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关灯
“朕欲立三皇子为太子,先生以为如何?” 在一个平平无奇的午后,隆源帝对白先生这么说。

     白先生先是一惊,旋即却又觉得理所当然,一切不过是水到渠成。

     他不顾隆源帝的阻拦行了一礼,“陛下将这样的大事说给老臣听,老臣受宠若惊!三殿下才思敏捷举一反三,又善于体察民情民意,确实是储君的上上之选。

    ” 虽然心中早有决断,但听白先生亲口这么说,隆源帝还是很高兴,示意他坐回去,又道:“都是先生教得好。

    ” 老三虽没有生母,但天生善良坚韧,难得一份悲悯。

    尤其前几日出宫后回来跟自己说的那番感悟,更是令他大感欣慰。

     小小年纪就能有这样的体会,来日自己百年,这江山也算后继有人了。

     白先生笑道:“陛下这么说真是羞煞老臣了。

    微臣不过是个腐儒,只会念几本书,若说三殿下有今日局面,洪先生当居首功。

    ” “先生不必过谦,”隆源帝笑道,“不过洪文,确实不错。

    ” 之前他力排众议让洪文去上书房讲学,心里总还是有点打鼓:寻常教导孩子和正经教导皇子可不是一回事,那小子能做好吗? 可如今看来,他不仅做得很好,更远远超出自己的预期! 朕果然没有看错人! 隆源帝背着手在御书房内踱了几步,看着墙上的万里江山图叹道:“都说万岁,可朕知道,人这一辈子不过几十载,如今定下太子人选,也有助于稳固朝堂,打压下后宫那些歪心思。

    ” 自从大开选秀之后,后宫子嗣确实多了,但关系也杂乱了,哪怕那些秀女没想法,她们背后的娘家人也是蠢蠢欲动,时刻觊觎着悬而未决的太子之位。

     “以前皇三子性格孤僻内敛,小五又太过害羞,朕着实头痛…… 如今两个孩子都长进了,来日一个做明君,一个为贤王,兄友弟恭相互扶持,必会成为千古佳话。

    ” 隆源帝用力拍了拍书架,语气中满是希冀。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这些孩子没经历过战火,得来的一切都太过容易,若没有个明白冷静人镇着,只怕会慢慢移了性情。

     “三殿下秉性纯良,又下得了苦功夫,陛下无需担心。

    ”白先生再次站起身来,这次却是请辞,“如今太子人选已定,又有名师教导,老臣再也没有遗憾了。

    老臣年事已高,残躯不堪大用,还望陛下准许老臣告老还乡。

    ” 隆源帝忙亲自过去将他扶住了,“先生何处此言啊!太子年幼,洪先生也年轻,正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饱学之士辅佐矫正,值此紧要关头,您怎忍心舍朕和太子而去!” 白先生还要再说,却见隆源帝又笑道:“何况您说要告老还乡,朕却知道您老家早没人了,如今祖孙三代都在京中住着,却往哪里去呢?何况您是个闲不住的人,忙了一辈子,骤然家去岂不无趣?何不就还这么着,每月只上十五日课也就是了。

    ” 白先生一愣,十分动容,眼圈儿都微微泛红,喃喃道:“陛下……老臣惶恐啊!” 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曾经是隆源帝的师父,一辈子尊荣也够了,实在没必要继续贪心。

     若此时请辞,这一辈子也算圆满;可若不请辞,势必要担一个“两代帝师”的名头,唯恐有人说自己贪心不足。

     可此时隆源帝亲自挽留,就是对自己这一生的最大肯定。

     只凭这一点,白家至少还能五十载屹立不倒。

     九月初一,晴,隆源帝在朝堂上一连颁布三道旨意: 立皇三子文修齐为太子,皇五子文修和为肃郡王; 晋其师白瑜为太子太师,另晋洪文为太子少师,辅佐教导太子。

     整个京城都为之震动。

     这次即便是眼瞎的也能看出隆源帝对洪文的器重,若说为驸马抬身价,断然没有用太子前程去赌的! 大面上好像是白先生风光无限,可他毕竟老了,就算身体好转还能撑几年呢?太子年幼,想必要不了多久,就是他洪文的天下了…… 然后又有消息灵通的人发现,那太子少师洪文不光与太子往来亲近,与肃郡王竟也十分亲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