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关灯
小
中
大
◎……◎
万国会结束之后,大部分西洋人离京回国,但也很有一部分西洋贵族,留在北京留学。
弘晖重新启用因为理藩院和鄂罗斯学馆存在被弃用许久的同文馆,来安置这些留学生。
同文馆就在庶常馆隔壁,西方留学生可以和东方庶吉士,时常串门交流学问。
放旗为民,拆除满城,满汉共用一法典并不顺利。
这从根本上触动了满清贵胄的利益,将他们从人上人拉下来,和低贱的民人处在同一个位置,这不符合他们的祖宗家法。
就连一向无条件支持德亨的允禩都不赞同,更别提像是雅尔江阿、马奇等这样的老牌勋贵了。
这些老牌勋贵都认为,皇帝是被汉人给“挟持”蛊惑了,所以,他们不去找皇帝闹,而是去攻讦汉官。
其实就是怕德亨,他们不敢去找弘晖。
但从国家发展上来说,放旗为民能减轻国家财政,拆除满城能减少对立,满汉共用一法典能脱去庇护,减少欺压和反弹,这对一个国家长远来讲,是有利而无害的。
所以,弘晖欲强势推行。
但被德亨给阻止了。
弘晖诧异,他以为德亨会比他更加强势,没想到竟是要停止吗? 衍潢也很诧异,他还在在己身群体利益和德亨之间考虑能不能找到最优解时候,德亨叫了停。
因为,讷尔苏已经发现青海罗卜藏丹津叛变的苗头,他联络了北面的阿拉善蒙古,而阿拉善蒙古王公和牧民,这些年因为牧场、山林问题,多次和汉人起冲突。
汉人好不容易耕好的田地,维护好的山林,转头就让你赶着羊给啃了,这谁受的了啊。
但在阿拉善蒙古王公看来,所有土地都是他们的牧场,他们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你个贱奴管的着吗? 而清廷这边公正的处置,则是让阿拉善王公们心里很不舒服,觉着清朝廷是站在了汉人这一边,维护了汉人的利益。
和他们疏远了。
这就是立场上的不同了,蒙古人脑子想不到那么多,他们想到的只有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而他们,也将用铁血和征略,给南面的汉人一个教训。
在这种情况下,罗布藏丹津一鼓动,可以想象,阿拉善王公会怎么做。
他们去到宁夏府,劫掠烧杀了那里的百姓。
当地官员,飞报朝廷,请求支援。
因为损失并不大阿拉善蒙古倒不是有良心,而是试探清廷态度,但性质恶劣,所以,这件军报,暂时压制住了,朝廷派遣理藩院和督察院官员,先去宁夏查探。
但用兵计划,现在就可以准备起来了。
在用兵之时,朝政一定要稳。
尤其是要上战场的八旗子弟。
八旗子弟享受了这么多年的优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接受和改变过来的。
而德亨所说,将勇武之八旗编制为陆军军队,享受更高规格的待遇,除家属外,将剩余不能采选入军队的,放旗为民,他们不能接受。
因为,有些人有自知之明,别说通过考试入选军队了,他们和他们的子弟可能连骑马射箭都荒废了,又怎么“入选”军队? 能入选的,只有显王、定王这一脉,就相当于,是将他们这些老牌勋贵废黜为庶人,显王和定王享受本属于他们的全部优待。
能接受才是奇怪。
但偏偏这些人,牢牢掌握着主奴观念根深蒂固的旗民和中低层八旗子弟,没有战事还好,可以通过编制变动,内外调动驻防,更新换代等方式,细水长流的改变。
但现在,阿拉善蒙古出乱子,青海战事在即,京内八旗,就必须要稳了。
弘晖重新启用因为理藩院和鄂罗斯学馆存在被弃用许久的同文馆,来安置这些留学生。
同文馆就在庶常馆隔壁,西方留学生可以和东方庶吉士,时常串门交流学问。
放旗为民,拆除满城,满汉共用一法典并不顺利。
这从根本上触动了满清贵胄的利益,将他们从人上人拉下来,和低贱的民人处在同一个位置,这不符合他们的祖宗家法。
就连一向无条件支持德亨的允禩都不赞同,更别提像是雅尔江阿、马奇等这样的老牌勋贵了。
这些老牌勋贵都认为,皇帝是被汉人给“挟持”蛊惑了,所以,他们不去找皇帝闹,而是去攻讦汉官。
其实就是怕德亨,他们不敢去找弘晖。
但从国家发展上来说,放旗为民能减轻国家财政,拆除满城能减少对立,满汉共用一法典能脱去庇护,减少欺压和反弹,这对一个国家长远来讲,是有利而无害的。
所以,弘晖欲强势推行。
但被德亨给阻止了。
弘晖诧异,他以为德亨会比他更加强势,没想到竟是要停止吗? 衍潢也很诧异,他还在在己身群体利益和德亨之间考虑能不能找到最优解时候,德亨叫了停。
因为,讷尔苏已经发现青海罗卜藏丹津叛变的苗头,他联络了北面的阿拉善蒙古,而阿拉善蒙古王公和牧民,这些年因为牧场、山林问题,多次和汉人起冲突。
汉人好不容易耕好的田地,维护好的山林,转头就让你赶着羊给啃了,这谁受的了啊。
但在阿拉善蒙古王公看来,所有土地都是他们的牧场,他们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你个贱奴管的着吗? 而清廷这边公正的处置,则是让阿拉善王公们心里很不舒服,觉着清朝廷是站在了汉人这一边,维护了汉人的利益。
和他们疏远了。
这就是立场上的不同了,蒙古人脑子想不到那么多,他们想到的只有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规矩,而他们,也将用铁血和征略,给南面的汉人一个教训。
在这种情况下,罗布藏丹津一鼓动,可以想象,阿拉善王公会怎么做。
他们去到宁夏府,劫掠烧杀了那里的百姓。
当地官员,飞报朝廷,请求支援。
因为损失并不大阿拉善蒙古倒不是有良心,而是试探清廷态度,但性质恶劣,所以,这件军报,暂时压制住了,朝廷派遣理藩院和督察院官员,先去宁夏查探。
但用兵计划,现在就可以准备起来了。
在用兵之时,朝政一定要稳。
尤其是要上战场的八旗子弟。
八旗子弟享受了这么多年的优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接受和改变过来的。
而德亨所说,将勇武之八旗编制为陆军军队,享受更高规格的待遇,除家属外,将剩余不能采选入军队的,放旗为民,他们不能接受。
因为,有些人有自知之明,别说通过考试入选军队了,他们和他们的子弟可能连骑马射箭都荒废了,又怎么“入选”军队? 能入选的,只有显王、定王这一脉,就相当于,是将他们这些老牌勋贵废黜为庶人,显王和定王享受本属于他们的全部优待。
能接受才是奇怪。
但偏偏这些人,牢牢掌握着主奴观念根深蒂固的旗民和中低层八旗子弟,没有战事还好,可以通过编制变动,内外调动驻防,更新换代等方式,细水长流的改变。
但现在,阿拉善蒙古出乱子,青海战事在即,京内八旗,就必须要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