卧着一条东珠十八子,每颗珍珠都莲子大小,泛着浅绯色光晕,间缀四粒雕成南瓜状的羊脂玉。
兰姨爱的不行,直接就挂在了脖子常戴着了! 一条错金螭龙项链尤为奇特,龙鳞用头发丝细的金线编织,龙口衔着的不是寻常明珠,而是半透明的犀角雕。
压匣的竟是条赤金累丝柳叶链,乍看朴素,但每片柳叶背面都阴刻着蝇头小楷,拼起来是半阕《雨霖铃》。
先别说其它未打开的匣子了,光是眼前的这些东西,只怕有钱都没处买去! 兰姨又欣喜又忐忑,问道:“这些东西。
。
。
来路。
。
。
都没问题吧。
。
。
” 玉城哈哈一笑,安慰道:“你放心吧!尽管挑。
。
。
不够我还有!回头等我收拾完东西,还有一套上好的红珊瑚首饰,过年的时候都给我戴上,让我爹好好看看!” 兰姨呸了一声,啐道:“你爹懂个屁!就只会念经。
。
。
” 玉城呵呵一笑,不语,喝着茶看着兰姨采花一般挑着首饰。
这一刻,玉城觉得很幸福,他千里迢迢跑去京城闯荡,为的就是今日这个场面。
兰姨手里拈着一支累丝嵌红宝金凤钗,凤嘴里垂着米珠串成的流苏,既喜爱又犹豫,念叨着:“这个。
。
。
好是好。
。
。
就是太年轻了。
。
。
还是送给三雄媳妇儿吧。
。
。
” 玉城一口茶喷出来了,三雄媳妇儿? 兰姨一边挑盒子装起来,一边念叨:“三雄他娘给安排的。
。
。
他们老家的姑娘。
。
。
原本是想说给四宝的。
。
。
没成想那四宝去了京城心就野了,乡下姑娘也看不上。
。
。
他爹娘寻思着已经耽误了人家姑娘那么久了。
。
。
就说给三雄了。
。
。
” 玉城拉长了脸,气哼哼的不出声。
虽说之前他自己也提过让三雄早点把亲成了、把孩子生了,就算是了却了一桩事,但只是没想到就这么静悄悄地完事了?一点消息都没透。
。
。
或许是三雄自己也不乐意,被硬逼的? “哎呀!这个金锁也好!到时候等三雄媳妇生了,男孩女孩都能用的上。
。
。
” 什么?连孩子都有了? 玉城哼了一声,心里想着这个狗东西,还真快。
。
。
兰姨又拈起了一支素银珠钗,簪头只是简简单单錾着并蒂莲,但细看莲心却嵌着粒圆滚滚滴溜溜的大珍珠,笑得合不拢嘴:“呀。
。
。
这个好。
。
。
这个好。
。
。
颜色和款式都正适合三雄的小媳妇。
。
。
这下好了,她们姐俩一人一支。
。
。
” 玉城鼻子都气歪了!居然还有个小媳妇? “啊。
。
。
是我远房的一个侄女。
。
。
极稳重的,又漂亮。
。
。
如今也怀上了。
。
。
我也得给她找个金锁。
。
。
” 一向对玉城惟命是从、唯唯诺诺的三雄,就这么半年时间里,居然偷着摸着娶了两房媳妇,还都接连有了喜!玉城脑袋哄的一下就要炸了。
。
。
这个死没良心的。
。
。
瞒的我好苦。
。
。
玉城不想当场发飙,站起身说道:“你慢慢挑,我去老院子看看。
。
。
晚上我睡那。
。
。
” “去吧去吧!你爹每日都过去打扫的干干净净的。
。
。
随时等你回来住呢。
。
。
” 第六十九章 果然一切都是一模一样——与十四岁时刚刚来西安的时候一模一样! 玉城有时会想,这辈子最幸福的时候就是那一年,还是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那是一种最纯粹的幸福!然而一天天长大,了解的真相越来越多,面临的抉择越来越多,幸福便不再纯粹了——原本一百分的幸福,可能掺杂进了十分的隐忍、十分的无奈、十分的羞耻、十分的卑微,幸福就只剩下了六十分。
好在牺牲掉的那四十分幸福,换来了今日的名利和欲望,你没办法说这种交换值不值,就像将自己的灵魂出卖给魔鬼,不值吗?反正已经回不了头了。
玉城先是站到了井边,寒冬腊月的井台覆着一层青黑色的冰壳,像块被岁月磨亮的铜镜。
井绳冻成了僵硬的蛇,蜷在辘轳上,挂满晶莹的冰溜子。
这口井记得太多故事。
井壁内壁的青苔早已枯黄,却仍顽强地攀附着那些被井绳磨出的凹痕——最深的那道,是爹每年腊八都要亲手凿开冰层时留下的。
他总说:腊月井水最甜,然后提着第一桶泛着白雾的井水,在厨房里熬出满院子的腊八粥香。
炎炎夏日里,阳光和灰土混着汗水,黏了一身。
黄昏里,脱的光溜溜的,一桶水又一桶水地浇在身上,冰凉沁骨——那是小时候在绥德老家根本无法企及的奢望。
先吃两口井水湃过的冰西瓜,还是先吃爹爹端上来的热饭菜,那是两难的幸福选择。
玉城没有进正房,因为那里承载了太多不堪回首的记忆,耗尽了马金阳的精血汗泪。
厢房里,当年睡的床、盖过的被子,都还一模一样,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玉城甚至还想起了第一次半夜遗精时的尴尬和无措,又笑又泪。
“回来啦。
。
。
”身后传来温和又熟悉的声音。
玉城擦了泪转过身来,马金阳穿着家常半旧的灰色棉袍,手里捧着一个炭盆。
没有嘘寒问暖,没有无语凝噎,玉城皱着眉嫌道:“怎么穿的这么少!还这么破。
。
。
咱又不是穿不起好的。
。
。
” 马金阳呵呵一笑,将炭盆放到地上点了起来,又出去生火烧起了地龙,不大的房间很快就暖了起来。
玉城招呼马金阳赶紧坐下:“别忙活了!今晚我就睡这了。
。
。
你也陪我睡吧。
。
。
” 马金阳嗯了一声。
玉城不想说他在京城混的有多好,赚了多少钱,因为他爹对这些根本没兴趣。
“回来呆几天?” “嗯。
。
。
不长。
。
。
初十之前走吧。
。
。
要等一个朋友过来,我们一起走。
。
。
” 马金阳嗯了一声。
“我最近在京城得了一个大宅子,离咱们之前住的泡子河不远,等我回去之后先收拾出来,你们开了春就都过来住吧。
。
。
” 马金阳不置可否,说起了另一个话题:“三雄成亲的事儿是他爹娘给安排的。
。
。
之前他跟我商量过要不要告诉你。
。
。
我就说算了。
。
。
反正你也赶不回来。
。
。
所以就很简单地吃了顿饭而已,也没大办。
。
。
” 玉城嗯了一声,拉长了脸。
“明日一早,三雄会进城来送货,每次来都会特地到咱家来一趟,给咱家送点新鲜菜和肉。
。
。
反正你们哥俩儿见面说吧!” 玉城哼了一声,恨恨道:“那是他应该的。
。
。
要不是我照顾他的生意,他还有钱娶两房媳妇!” 马金阳皱起了眉:“这是什么话!咱家的庄子平时也都是三雄顾着,赚的钱也都一文不少,交给我替你攒着了!要说起来,还是咱们欠他的多些。
。
。
” 正说着话,欢哥儿如一头小老虎般冲了进来,果然是又高了壮了许多——严格说来是又胖又壮,不像马金阳那般英俊,也不像玉城这般美貌。
欢哥儿直接往玉城这边一冲,差点给玉城撞倒在床上,这劲儿可真不小! “娘说了,晚饭好了,叫你们过去吃呢!” “娘?”玉城望着爹。
马金阳点了点头,说道:“是欢哥儿自己改口叫的!你兰姨对他也不输任何亲娘了。
。
。
” 玉城捏住了欢哥儿肉肉的腮帮子,问道:“认了多少字了?背了几首诗了?” 欢哥儿挣脱了玉城的手,抓住了玉城的手腕就是一个擒拿,玉城冷不防还差点被欢哥儿给拿住! 马金阳笑道:“这孩子不爱读书,就喜欢舞枪弄棒的,跟福保不学个好。
。
。
” 玉城打量着这个弟弟,确实不太像个读书人的料子和模样,问欢哥儿:“你知不知道你的名字是谁给你起的?” “爹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