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24章当年
关灯
小
中
大
的时候,顾渊抚上心口,那里钝钝地痛。
安生过日子就好了,何至于此! 那个一本正经告诉他,“得吃饱”的少女,那个质问他“我为什么要死?”的少女,是他把她逼到这副境地么? 顾渊心里的焦灼比顾衍更甚,他甚至想过要不要去求兄长,兄长比他狠心,他怕兄长真把她逼死了,他做得出来。
幸好,她有身孕了。
皆大欢喜。
顾渊对颜雪蕊的感情很复杂,既是他年少戛然而止、朦朦胧胧的爱恋,又有着千丝万缕的愧疚,直到她彻底成为他的长嫂,名正言顺,和兄长感情渐佳,他对她又多了一层不可言说的禁忌。
他没有娶妻。
她是长嫂,却是商户女,三弟妹没了男人,腰杆儿软,不敢和她争锋,他怕将来娶个门当户对的贵女,欺负她怎么办? 他把明澜带在身边,视若亲子。
他舍命救他时,竟也分不清是为了他那句“二叔”,还是他的母亲。
今日在书房里,兄长说,明澜都要娶妻了,他这个做叔叔的,身边该有个知冷知热的人。
今日再见她,她的模样和十几前无甚变化,冰肌玉骨,玉颜常驻,眼角无一丝褶皱。
只是那双眼睛温和柔顺,不复当年那般乌黑明亮。
顾渊在沙场上久了,心里不痛快,只能用烈酒解愁。
虽说他也不知道缘何不痛快,他不会去细想。
他是驰骋沙场的儿郎,怎能陷入儿女情长? 顾渊沉着脸,喝道:“再来。
” 他的院里他最大,没有人敢管他,除了一个—— “二叔?” 明澜的脚步未至庭院,鼻尖先闻到了一股酒气,他轻轻皱起眉,疾步赶来。
“二叔今日兴致这么高?” 他撩起袍子坐下来,轻轻晃动酒坛,看着所剩无几的坛底儿,无奈道:“二叔。
” “这里是京城。
” 不是随心所欲的西北,而且这是最烈的烧刀子,在西北也禁不住这么喝啊。
他略微嫌弃地把酒坛搁在一边。
明澜虽然常年跟着顾渊历练,但他从小受到顾衍精细的世家子弟教导,身上有不少臭毛病。
譬如爱洁,军营里也得常常沐浴。
譬如不爱酗酒。
和将士们打胜仗的时候能大碗喝,不扫兴。
但私下里,他更爱轻品细酌陈年佳酿。
顾渊斜睨他一眼,“小子,管起我来了?” 两人在西北“相依为命”多年,顾渊待他比亲儿子都上心,人心都是肉长的,顾衍繁忙威重,明澜在二叔这里,反而更加自在。
他微微一笑,“侄儿哪儿敢,这不是看二叔光有美酒,心觉得配上些好菜,才不负良辰雅兴。
” 说罢,叫人准备下酒菜。
光喝酒伤身,配上菜会好受些。
顾渊明白他的好意,伸出掌心拍了拍他的肩膀。
忽然道:“你该多去看看你母亲。
” 她说的话,他都记在心里。
明澜一愣,俊脸上显出一分扭曲。
“二叔,饶了我吧。
” 明澜大吐苦水,“父亲不知哪里来的火气,凡靠近母亲三尺者,他都不痛快。
” 顾衍不痛快了,便要找别人的不痛快。
即使作为亲身儿子,明澜也不敢招惹他。
顾渊哼笑,“怕了?” “不怕。
” 明澜挑眉,辩解道:“这叫暂避锋芒,好汉不吃眼前亏。
” 作为侯府大公子,他向来少年老成,在亲近之人前面才露出这般少年气。
顾渊言尽于此,他一个做叔叔的,不好管得太宽。
否则兄长又要多想。
他问:“昨日府中赏花宴,可有好花入眼?” 赏花宴究竟为何,所有人心知肚明。
有男女大防,男客和女宾之间前后隔开,只有明澜,作为侯府大公子,名正言顺给母亲祖母请安。
虽只有一刻钟,露个面,也够看一圈,心有计较了。
昨日来的都是见家世品貌皆佳的适龄姑娘,顾渊以为总能看上两个。
没想到明澜摇了摇头,如实道:“还没有母亲好看。
” 他一个都不喜欢。
顾渊沉默片刻,劝道:“红颜枯骨,容色总有一天会老去,娶妻当娶贤。
” 明澜看着顾渊,一派欲言又止。
难道父亲看上了母亲的贤惠?母亲温柔慈爱,但这些年十指不沾阳春水,他着实不好昧着良心说话。
一瞬间,叔侄儿俩竟诡异地心意相通。
顾渊低咳一声,一巴掌拍到石桌上。
“你倒是说说看,你喜欢什么样的女子?” 明澜十分干脆:“温柔娴静,和母亲差不多的。
” 顾渊暗忖,温柔娴静的满京城一抓一大把,但和她差不多的…… “对了,二叔,母亲那里曾有一个丫头。
” 明澜忽然打断顾渊的思绪,顾渊神色微惊:“看上个丫头?” 按她对明澜的宠溺,一个丫头而已,做个通房罢了,不会舍不得。
“二叔想哪儿去了。
” 明澜摇摇头,俊眉微拧,“她……有问题。
” 母亲对她的态度很奇怪,他那日在父亲手中救下她,专程找人盯着她,发现那丫头除了不甚勤快,爱打听事儿之外,没什么特别。
如若是探子,不管那种探子,一定会往外递消息。
有时候也不一定是专门的探子,用金银收买府里伺候的人,探听消息。
侯府处理这些人简单粗暴,不加审讯,不用区分,一旦发现有人往外递消息,格杀勿论。
明澜心中奇怪,说这丫头是探子,她从不往外传消息,可若说她是个本本分分的侍女?母亲待她明显不同。
后来他发现那丫头总在暗中窥伺他,作为顾太傅的嫡长子,明澜长到现在,也经历过几起刺杀。
莫非是个女刺客? 也不太像。
明澜暗中不动,正想看她露出马脚,谁知忽然有一天,母亲把她遣走了。
他更加疑惑,身为人子,他不好打听母亲的私事,原本准备将此事沉在心底,他竟在宫中又看见了那个丫鬟! 她如今不是丫鬟了,穿着一身道袍,他问起同僚,说是在许道长身边打下手的小道姑。
许道长如今正得圣上欢心,是宫里的大红人。
不管是丫鬟还是道姑,总归是大人物身边的下人,所以她的主子就是那位许道长? 明澜掩下母亲的异常,其他如实相告,正色道:“那位许道长名唤许知,擅八卦易经,腿脚不便,不以真容示人。
” 明澜跟着顾渊回京的那天,在御前和戚重的孙子——戚乘风戚校尉“切磋”一顿,当日没赶上府中的接风宴。
后来顾衍嫌他太黏母亲,列了几个官职任他挑选,不许他总沉溺内宅。
在府内明澜比划不过父亲和二叔,出门去,和他同年岁的少年郎没一个能打的。
他想都不想,直接选了御前行走的禁军。
那是戚家的地盘,是贤王党羽。
他并非冲动。
他想替父亲看着,宫中有何变动能及时察觉。
从前禁军他们塞不进去人,但他不一样,他是顾侯、顾太傅的长子。
身为顾衍的儿子,明澜知道,他在肩负侯府重担的同时,同样受侯府和父亲和荫护。
只要戚家暂时不打算逼宫,明面上,谁也不敢动他。
这是父亲给他的底气,他不怕。
至于私下里……刚好,他在府中憋屈,正好出来练练筋骨。
他万万没想到竟在宫里碰见那个丫鬟。
他刚下值,赶紧溜达到二叔这里,和二叔商议。
“许知……” 顾渊沉吟片刻,沙场上需耳聪目明,心细如发。
他看着粗犷,其实心很细。
他感觉这个名字有些熟悉,脑中过了一遍,实在太寻常,他暂时记不起来。
他又具体问了那位许道长的情况,他由贤王引荐进宫,身边的道姑曾在侯府做丫头,但那丫头在被逐出侯府前,没有递出任何消息。
顾渊也觉出一股深深的违和,最后两人商议,叫明澜再去探查两日,好生摸摸这位“许道长”的底。
安生过日子就好了,何至于此! 那个一本正经告诉他,“得吃饱”的少女,那个质问他“我为什么要死?”的少女,是他把她逼到这副境地么? 顾渊心里的焦灼比顾衍更甚,他甚至想过要不要去求兄长,兄长比他狠心,他怕兄长真把她逼死了,他做得出来。
幸好,她有身孕了。
皆大欢喜。
顾渊对颜雪蕊的感情很复杂,既是他年少戛然而止、朦朦胧胧的爱恋,又有着千丝万缕的愧疚,直到她彻底成为他的长嫂,名正言顺,和兄长感情渐佳,他对她又多了一层不可言说的禁忌。
他没有娶妻。
她是长嫂,却是商户女,三弟妹没了男人,腰杆儿软,不敢和她争锋,他怕将来娶个门当户对的贵女,欺负她怎么办? 他把明澜带在身边,视若亲子。
他舍命救他时,竟也分不清是为了他那句“二叔”,还是他的母亲。
今日在书房里,兄长说,明澜都要娶妻了,他这个做叔叔的,身边该有个知冷知热的人。
今日再见她,她的模样和十几前无甚变化,冰肌玉骨,玉颜常驻,眼角无一丝褶皱。
只是那双眼睛温和柔顺,不复当年那般乌黑明亮。
顾渊在沙场上久了,心里不痛快,只能用烈酒解愁。
虽说他也不知道缘何不痛快,他不会去细想。
他是驰骋沙场的儿郎,怎能陷入儿女情长? 顾渊沉着脸,喝道:“再来。
” 他的院里他最大,没有人敢管他,除了一个—— “二叔?” 明澜的脚步未至庭院,鼻尖先闻到了一股酒气,他轻轻皱起眉,疾步赶来。
“二叔今日兴致这么高?” 他撩起袍子坐下来,轻轻晃动酒坛,看着所剩无几的坛底儿,无奈道:“二叔。
” “这里是京城。
” 不是随心所欲的西北,而且这是最烈的烧刀子,在西北也禁不住这么喝啊。
他略微嫌弃地把酒坛搁在一边。
明澜虽然常年跟着顾渊历练,但他从小受到顾衍精细的世家子弟教导,身上有不少臭毛病。
譬如爱洁,军营里也得常常沐浴。
譬如不爱酗酒。
和将士们打胜仗的时候能大碗喝,不扫兴。
但私下里,他更爱轻品细酌陈年佳酿。
顾渊斜睨他一眼,“小子,管起我来了?” 两人在西北“相依为命”多年,顾渊待他比亲儿子都上心,人心都是肉长的,顾衍繁忙威重,明澜在二叔这里,反而更加自在。
他微微一笑,“侄儿哪儿敢,这不是看二叔光有美酒,心觉得配上些好菜,才不负良辰雅兴。
” 说罢,叫人准备下酒菜。
光喝酒伤身,配上菜会好受些。
顾渊明白他的好意,伸出掌心拍了拍他的肩膀。
忽然道:“你该多去看看你母亲。
” 她说的话,他都记在心里。
明澜一愣,俊脸上显出一分扭曲。
“二叔,饶了我吧。
” 明澜大吐苦水,“父亲不知哪里来的火气,凡靠近母亲三尺者,他都不痛快。
” 顾衍不痛快了,便要找别人的不痛快。
即使作为亲身儿子,明澜也不敢招惹他。
顾渊哼笑,“怕了?” “不怕。
” 明澜挑眉,辩解道:“这叫暂避锋芒,好汉不吃眼前亏。
” 作为侯府大公子,他向来少年老成,在亲近之人前面才露出这般少年气。
顾渊言尽于此,他一个做叔叔的,不好管得太宽。
否则兄长又要多想。
他问:“昨日府中赏花宴,可有好花入眼?” 赏花宴究竟为何,所有人心知肚明。
有男女大防,男客和女宾之间前后隔开,只有明澜,作为侯府大公子,名正言顺给母亲祖母请安。
虽只有一刻钟,露个面,也够看一圈,心有计较了。
昨日来的都是见家世品貌皆佳的适龄姑娘,顾渊以为总能看上两个。
没想到明澜摇了摇头,如实道:“还没有母亲好看。
” 他一个都不喜欢。
顾渊沉默片刻,劝道:“红颜枯骨,容色总有一天会老去,娶妻当娶贤。
” 明澜看着顾渊,一派欲言又止。
难道父亲看上了母亲的贤惠?母亲温柔慈爱,但这些年十指不沾阳春水,他着实不好昧着良心说话。
一瞬间,叔侄儿俩竟诡异地心意相通。
顾渊低咳一声,一巴掌拍到石桌上。
“你倒是说说看,你喜欢什么样的女子?” 明澜十分干脆:“温柔娴静,和母亲差不多的。
” 顾渊暗忖,温柔娴静的满京城一抓一大把,但和她差不多的…… “对了,二叔,母亲那里曾有一个丫头。
” 明澜忽然打断顾渊的思绪,顾渊神色微惊:“看上个丫头?” 按她对明澜的宠溺,一个丫头而已,做个通房罢了,不会舍不得。
“二叔想哪儿去了。
” 明澜摇摇头,俊眉微拧,“她……有问题。
” 母亲对她的态度很奇怪,他那日在父亲手中救下她,专程找人盯着她,发现那丫头除了不甚勤快,爱打听事儿之外,没什么特别。
如若是探子,不管那种探子,一定会往外递消息。
有时候也不一定是专门的探子,用金银收买府里伺候的人,探听消息。
侯府处理这些人简单粗暴,不加审讯,不用区分,一旦发现有人往外递消息,格杀勿论。
明澜心中奇怪,说这丫头是探子,她从不往外传消息,可若说她是个本本分分的侍女?母亲待她明显不同。
后来他发现那丫头总在暗中窥伺他,作为顾太傅的嫡长子,明澜长到现在,也经历过几起刺杀。
莫非是个女刺客? 也不太像。
明澜暗中不动,正想看她露出马脚,谁知忽然有一天,母亲把她遣走了。
他更加疑惑,身为人子,他不好打听母亲的私事,原本准备将此事沉在心底,他竟在宫中又看见了那个丫鬟! 她如今不是丫鬟了,穿着一身道袍,他问起同僚,说是在许道长身边打下手的小道姑。
许道长如今正得圣上欢心,是宫里的大红人。
不管是丫鬟还是道姑,总归是大人物身边的下人,所以她的主子就是那位许道长? 明澜掩下母亲的异常,其他如实相告,正色道:“那位许道长名唤许知,擅八卦易经,腿脚不便,不以真容示人。
” 明澜跟着顾渊回京的那天,在御前和戚重的孙子——戚乘风戚校尉“切磋”一顿,当日没赶上府中的接风宴。
后来顾衍嫌他太黏母亲,列了几个官职任他挑选,不许他总沉溺内宅。
在府内明澜比划不过父亲和二叔,出门去,和他同年岁的少年郎没一个能打的。
他想都不想,直接选了御前行走的禁军。
那是戚家的地盘,是贤王党羽。
他并非冲动。
他想替父亲看着,宫中有何变动能及时察觉。
从前禁军他们塞不进去人,但他不一样,他是顾侯、顾太傅的长子。
身为顾衍的儿子,明澜知道,他在肩负侯府重担的同时,同样受侯府和父亲和荫护。
只要戚家暂时不打算逼宫,明面上,谁也不敢动他。
这是父亲给他的底气,他不怕。
至于私下里……刚好,他在府中憋屈,正好出来练练筋骨。
他万万没想到竟在宫里碰见那个丫鬟。
他刚下值,赶紧溜达到二叔这里,和二叔商议。
“许知……” 顾渊沉吟片刻,沙场上需耳聪目明,心细如发。
他看着粗犷,其实心很细。
他感觉这个名字有些熟悉,脑中过了一遍,实在太寻常,他暂时记不起来。
他又具体问了那位许道长的情况,他由贤王引荐进宫,身边的道姑曾在侯府做丫头,但那丫头在被逐出侯府前,没有递出任何消息。
顾渊也觉出一股深深的违和,最后两人商议,叫明澜再去探查两日,好生摸摸这位“许道长”的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