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百口莫辩 本章无女主。

关灯
宗朔是十月初一的生辰。

     因出生在朔日,才取了“朔”这个字为名。

    自他登基以来,朔望大朝都受避讳,改为元望朝会。

     十月初一在延京城里是仲秋最美的时节,“九霄天”沿山而上都是似火红枫。

    寿宴开席前,各宫嫔御沿着石阶一路登上去,迎着彤霞漫天,映着山野余枫,入目景象灿烂热烈,实在是一副好兆头。

     各宫嫔御浓妆艳抹,打扮得喜气洋洋。

     因都知道寿宴这日谢贵妃还来不了,若想在皇帝面前露个脸,今日就是绝好不过的一个机会了。

     为皇帝贺寿,各宫嫔御到得都早。

     最上首处坐的仍是杨淑妃,她与琪郎一同入的席,刚坐下,宗瑶和宗璟两个就朝琪郎跑过去,先还像模像样地朝着杨淑妃行了个礼,紧接着便扑上去喊“阿兄”,缠着要与宗琪一道玩。

     杨淑妃自己虽然是个孤傲的性格,但宗琪对弟弟妹妹的态度一向倒很大方爽快。

    他回身朝母亲求了恩,便陪着宗璟宗瑶两个跑到摘星楼外头去转悠了。

    宗璟与宗瑶年纪都小,乳母们不敢放手,行了礼也就追了出去。

     身边围绕的仆妇婢子内宦一下少了大半,顿时冷清了不少。

    杨淑妃下意识左右环顾了一下,却发现,这一回她下首坐的,竟是林修仪了。

     林修仪接触到杨淑妃打量的目光,当即有些紧张地从座席上站了起来,叉手行礼。

     其实淑妃入席的时候,她已行过一回礼了。

    从前林修仪与淑妃之间都隔着昭仪与昭容两个,这还是第一次,她紧挨着杨淑妃坐。

     想到杨淑妃的跋扈张扬,林修仪心中难免有些惴惴。

     偏杨淑妃的视线久久停在林修仪的脸上,好半晌都不肯移开。

     林修仪愈发紧张,手指攥在一起,尴尬地立在一旁。

     杨淑妃却并不是有意刁难林修仪,是林修仪如今的气色,竟比生产完的时候还要差一些。

    整个人脸色发灰,纵点了唇脂,也掩盖不住整个人身上颓靡的精气神。

    林修仪的单薄,已不是她记忆里那份袅袅婷婷的纤瘦之美,更像一种临近枯败的花枝,在晚春之末,做最后的挣扎。

     毋庸置疑,林修仪定是生了一场重病。

     杨淑妃内心感到几分狐疑,顺势也问了出来,“林修仪,你近来病了,尹昭容也病了……这事,有些巧啊?” 林修仪表情滞了一刻。

     尹昭容的事,因干系前朝内宫,又涉及不体面的阴私之事,皇帝曾派人嘱咐过,令她虽知真相,却务必要三缄其口,免得传到外朝去,被别有用心的做文章。

     林修仪对圣旨自然不敢不从,杨淑妃这样探听,她固然想说出真相,叫人知道尹昭容的真面目,但她唯恐本就失宠的自己再因此触怒皇帝,所以犹豫须臾,也只说:“回禀夫人,臣妾是产后的病症,并不知尹昭容是什么缘故。

    ” 杨淑妃若有所思地盯着林修仪,这么假的托词,她当然不会信。

     皇帝虽说尹昭容是发了传人的急症,才叫被挪出宫去休养。

    但见平乐宫的宫人大半都被宫正司抓了起来,原先住在平乐宫的宫嫔也还健康无恙,杨淑妃便知这病是子虚乌有,无非是个借口。

     尹昭容定是犯了什么事,就是不知,这事儿有多大的成分,会与林氏有关系。

     家里人捎口信叫她观察一下内宫的风向,尤其叫她留意尹氏与胡氏。

    杨淑妃知道家里人想探听的无非是皇帝立后的意图,只她的猜测,她还不想同家里人说,即便说了,淑妃也知道,家里人未必会信。

    既这么,倒不如先把尹氏与胡氏摸个透彻。

     被杨淑妃这样一直观察着,林修仪愈发有些不安,好在孩子们从外头疯跑着回来,林修仪赶忙转移话题,称赞琪郎道:“大皇子如今越长越像陛下了,看他这领着弟弟妹妹的架势,多像个大人,夫人养的郎君果然是好。

    ” “……唔,”杨淑妃视线总算移开了片倾,目光落到两个男孩身上,看了一会儿,她淡淡一笑,“琪郎自然是比你儿子要强上许多。

    ” 林修仪:“……” 皇帝迟迟未来,众人倒是都耐心等着,因仁安皇后一去,宫里彻底没了晨昏定省的规矩。

    这样人人整齐的场合已不多见,大家坐在一起,也是久违的热闹。

    九嫔之上的宫妃还保持着体面与规矩,底下年纪小的女子们早已聊得火热起来。

     孙美人与陈才人挨着坐,两人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