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一切都会有的

关灯
郑国强忙活了半天,最终为他人做嫁衣,居然还是没能让这些家庭落户于上元,为上元的房地产事业发展做贡献,反倒是白白便宜了陈老板的生意。

    严格算起来,其实很有烽火戏诸侯博佳人一笑的嫌疑。

     当然,郑区长是不会承认的,因为这分明是资源最有效的整合。

    再说,起码他为上元又争取了不少生源不是。

    在外地民工子弟初中入学率不足20%的2002年,全市唯一无门槛招收农民工小孩的石子路学校中学部的学生们,都是群热爱学习的小家伙。

     这世上,还有什么比热爱更宝贵的东西呢。

     为了不辜负他们的热爱和他们父母的期许,小赵拿着放大镜在省内搜罗一圈,快准狠稳地为这些家庭选定了与上元相邻的石桥市。

    这是个县级市,隶属于河州市管辖,但一向以江海市的后花园自居。

    现在,小赵就把这些家庭安排在石桥。

     这里房价便宜,每平方单价一千元,小户型为五十六平方米,十套以上集体购房可以打八八折。

    与它相邻的上元区新开发的楼盘已经卖到了每平方一千七百元。

     这里距离上元尤其是区三中近,公交车二十来分钟直达。

    以后孩子上高中就是住校,也方便礼拜天回家。

    呃,上元地区的高中采取的县中教育模式,一个月只放一天月假,方便小孩回家拿生活费。

    每周只有礼拜天下午可以自由活动,方便住校学生外出采买生活用品。

     石子路学校召开了初三家长会,说明了目前争取到的待遇。

    假如不打算考高中,那就不用再费神,按部就班等待中考就好。

    如果想让孩子试试上高中,那就得动起来,赶紧解决户籍问题。

    不然高中也没办法接收学生,现行政策不允许。

     跟陈凤霞猜想的差不多,几乎全体外省家长们都动了起来。

    能把小孩送到学校上初中的家庭基本上都颇为重视小孩的教育问题,而不是单纯地想找个地方把孩子塞进去省得没人管。

    毕竟在不少地方,十三四岁的孩子已经被当成半大劳动力看待了。

    家长愿意让他们上初中,自然也想叫他们更上一层楼。

     只是此后各位家长各显神通的骚操作也成功地让自诩见多识广的陈老板瞳孔地震神经雪崩心脏山崩海啸。

     他们当中的大部分选择了中介向他们推荐的石桥市云上花园小区。

    只不过,在买房落户之前,约莫有半数家长选择离婚,男方户口留在原籍,女方带着孩子落户石桥。

    咳咳,为了小孩上学假离婚不是城里的专利,农村也有。

     家长如此做的原因是怕一旦一家人都变成了城里人,家里分的农田要被政府收回头。

    现在已经试点搞取消农业税了,再说手上有田心理不慌。

     从这个层面上讲,城里人挺亏的。

    农民能掏钱在城里买房落户享受城市居民待遇,但城镇居民却无法去农村落户分田分宅基地,连个退路都没有。

     除了直接买商品房落户的,还有人成为了陈老板的同道,像她当年在前进村做的一样,买地盖房,然后将孩子的户口迁进去,以江海居民的身份参加中考。

     陈凤霞能讲什么呢,只能说劳动人民充满智慧,啥招都能想出来。

    估计后来这方面卡严了,是因为跟自己一样钻空子的人太多,政府不得不收缩政策。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无论如何,在吵吵嚷嚷各种折腾中,初三上学期要结束时,这件事可算尘埃落定。

    也该有定论了,不然孩子还要不要参加中考啦。

     姜杰听说了这件事,惊得眼睛珠子都快要掉下来了。

    天啦!他能说什么呢。

    他只能说人民的智慧无穷无尽,在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上,人们不吝于用尽一切办法。

     当然,这事不是陈凤霞告诉他的。

    陈老板吃饱了闲磕牙,跟他扯这些。

    但这孩子上了高中还坚持来石子路学校当志愿者,早就跟学生们混得巨熟。

    他就是不主动打听,人家也会把话送到他耳朵里。

     姜杰挺羞愧的,枉他自以为志愿者服务干得有声有色。

    直到初中生们兴高采烈地告诉他升学的大难题已经解决了,他才惊觉原来中考还有地区限制。

     一直协助他们志愿者工作的马老师看他茫然的模样就笑得不行,中考地区限制不算什么。

     “以前还有中考移民呢。

    那时候中专吃香,各地区对中专的招生分数线不一样,就有人跑到录取分数低的地方报名,顶用已经放弃中考的学生的学习参加考试,然后去上学。

    除了这种情况外,还有应届生才能报考中专,往届生不行。

    就有往届生顶应届生的学籍考试的,太多了。

    ” 吴若兰也惊讶,她小学就读于蓝天学校,知道民工子弟在本城求学限制颇多,但还是头回听讲有中考移民。

     好新鲜的名词。

     陈敏佳却笑出了声:“很常见的,我小时候就听说过。

    那会儿中专生毕业出来就能分配工作,是国家干部身份。

    而高中考大学的录取率低,考上的人少。

    所以成绩最好的那波人都是去考中专。

    后来分配到厂里的人碰上下岗,好多人都后悔当年没上高中。

    ” 这些,她还是听她妈厂里的主管说的。

    那位主管当年就是上的纺织学校,在被单厂工作了十年下岗了。

     吴若兰点头:“那现在应该没有了,中专又不包分配了,大家宁可上高中。

    ” 陈敏佳却脑洞大开:“哎,你们说,其实在教育条件好的地区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然后回到差的地方参加中考,是不是也算实际意义上的中考移民啊?” 她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她看过克斯县、涌泉县这些地方的中考试卷。

    用她这位不得不让家里人掏了两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