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关灯
小
中
大
刘备闻言苦笑:“实不瞒公孙兄,我都已有数年不曾和卢公联络了,谈何得到他的青睐。
” 更别提什么得到卢公的举荐,获得官职! 还是什么,河东郡的太守。
他都要被这巨大的天降馅饼给砸晕了。
“昔年卢公在缑氏山中的学舍,往来学徒数十上百人,我彼时年少,尚不知轻重,只当在卢公门下开拓眼界、广交朋友而已,连卢公的亲传学生都算不上,更不谈心腹之说。
这情况,公孙兄你也是知道的。
” 公孙瓒:“……那卢公为何有此一举啊?” 总不能是因为刘备长得面善,他某日梦到,顿时想起了人来,于是信手送出了一个官职吧? 刘备也答不上来。
想到方才公孙瓒所说,他道:“可否让我一观卢公书信?” 公孙瓒将信递了过去。
刘备抬手欲拆,却忽然停住了动作。
“此信随同诏书送到我手里的时候就这样,非我所为。
”公孙瓒出声解释。
刘备凝视着装信竹筒边缘疑似脱落的漆印,回道:“不,公孙兄是磊落之人,我托庇于此,看得清清楚楚,我未曾怀疑你。
我是在想,以老师地位,尚且有人敢暗窥他的信件,他在京中的处境恐怕不妙!” 要按照这样说来,这个官职的请封另有门道。
他心存疑虑,手上却已拆开了竹筒,取出了当中的帛书,小心地展开在了面前,再是一惊:“我何曾写过信给卢公!” 只见那帛书的开头便道,“近来得玄德书信问候,尽述志向……” 什么尽述志向?总不能是他梦里写的信吧? 又或者,这不过是卢公给他谋一官职的说辞? 刘备更加糊涂,只能看下去。
但这封信实在是简明扼要,让人看到最后也没能得到个解释。
公孙瓒:“卢公如何说?” 刘备道:“卢公说,近来收到过我的消息,知道我这几年间并未空耗,志向不改,麾下还有了些合用的人手,因董太尉有心提拔士人,委任贤才,一改此前朝堂为宦官把持的不正之风,就想到了我,请我往河东任职。
只是有两件事需得注意。
” 他顿了顿,仍觉刚才那番话说出口,很是不真实。
却还是往后说了下去。
“一是,河东为京畿通往并、凉二州的枢纽,如有贼子来犯,不可懈怠。
二是,河东临近之地为河内,当下正有黑山军驻守,董卓兵马已败两场,如不可胜,不得强求应战。
若有余力,请将河内温县司马建公家属接出,大儿司马伯达之言,有其父之风,可多听其谏言。
” 刘备合上了书帛,“公孙兄觉得,卢公是何意思?” 公孙瓒:“……” 他读过书,但他果然还是很讨厌这些说话跟猜谜一样的家伙! 怨不得他和刘虞也合不来呢? “……你就听卢公所言,抵达河东之后,问问那司马伯达是何情况吧。
” 公孙瓒思量许久,也只能得出这个结论。
刘备点头称是:“也只能如此了。
” 他自黄巾乱起,在涿郡募兵,参与平定黄巾之战,随后各地辗转,都没能混出个名堂。
这河东郡太守的官职如同一份沉沉厚礼,忽然压在了他的面前,既让他因卢公期待而欣喜,又觉一阵惶恐。
但再如何疑惑,也得先抵河东,再见分晓! …… 只是在他临行之前,幽州地界上又发生了一件,或者说是两件大事。
刘备的任职诏书先到,但幽州这里升官的,却不只刘备一人。
朝中皇帝旨意,或者说是方今正任太尉的董卓有令,以刘虞击退幽州叛逆之功,封为大司马,襄贲侯,同时,加封公孙瓒为奋武将军,蓟侯。
公孙瓒先前还因刘备加官而生出的几分嫉妒,顿时被他抛在了脑后。
甚至,他随即便在这右北平的军营之外,举办了一场庆贺的宴会。
酒坛陈列,满桌酒肉。
一时之间呼声震天,尽是欢愉的气氛。
可当面如重枣的男子站在刘备身边,向他脸上看去时,却见他虽端着酒杯,眉眼间仍有纠缠不去的疑惑。
“大哥似乎并不为公孙将军升官而高兴?” “不,我为他高兴,但为洛阳局势担忧。
”刘备望着远处,缓缓说道。
身边的关羽跟随他已有数年,征战间生死交托,情同兄弟,他如今骤然升官为一地太守,也不觉相处之中的规矩要有所改变。
听他有问,也答得认真。
“那大司马是何等官职?位在三公之上,却多为虚设,只为一个名分好听。
董卓入京至今也只将近一月,竟已自觉能当太尉重任。
而他随后的封官,看似在响应士人之召解除党锢,实则也不过是在欲盖弥彰。
” 刘虞是什么人? 汉室宗亲,仁德之名在外。
刘备在幽州亲眼见到,他是用怎样的怀柔手段,安抚边境的百姓,又是用怎样的恩威并施之法,与乌桓人往来。
这样的人得到嘉奖,理所应当。
但在董卓自领太尉后,把刘虞抬到了太尉上面的大司马名号下,却更像是在为自己的僭越举动找一块遮羞布! 稍显理智的人都会感到异常别扭。
关羽惊道:“若如大哥所言,这董卓岂不是一狡诈的豺狼?” 刘备皱眉:“我一向不喜欢对人妄加揣测,可如今我认识的两名仁厚长者,一位在洛阳处境堪忧,一位在幽州被抬为标杆,以证明董卓行事正当,就不可不疑。
但凡事,还是等你我到河东后再看吧。
终究还是要讲一个眼见为实。
” 关羽刚想说,等抵达河东之后,他必定护卫在刘备身侧,忽被一道由远及近的笑声打断了他的话。
二人从交谈中抬头,就见公孙瓒领着数人正向此地走来。
他脸上未见酒气上头,带来的风里却已全是北地好酒的气味,可见喝了不少,再一开口,更显兴致高昂:“玄德!我今日升官进爵,高兴得很,看你即将远行,去河东任职,再听卢公教诲,也当送你一份临行礼物!” 刘备拱手:“奋武将军太过客气了。
” 公孙瓒一揽他的肩膀,笑道:“别叫什么奋武将军不奋武将军的,都叫得生疏了,虽是在外人面前,还是称我一句公孙兄便是。
你若在河东干出了什么名堂,或许
” 更别提什么得到卢公的举荐,获得官职! 还是什么,河东郡的太守。
他都要被这巨大的天降馅饼给砸晕了。
“昔年卢公在缑氏山中的学舍,往来学徒数十上百人,我彼时年少,尚不知轻重,只当在卢公门下开拓眼界、广交朋友而已,连卢公的亲传学生都算不上,更不谈心腹之说。
这情况,公孙兄你也是知道的。
” 公孙瓒:“……那卢公为何有此一举啊?” 总不能是因为刘备长得面善,他某日梦到,顿时想起了人来,于是信手送出了一个官职吧? 刘备也答不上来。
想到方才公孙瓒所说,他道:“可否让我一观卢公书信?” 公孙瓒将信递了过去。
刘备抬手欲拆,却忽然停住了动作。
“此信随同诏书送到我手里的时候就这样,非我所为。
”公孙瓒出声解释。
刘备凝视着装信竹筒边缘疑似脱落的漆印,回道:“不,公孙兄是磊落之人,我托庇于此,看得清清楚楚,我未曾怀疑你。
我是在想,以老师地位,尚且有人敢暗窥他的信件,他在京中的处境恐怕不妙!” 要按照这样说来,这个官职的请封另有门道。
他心存疑虑,手上却已拆开了竹筒,取出了当中的帛书,小心地展开在了面前,再是一惊:“我何曾写过信给卢公!” 只见那帛书的开头便道,“近来得玄德书信问候,尽述志向……” 什么尽述志向?总不能是他梦里写的信吧? 又或者,这不过是卢公给他谋一官职的说辞? 刘备更加糊涂,只能看下去。
但这封信实在是简明扼要,让人看到最后也没能得到个解释。
公孙瓒:“卢公如何说?” 刘备道:“卢公说,近来收到过我的消息,知道我这几年间并未空耗,志向不改,麾下还有了些合用的人手,因董太尉有心提拔士人,委任贤才,一改此前朝堂为宦官把持的不正之风,就想到了我,请我往河东任职。
只是有两件事需得注意。
” 他顿了顿,仍觉刚才那番话说出口,很是不真实。
却还是往后说了下去。
“一是,河东为京畿通往并、凉二州的枢纽,如有贼子来犯,不可懈怠。
二是,河东临近之地为河内,当下正有黑山军驻守,董卓兵马已败两场,如不可胜,不得强求应战。
若有余力,请将河内温县司马建公家属接出,大儿司马伯达之言,有其父之风,可多听其谏言。
” 刘备合上了书帛,“公孙兄觉得,卢公是何意思?” 公孙瓒:“……” 他读过书,但他果然还是很讨厌这些说话跟猜谜一样的家伙! 怨不得他和刘虞也合不来呢? “……你就听卢公所言,抵达河东之后,问问那司马伯达是何情况吧。
” 公孙瓒思量许久,也只能得出这个结论。
刘备点头称是:“也只能如此了。
” 他自黄巾乱起,在涿郡募兵,参与平定黄巾之战,随后各地辗转,都没能混出个名堂。
这河东郡太守的官职如同一份沉沉厚礼,忽然压在了他的面前,既让他因卢公期待而欣喜,又觉一阵惶恐。
但再如何疑惑,也得先抵河东,再见分晓! …… 只是在他临行之前,幽州地界上又发生了一件,或者说是两件大事。
刘备的任职诏书先到,但幽州这里升官的,却不只刘备一人。
朝中皇帝旨意,或者说是方今正任太尉的董卓有令,以刘虞击退幽州叛逆之功,封为大司马,襄贲侯,同时,加封公孙瓒为奋武将军,蓟侯。
公孙瓒先前还因刘备加官而生出的几分嫉妒,顿时被他抛在了脑后。
甚至,他随即便在这右北平的军营之外,举办了一场庆贺的宴会。
酒坛陈列,满桌酒肉。
一时之间呼声震天,尽是欢愉的气氛。
可当面如重枣的男子站在刘备身边,向他脸上看去时,却见他虽端着酒杯,眉眼间仍有纠缠不去的疑惑。
“大哥似乎并不为公孙将军升官而高兴?” “不,我为他高兴,但为洛阳局势担忧。
”刘备望着远处,缓缓说道。
身边的关羽跟随他已有数年,征战间生死交托,情同兄弟,他如今骤然升官为一地太守,也不觉相处之中的规矩要有所改变。
听他有问,也答得认真。
“那大司马是何等官职?位在三公之上,却多为虚设,只为一个名分好听。
董卓入京至今也只将近一月,竟已自觉能当太尉重任。
而他随后的封官,看似在响应士人之召解除党锢,实则也不过是在欲盖弥彰。
” 刘虞是什么人? 汉室宗亲,仁德之名在外。
刘备在幽州亲眼见到,他是用怎样的怀柔手段,安抚边境的百姓,又是用怎样的恩威并施之法,与乌桓人往来。
这样的人得到嘉奖,理所应当。
但在董卓自领太尉后,把刘虞抬到了太尉上面的大司马名号下,却更像是在为自己的僭越举动找一块遮羞布! 稍显理智的人都会感到异常别扭。
关羽惊道:“若如大哥所言,这董卓岂不是一狡诈的豺狼?” 刘备皱眉:“我一向不喜欢对人妄加揣测,可如今我认识的两名仁厚长者,一位在洛阳处境堪忧,一位在幽州被抬为标杆,以证明董卓行事正当,就不可不疑。
但凡事,还是等你我到河东后再看吧。
终究还是要讲一个眼见为实。
” 关羽刚想说,等抵达河东之后,他必定护卫在刘备身侧,忽被一道由远及近的笑声打断了他的话。
二人从交谈中抬头,就见公孙瓒领着数人正向此地走来。
他脸上未见酒气上头,带来的风里却已全是北地好酒的气味,可见喝了不少,再一开口,更显兴致高昂:“玄德!我今日升官进爵,高兴得很,看你即将远行,去河东任职,再听卢公教诲,也当送你一份临行礼物!” 刘备拱手:“奋武将军太过客气了。
” 公孙瓒一揽他的肩膀,笑道:“别叫什么奋武将军不奋武将军的,都叫得生疏了,虽是在外人面前,还是称我一句公孙兄便是。
你若在河东干出了什么名堂,或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