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教教主
关灯
小
中
大
惨白的月轮被浓厚的乌云吞噬,只透出几缕黯淡的微光,将天地浸入一片粘稠的墨色。
万籁俱寂,唯有风穿过庭中枯枝的呜咽,更衬出深宅大院的死寂。
某处地方官员的宅邸内,一声凄厉到几乎撕裂喉咙的惨叫骤然爆发,如同投入死水的巨石。
紧接着,是粘稠液体猛烈喷溅的“噗嗤”声! 一大片温热的、带着浓重铁锈腥气的暗红液体,猛地泼洒在精致的窗棂纸上,瞬间浸透了薄薄的屏障,勾勒出屋内惊心动魄的轮廓。
室内,烛火摇曳,光影诡谲。
一个身着绫罗绸缎、大腹便便的官员,如同被抽掉了骨头,瘫坐在冰冷的地砖上,双腿无措地蹬踹着地面,徒劳地向后挪蹭。
他肥胖的脸上血色尽褪,只剩下濒死的惨白和扭曲的惊恐,眼珠几乎要从眼眶里暴突出来,死死盯着前方那个步步逼近的身影。
喉咙里发出不成调的、漏风般的嗬嗬声:“不……不要……不要过来……” 站在他面前的女子,仿佛是从最深沉的墨池中走出的修罗。
一袭墨色长袍,质地奇诡,在昏暗光线下似乎能吞噬掉所有光线,上面用暗如凝血的红线绣着繁复而妖异的花纹,如同盘踞的毒蛇。
一头长发,是泼洒开来的最纯粹刺目的鲜血之色,披散在肩头,衬得那张脸愈发冷白妖异。
她脚下,一具无头的尸体正汩汩地涌着血泉,脖颈断口处参差不齐,粘稠的血液在地面肆意流淌、蔓延,无声地控诉着方才电光火石间的残酷屠戮。
诡异的是,尽管周遭已是血污地狱,那女子的剑,以及她那身墨色暗红的衣袍,竟纤尘不染,干净得令人心底发寒。
仿佛那喷溅的血雨,在她身周尺许便被无形的屏障隔绝、滑落。
“不……不要杀我……”官员涕泪横流,裤裆处已然湿透,散发出腥臊的气味,他语无伦次地哀求,“你要多少钱……金子!银子!库房的钥匙都给你……只求你饶我一命……” 女子微微低头,那双暗红色的眸子,如同凝固的、深不见底的血潭,毫无波澜地锁定他。
她开口,声音不高,却阴恻恻地穿透了官员的哭嚎,每一个字都像冰冷的毒针扎进他的骨髓: “你拐卖的那些孩子,像你现在这样,哭喊着向你求饶的时候……你可曾,放过他们一个?” 官员张大了嘴,恐惧彻底冻结了他的思维,喉咙里只来得及发出一声短促的、意义不明的“呃……”。
寒光一闪。
官员那颗肥胖的头颅瞬间脱离了脖颈,带着难以置信的惊恐表情,高高抛飞而起,滚落在血泊之中。
断颈处,滚烫的鲜血如同失控的喷泉,带着强劲的力道,猛烈地向上喷溅,溅湿了房梁和墙壁,发出“滋滋”的声响。
女子面无表情,仿佛只是拂去一粒尘埃。
她手腕轻振,那滴血未沾的长剑发出一声清越的低鸣,已然归入腰间古朴的剑鞘。
几乎同时,一道带着几分慵懒戏谑的嗓音,如同鬼魅般从庭院角落的阴影里飘来:“啧,动作倒是利索。
不过……怎么不先骗点银子再动手?家里那群嗷嗷待哺的小崽子们,胃口可不小,养起来费钱得很。
” 女子抬步,墨色的袍角无声地拂过门槛,踏入庭院冰冷的夜色中,声音比夜风更凉:“呵,杀了他,他库房里积攒的那些沾满血泪的‘钱’,难道还能长了翅膀飞走不成?” 随着她的身影彻底融入黑暗,宅邸内那令人作呕的浓重血腥味似乎被无形的力量搅动。
地上那摊摊刺目的血迹和尸体,竟如同被岁月侵蚀的沙画,开始无声地、迅速地崩解、分化,化作无数细小的、暗红色的尘埃,打着旋儿升腾,最终消散在空气里。
不过几个呼吸间,地面上只余下几件破损的衣物、散落的金银,以及弥漫在空气中、挥之不去的、令人窒息的血腥气息,仿佛刚才的一切杀戮与诡异,都只是一场过于真实的噩梦。
“走了,”那冰冷的女声在夜风中飘散,“下一家,还在等着呢。
” ………… 翌日清晨,薄雾尚未完全散去,青石板路上还残留着夜露的湿痕。
一声清脆而急促的童音,如同锋利的锥子,猛地刺破了街巷清晨惯有的宁静与慵懒: “号外!号外!惊天血案!” “魔教教主‘血手观音’重出江湖!血洗官邸,片甲不留!” “号外!号外!血手观音重现人间!” 报童瘦小的身影在稀疏的行人间穿梭,手中高举着刚刚从活体印刷机上下来、还散发着浓烈油墨气味的号外。
那粗黑醒目的标题,像一道道未干的血痂,狰狞地印在粗糙的纸张上,瞬间攫住了所有听闻者的心神。
恐慌如同投入水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迅速在早起的人群中扩散开来,低低的惊呼和议论声嗡嗡作响。
辞九正坐在街角一家老茶馆临窗的位置。
清晨的茶馆里人不多,只有零星几个老茶客在慢悠悠地啜饮着早茶。
窗外报童那撕心裂肺的呼喊和人群的骚动,打破了这份宁静。
她微微蹙眉,放下手中温热的粗陶茶碗,起身走到门口,从报童手中买了一份还带着油墨香的号外。
重新坐回窗边,借着透进来的清冷晨光,她展开了报纸。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笔触粗犷却极具冲击力的木刻版画——描绘着昨夜惨案现场的景象:破碎的窗纸、地上散落的衣物、以及那仿佛能透过画面嗅到的浓重血腥气。
绘画者显然力求真实,甚至带着一丝猎奇的渲染。
文字部分则更加详尽。
不仅以近乎冷酷的笔调描述了昨夜官员府邸发生的可怖杀戮,更着重强调了“血手观音”那令人毛骨悚然的标志性特征:案发后弥漫的诡异血雾,以及尸体如同人间蒸发般消失无踪,只留下被遗弃的破烂衣物。
行文间充斥着“手段残忍”、“令人发指”、“魔头再临”等字眼。
死者被描绘为当地一位颇有声望的慈善家,文中不吝赞美之词,细数他设立了多处粥棚,收容救济无家可归的孤儿和乞丐的善举。
紧接着,报纸用了相当长的篇幅,罗列了“血手观音”过去十年间犯下的所有“滔天罪行”。
一条条看下去,辞九的眉头越锁越紧。
这些案件的共同点被清晰地标注出来:受害者无一例外,都是各地声名显赫的大善人、大慈善家,要么是富甲一方广施恩惠的豪商,要么就是乐善好施、爱民如子的官员。
辞九逐字逐句地读着,指尖无意识地划过粗糙的纸面,留下微凉的触感。
窗外喧嚣的议论声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屏障隔绝开去,她的心神完全沉浸在这份充满了血腥与正义谴责的报道中。
报道的逻辑看似清晰:一个残忍嗜杀的魔头,专门针对行善积德的好人下手。
然而,当她的目光一遍遍扫过那些被精心排列的、所谓的“慈善家”受害者画像时,一种难以言喻的违和感,如同细小的芒刺,悄然扎进了她的心底。
这些画像上的人,或肥头大耳,或道貌岸然,眉眼间总透着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令人生厌的气息?与报道中描述的“慈眉善目”、“悲天悯人”似
万籁俱寂,唯有风穿过庭中枯枝的呜咽,更衬出深宅大院的死寂。
某处地方官员的宅邸内,一声凄厉到几乎撕裂喉咙的惨叫骤然爆发,如同投入死水的巨石。
紧接着,是粘稠液体猛烈喷溅的“噗嗤”声! 一大片温热的、带着浓重铁锈腥气的暗红液体,猛地泼洒在精致的窗棂纸上,瞬间浸透了薄薄的屏障,勾勒出屋内惊心动魄的轮廓。
室内,烛火摇曳,光影诡谲。
一个身着绫罗绸缎、大腹便便的官员,如同被抽掉了骨头,瘫坐在冰冷的地砖上,双腿无措地蹬踹着地面,徒劳地向后挪蹭。
他肥胖的脸上血色尽褪,只剩下濒死的惨白和扭曲的惊恐,眼珠几乎要从眼眶里暴突出来,死死盯着前方那个步步逼近的身影。
喉咙里发出不成调的、漏风般的嗬嗬声:“不……不要……不要过来……” 站在他面前的女子,仿佛是从最深沉的墨池中走出的修罗。
一袭墨色长袍,质地奇诡,在昏暗光线下似乎能吞噬掉所有光线,上面用暗如凝血的红线绣着繁复而妖异的花纹,如同盘踞的毒蛇。
一头长发,是泼洒开来的最纯粹刺目的鲜血之色,披散在肩头,衬得那张脸愈发冷白妖异。
她脚下,一具无头的尸体正汩汩地涌着血泉,脖颈断口处参差不齐,粘稠的血液在地面肆意流淌、蔓延,无声地控诉着方才电光火石间的残酷屠戮。
诡异的是,尽管周遭已是血污地狱,那女子的剑,以及她那身墨色暗红的衣袍,竟纤尘不染,干净得令人心底发寒。
仿佛那喷溅的血雨,在她身周尺许便被无形的屏障隔绝、滑落。
“不……不要杀我……”官员涕泪横流,裤裆处已然湿透,散发出腥臊的气味,他语无伦次地哀求,“你要多少钱……金子!银子!库房的钥匙都给你……只求你饶我一命……” 女子微微低头,那双暗红色的眸子,如同凝固的、深不见底的血潭,毫无波澜地锁定他。
她开口,声音不高,却阴恻恻地穿透了官员的哭嚎,每一个字都像冰冷的毒针扎进他的骨髓: “你拐卖的那些孩子,像你现在这样,哭喊着向你求饶的时候……你可曾,放过他们一个?” 官员张大了嘴,恐惧彻底冻结了他的思维,喉咙里只来得及发出一声短促的、意义不明的“呃……”。
寒光一闪。
官员那颗肥胖的头颅瞬间脱离了脖颈,带着难以置信的惊恐表情,高高抛飞而起,滚落在血泊之中。
断颈处,滚烫的鲜血如同失控的喷泉,带着强劲的力道,猛烈地向上喷溅,溅湿了房梁和墙壁,发出“滋滋”的声响。
女子面无表情,仿佛只是拂去一粒尘埃。
她手腕轻振,那滴血未沾的长剑发出一声清越的低鸣,已然归入腰间古朴的剑鞘。
几乎同时,一道带着几分慵懒戏谑的嗓音,如同鬼魅般从庭院角落的阴影里飘来:“啧,动作倒是利索。
不过……怎么不先骗点银子再动手?家里那群嗷嗷待哺的小崽子们,胃口可不小,养起来费钱得很。
” 女子抬步,墨色的袍角无声地拂过门槛,踏入庭院冰冷的夜色中,声音比夜风更凉:“呵,杀了他,他库房里积攒的那些沾满血泪的‘钱’,难道还能长了翅膀飞走不成?” 随着她的身影彻底融入黑暗,宅邸内那令人作呕的浓重血腥味似乎被无形的力量搅动。
地上那摊摊刺目的血迹和尸体,竟如同被岁月侵蚀的沙画,开始无声地、迅速地崩解、分化,化作无数细小的、暗红色的尘埃,打着旋儿升腾,最终消散在空气里。
不过几个呼吸间,地面上只余下几件破损的衣物、散落的金银,以及弥漫在空气中、挥之不去的、令人窒息的血腥气息,仿佛刚才的一切杀戮与诡异,都只是一场过于真实的噩梦。
“走了,”那冰冷的女声在夜风中飘散,“下一家,还在等着呢。
” ………… 翌日清晨,薄雾尚未完全散去,青石板路上还残留着夜露的湿痕。
一声清脆而急促的童音,如同锋利的锥子,猛地刺破了街巷清晨惯有的宁静与慵懒: “号外!号外!惊天血案!” “魔教教主‘血手观音’重出江湖!血洗官邸,片甲不留!” “号外!号外!血手观音重现人间!” 报童瘦小的身影在稀疏的行人间穿梭,手中高举着刚刚从活体印刷机上下来、还散发着浓烈油墨气味的号外。
那粗黑醒目的标题,像一道道未干的血痂,狰狞地印在粗糙的纸张上,瞬间攫住了所有听闻者的心神。
恐慌如同投入水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迅速在早起的人群中扩散开来,低低的惊呼和议论声嗡嗡作响。
辞九正坐在街角一家老茶馆临窗的位置。
清晨的茶馆里人不多,只有零星几个老茶客在慢悠悠地啜饮着早茶。
窗外报童那撕心裂肺的呼喊和人群的骚动,打破了这份宁静。
她微微蹙眉,放下手中温热的粗陶茶碗,起身走到门口,从报童手中买了一份还带着油墨香的号外。
重新坐回窗边,借着透进来的清冷晨光,她展开了报纸。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笔触粗犷却极具冲击力的木刻版画——描绘着昨夜惨案现场的景象:破碎的窗纸、地上散落的衣物、以及那仿佛能透过画面嗅到的浓重血腥气。
绘画者显然力求真实,甚至带着一丝猎奇的渲染。
文字部分则更加详尽。
不仅以近乎冷酷的笔调描述了昨夜官员府邸发生的可怖杀戮,更着重强调了“血手观音”那令人毛骨悚然的标志性特征:案发后弥漫的诡异血雾,以及尸体如同人间蒸发般消失无踪,只留下被遗弃的破烂衣物。
行文间充斥着“手段残忍”、“令人发指”、“魔头再临”等字眼。
死者被描绘为当地一位颇有声望的慈善家,文中不吝赞美之词,细数他设立了多处粥棚,收容救济无家可归的孤儿和乞丐的善举。
紧接着,报纸用了相当长的篇幅,罗列了“血手观音”过去十年间犯下的所有“滔天罪行”。
一条条看下去,辞九的眉头越锁越紧。
这些案件的共同点被清晰地标注出来:受害者无一例外,都是各地声名显赫的大善人、大慈善家,要么是富甲一方广施恩惠的豪商,要么就是乐善好施、爱民如子的官员。
辞九逐字逐句地读着,指尖无意识地划过粗糙的纸面,留下微凉的触感。
窗外喧嚣的议论声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屏障隔绝开去,她的心神完全沉浸在这份充满了血腥与正义谴责的报道中。
报道的逻辑看似清晰:一个残忍嗜杀的魔头,专门针对行善积德的好人下手。
然而,当她的目光一遍遍扫过那些被精心排列的、所谓的“慈善家”受害者画像时,一种难以言喻的违和感,如同细小的芒刺,悄然扎进了她的心底。
这些画像上的人,或肥头大耳,或道貌岸然,眉眼间总透着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令人生厌的气息?与报道中描述的“慈眉善目”、“悲天悯人”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