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谶谣终日自相催
关灯
小
中
大
“天授二年,李君羡的遗属向武则天诉冤。
这就有趣了,当初李君羡一案闹得颇大,朝堂中人人皆知,大多心中暗暗觉得他冤枉。
若当初的这句谶言本来就是假的,乃是无聊人士随便编的,那李君羡自然是冤死的。
若这句谶言为真,后来武则天在“废王立武”事件后被立为皇后,高宗去世后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最后更自称圣神皇帝,把唐朝的国号都改成了周,称为武周代唐,很明显她才是谶言的正主!那李君羡更是冤到没边的替罪羔羊。
武则天犹豫之下,干脆给李君羡平反,给他恢复了名誉,这样一来,侧面证实了自己以武周代唐,乃是天命所归……” 张清心中也有些激荡。
巫蛊谶讳,自古有之,汉唐尤盛。
汉武帝也是赫赫有名的大帝,然而在位后期因为巫术诅咒引发了重大的政治冤案,导致太子刘据,皇后卫子夫自杀,牵连数十万人,且大都是国家精英,使得国家动荡,乃是西汉由盛转衰的关键事件! 自那以后,有识之士痛定思痛,纷纷认为巫蛊谶讳乃是虚妄,很多人不再相信。
直到唐太宗听到“女主武王代唐”这六个字,又为此杀了大将李君羡,世人皆以为他晚年糊涂。
偏偏三代以后,武则天却真的以周代唐,似乎证实了谶讳也不全是虚妄。
一句不知从何人传起,十日间便传遍京城民间朝堂的流言,却准确地预言了三代人以后国家权柄,帝王姓名的变迁,细思起来的确可怖! 张清喃喃问道:“莫非这世上真有天命鬼神?唐兄弟乃是升真观高弟,有道全真,何以教我?” 唐烈似乎早就在等他这句疑问,直视张清,斩钉截铁道: “天道无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 但人心有伦常!只要心存正念,日行一善,必有回响!” 张清只觉得有如醍醐灌顶,闭目思索良久,终究还是有些不知甚解,叹息道: “善举易施,正路
这就有趣了,当初李君羡一案闹得颇大,朝堂中人人皆知,大多心中暗暗觉得他冤枉。
若当初的这句谶言本来就是假的,乃是无聊人士随便编的,那李君羡自然是冤死的。
若这句谶言为真,后来武则天在“废王立武”事件后被立为皇后,高宗去世后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最后更自称圣神皇帝,把唐朝的国号都改成了周,称为武周代唐,很明显她才是谶言的正主!那李君羡更是冤到没边的替罪羔羊。
武则天犹豫之下,干脆给李君羡平反,给他恢复了名誉,这样一来,侧面证实了自己以武周代唐,乃是天命所归……” 张清心中也有些激荡。
巫蛊谶讳,自古有之,汉唐尤盛。
汉武帝也是赫赫有名的大帝,然而在位后期因为巫术诅咒引发了重大的政治冤案,导致太子刘据,皇后卫子夫自杀,牵连数十万人,且大都是国家精英,使得国家动荡,乃是西汉由盛转衰的关键事件! 自那以后,有识之士痛定思痛,纷纷认为巫蛊谶讳乃是虚妄,很多人不再相信。
直到唐太宗听到“女主武王代唐”这六个字,又为此杀了大将李君羡,世人皆以为他晚年糊涂。
偏偏三代以后,武则天却真的以周代唐,似乎证实了谶讳也不全是虚妄。
一句不知从何人传起,十日间便传遍京城民间朝堂的流言,却准确地预言了三代人以后国家权柄,帝王姓名的变迁,细思起来的确可怖! 张清喃喃问道:“莫非这世上真有天命鬼神?唐兄弟乃是升真观高弟,有道全真,何以教我?” 唐烈似乎早就在等他这句疑问,直视张清,斩钉截铁道: “天道无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 但人心有伦常!只要心存正念,日行一善,必有回响!” 张清只觉得有如醍醐灌顶,闭目思索良久,终究还是有些不知甚解,叹息道: “善举易施,正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