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大医精诚

关灯
喻老离世的这天,正是轮到沈画海一门诊的这天。

     时间是早就算出来的。

     一直都是她在给喻老吊命,今天是喻老的最后期限,她也清楚的很。

     可能怎么办? 停诊? 那这些千辛万苦挂到她号的病人们怎么办? 如果是轻症病人也还罢了,某些重症的,晚一天病情就会有极大变化。

     若她从来没开门诊倒也罢了,开了门诊,这些等着救命的病人好不容易挂上号,却忽然又停诊,这种打击真的太让人难受了。

     楚兆说:“这次门诊的病人是随机摇号的,这样,我来给病人做分诊,根据病人的情况来定,若是危重病人无法耽搁的,就按顺序排给您看,若是轻症病人,就由我来负责,如果病人不愿意叫我看,就登记一下,叫他们改天再来。

    ” 也只能这么办了。

     好在只有15个号。

     大多数人都是比较通情达理的,尤其是求救无门的病人,大多数的病人面对医生的时候真的是很卑微,无论是说话语气还是态度,都好得不能再好。

     楚兆跟眼前的病人说:“您这个颈椎的问题,属于慢性病,扎针的效果会好很多,但也要辅助药物治疗,还得加强锻炼。

    今天情况特殊,师祖的病情很严重,老师得早点过去,又想着大家好不容易挂到号,不忍心叫大家失望,所以按照症状,我帮老师负责一部分病人。

    所以我来为您扎针,您看行吗?” 病人有些迟疑:“不是我不理解啊,就是……你来扎,能跟沈大夫效果一样吗?” 楚兆笑:“您这是门诊,若您到住院部问问就知道了,现在老师收治的病人,哪怕是很多情况特别严重的,住院治疗一般也都是由我负责的,老师只负责监督。

    就好比,我给您扎完之后,老师再给您检查一下,确定没问题了才会让您走,事实上也等于是老师负责的。

    ” 病人:“那行。

    ” 这样进行分流之后,速度显然就比之前快了不少。

     上午11点钟,门诊加网络总共16个号,已经全部看完,该收治入院的收治入院,该门诊治疗的也治疗完毕叫他们按照时间到喻和堂复诊即可。

     这边收摊,沈画和楚兆就立刻赶往疗养院。

     孟老这一周都住在疗养院,偶尔去医院半天,但大多时间都在疗养院。

     孟老也是身世坎坷,被喻老收为弟子,其实就和儿子差不多。

     喻老自己的家人在战争年代都失去了,后来他也没再婚,也没别的家人。

     顾深也已经早早赶到。

     沈画和楚兆差不多是来得最晚的。

     到的时候,屋内除了孟老和顾深之外,还有一个人。

     楚兆低声说:“那是我爷爷。

    ” 沈画朝着楚定山微微颔首,算作打招呼,这会儿不适合多说什么,要认识,后续还有的是时间。

     看到沈画过来,孟老红着眼睛说:“老师在等你。

    ” 沈画深吸口气,快步上前,蹲在喻老病床跟前,握住喻老的手。

     喻老缓缓睁开眼睛。

     看了一眼屋内的人,他脸上露出一丝笑容:“都来了。

    ” 目光落在楚兆身上。

     楚定山看向楚兆:“小兆,跪拜师祖。

    ” 楚兆立刻上前,直接跪拜:“师祖,我是楚兆。

    ” 说完就“邦邦”地磕了三个头。

     喻老颔首:“起来吧,新时代了不兴这套,有心即可。

    ” 楚兆连忙起身。

     无论这些年喻派怎么式微,南派怎么发扬光大,事实就是,任何一个南派的医者,或者任何一个中医行当里的医者,在面对喻老时,都必须拿出十二万分的恭敬。

     喻老笑笑:“我是个好大夫,但不是个好老师,阿怀和深深都被耽误了。

    ” 孟怀红着眼睛:“您别这么说,您只是没教会我们真正的喻派金针,说到底还是我们领悟能力不够。

    ” 喻老缓缓摇头,又看向沈画:“小画儿,传说中的喻派金针创始人,也是女性。

    她说,医者当医国医民医性、救世救人救心。

    牢记,医之大者,惠泽苍生。

    ” 屋内所有人都垂耳恭听。

     喻老微笑:“百年之前,谁敢想象当今这般盛世。

    国无大病,民疾有医。

    ” “喻派先辈有知,必感欣慰。

    ” “我心甚安,无需挂怀,待来年清明,可酌一杯小酒谓我:新医,是人所能为也!” 孟老痛哭失声。

     顾深和楚兆也都红了眼眶。

     楚定山也忍不住叹息。

     张耒的《庞安常墓志铭》中提到医书医术,有一句话:予问以华佗之事,君曰:“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苦史之妄乎!" 意思是医术如果像书中写的那样,根本就不是人所能达到的,是史书谬记。

     但到今日,曾经古老医书上的那些想象,那些被称为非人所能为的,都已是人所能为。

     而喻老口中的新医,也正是沈画一直追求的新医。

     非纯粹中医,非纯粹西医,而是新时代下的现代医学。

     是人所能为。

     沈画郑重点头。

     一代国手,现代中医的奠基人,在战场上救活了无数战士的功臣,值得所有人尊重。

     在弥留之际,重要领导们给了他应该享有的尊重和告别。

     当晚的七点新闻,主持人庄重地宣读了喻老离世的讣告。

     次日,喻老追悼会举行。

     华国医学界够资格来的都来了,重要领导也出席了追悼会,给这位大国手应该有的尊荣。

     来宾不仅有华国医学界的大佬,还有H国和R国的知名医者。

     沈画不认得这些人,但孟老和顾深都认识。

     顾深低声跟沈画说:“R国的岛津友希,是R国名医,对中医非常感兴趣,这些年更是多次到访我国,开展了很多医学交流活动,站在他旁边的那个是他的得意弟子,岩渊明那,天赋很高。

    ” “其实R国也很有趣,他们是不承认中医的,在R国想要当医生,必须学西医,必须拿到西医执照。

    ” “R国就是废医验药的典型,他们只有汉方,医生要给病人开中药,首先必须确认病人的病是什么病,有一个具体的病名,就对照拿药,是不存在中医望闻问切以及辨证的。

    其实就跟西医一样了,发烧就给退烧药,感冒就给感冒药。

    ” “岛津友希就是R国岛津纪念医院的院长,R国岛津财团的董事之一。

    和传统中医协会开展的交流活动,基本都是他促成的。

    当年师祖去R国救治某位皇室成员,算是某种友好任务吧。

    就此被岛津给盯上了。

    ” “以前岛津友希很想让岩渊明那拜在我们喻派门下,被老师拒绝,后来岛津友希通过官方再次向我国表达这种意向,外交部的人询问师祖意见,被师祖亲口拒绝,这事儿才算了。

    ” “那次R国很不满意,可不满意又如何?” 沈画微微颔首,抬眸过去的时候,正巧对上岩渊明那的视线。

     岩渊明那冲她微微鞠躬。

     沈画只是颔首还礼。

     顾深又示意沈画看另一边:“那是H国的名医李承泛,韩医传承人,获得过H国很多项韩医奖项的,也是H国推出来的,韩医中医交流会H方的负责人。

    ” 沈画好奇:“什么奖项?” 顾深眼神淡漠:“中医的一些治疗手段、药方等等,换个说法换个名字,就是他们的新研究成果了。

    ” “比如他们前些年申遗成功的《韩医宝鉴》,95%的内容都来自中医著作,那其实就是一个朝鲜人学了中医之后,编纂而成的中医集成读本。

    ” “所谓韩医,其实就是中医,中医进行了现代化的发展,韩医也一样,但根本上还是中医。

    不过H国一直在致力于把韩医和中医区分开来,然而再怎么区分,也改变不了根本。

    ” “最简单的一点,H国的韩医学会每年都会安排大量韩医来华进行交流,学习中医传统医药技术。

    而在H国,他们甚至规定在华取得中医大学毕业文凭的人,都可以直接考H国执业医师。

    ” “前些年H国的职业调查显示,韩医是最有前景的职业之一,社会地位和收入都非常可观。

    ” 沈画看向顾深:“你对这个韩医,很有成见啊。

    ” 顾深:“是。

    我就是烦他们这种明明是从中医得来的,却非不承认,总觉得改个名字就是自己的了。

    ” “他们韩医开设的课程有内经、本草、伤寒论……还有四象理论,但偏偏没有中医最受重视的温病学。

    不是不想,是他们教不了。

    ” “而他们最为自豪也认为是韩医独有体系,能够区分韩医和中医的四象理论,其实就是中医的阴阳五行,甚至四象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来源于《周易》。

    ” 沈画点点头。

     顾深叹了口气:“像《韩医宝鉴》这样水平的东西,中医随便能找出来三五百本,但人家就是申遗成功了。

    以前我也很不忿,后来么,就理解了。

    ” 顾深看向沈画:“中医更像是一盘散沙,坐拥宝山,却无人能抗。

    甚至现在很多中医自己就不信中医,这绝不夸张。

    ” “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