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左骖殪兮右刃伤

关灯
呢,这个阵名字里都有“万全”两个字了,可以想象它的复杂严谨。

    前面说过了,全阵分为九个分阵,其中方阵都有四个,中军内又还有三个重复的车营。

     宋代车营里的战车跟先秦的战车是不同的! 早期先秦时代流行的战车,有驭手负责驾车称作参乘,车上有使用长兵器戈,戟,矛作战的车右,使用弓弩远程攻击的车左。

     这种战车很早就被实战淘汰了,因为只有两个轮子,战车材质又差,容易被攻击,适应的地形更少,驾驭非常不容易!培养个参乘比后世的职业车手还难,用长期时间成本训练出的车夫在战斗中一旦伤亡,车上剩余的战士和贵族就只剩翻车和弃车两种都不算美妙的选择了! 当时的弓矢射程自然不如后世,所以战车难以纵向配置,后排的战车弓箭使不上劲儿!而横向一线横列,还是那个问题,一辆战车宽度就三米左右了,战车之间隔得近了容易碰撞车祸。

    隔得远了,太单薄!后世的坦克没有步兵配合,生存率都不高,更别说这种四面漏风的古代战车了!单薄的一字横阵被日益成熟的步,骑兵一分割攻击,根本没有什么优势! 所以大宋的战车不是拿来冲锋陷阵攻击用的,它更像是一种货车类的载具,行军时运输军粮兵甲。

     一旦遇敌野战,可以尽量快速地在战场把它们横过来连接在一起,组成类似营寨寨墙,栅栏一样的临时掩体。

     车上本来就运载有货物,再紧急加装鹿角,拒马之类的防御物,就可以让士卒凭借它们抵御敌军的冲击和箭矢,这时战车就是临时野战工事的一种了! 问题是这个万全平戎大阵过于复杂严谨了,其中防御性的战车又因为沉重难以真正快速组合,不管平常怎么训练士卒,实战布阵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偏偏大宋的敌人以大辽,西夏为主,这两个敌国的军队都有大量的强大骑兵,冲击力很可怕!冲阵的速度也很快! 两军野外猝然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