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大义凌然官品高

关灯
“正因如此宽厚包容,清官们才敢做事,本朝文治结果丰硕,欧阳修、范仲淹等政坛新星,才得以施展抱负。

    仁宗的这种包容和宽容,无疑为我大宋的文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仁宗对读书人也更加宽容。

    嘉佑年间,苏辙参加进士考试,在试卷里写道:“我在路上听人说,在宫中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歌舞饮酒,纸醉金迷。

    皇上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们商量治国安邦的大计。

    ”考官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恶意诽谤,仁宗却说:“朕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是要欢迎敢言之士。

    苏辙一个小官,敢于如此直言,应该特与功名。

    ” 当时,四川还有个读书人,献诗给成都太守,主张“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

    成都太守认为这是明目张胆的煽动造反,把他缚送京城。

    按照历朝历代的律条,此人应予以严惩,仁宗却说:“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写一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官。

    ”就授其为司户参军。

    作为一位帝王,容苏辙的事,或许有人能做到,但容四川秀才的事,恐怕没几人能做到。

     嘉佑七年三月二十九日,54岁的仁宗赵祯去世了,大宋朝野上下莫不哭号,举国哀痛。

    史载:“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

     岂止是国内,仁宗驾崩的讣告送到敌国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时为辽国君主的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

    ”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

    史载辽道宗“惊肃再拜,谓左右曰:‘我若生中国,不过与之执鞭持,盖一都虞侯耳!’”此后,辽国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将军,这样的君主,不值得我等武人为之效忠吗?” 两人交谈良久,大多时间都是唐烈在说话,他对史料军事比较熟悉,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