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好嘞!

关灯
“同喜同喜,您这边请……” “……” 内阁中书舍人,相当于阁老们的秘书。

     别小看这份起草诏敕的工作,这可是多少人挤破脑袋也选不上的好差事。

     按照规定,优秀者可以获得加衔,享五品六品的待遇,任职满九年且无过者,可以荫一子入监。

     且因常年接触军国机要文件,可以提前获知封疆大吏、边镇将领的任免情况,甚至通过微妙的文字表述可以间接影响政策导向,而通政司呈递的奏章,中书舍人可参与直接筛选。

     正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也正因如此,每年地方官员给京城要员送上“冰敬炭敬”时,免不了为这些中书舍人准备一份,数额再少,也至少是俸禄的十倍以上,更不要说“润笔银”、“加急银”等不能见光的收入。

     平安当然不信,这样抢破头的位置,会因为“剩下”而落到自己的头上。

     他鼓起毕生的勇气,决定跟二师祖晓之以情,动之以礼,好好掰扯一下这件事。

     是您让我去国子监读书吧?国子监学制四年,我用两年半读完是凭借自己的本事吧? 让我读书,我孜孜不倦; 让我练字,我持之以恒; 让我历事,我兢兢业业。

     像我这么好的孩子,难道不值得一个小长假奖励? 郭恒从案牍中抬起头来:“你不说我还真忘了。

    ” 他说着,从抽匣里取出一份劄子,平安凑上去一看,双目圆睁,居然是他在豫州时写给陛下的奏章。

     那龙飞凤舞的字迹,他自己看了都有点脸红——当时是怎么想的来着? 这笔字被二师祖看见,别说小长假了,还不得没白没黑的练他? 幸好是进了内阁啊。

     “行草写得很潇洒?”郭恒问。

     “嘿嘿,”平安心虚地将奏章拿在手里,阖起来,赔笑道,“您怎么能私存奏章原本呢,这样不好,我帮您送回通政司去昂。

    ” “回来,”郭恒沉声道,“你现在是领了实职的官员,不再是小孩子了,到了制敕房,好好把心思收回来,再敢这样写字,先治你一个态度不端。

    ” 平安啄米似的点头。

     一指桌上的一沓票拟过的劄子,“顺带帮我送到乾清宫去。

    ” 平安道:“好嘞!” 看着平安离开的背影,郭恒舒展一下僵硬的脖子,孩子又拴起来了,心里踏实多了。

     …… 中书舍人的工作比历事监生复杂多了,先要学着起草诏谕,誊写诏书、敕令。

     这些是科举必考科目,无论是博兼堂还是国子监都学过,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难免有些出入,不但要在用词上精准传达,还要做到文辞雅正,不落朝廷威仪。

     平安虚心向同僚请教,耐心学了一段时间。

     其次就是上传下达,要将通政司递上来的奏疏分门别类,交给相应负责的阁老处理,大事需要合议,那就要安排人手做好会前准备,记录会议内容等。

     议好的内容会简明扼要,誊抄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疏中,这个过程叫做拟票。

     然后将奏疏和票拟一起送到乾清宫上呈御览,记录皇帝的问题和口谕,再回去传达给阁老们。

     皇帝每次见平安像个陀螺似的忙得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