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知州 不能把青青的存在暴露给外人……

关灯
西洲忙将老人扶住,听他依旧颤颤巍巍的念叨着“子思、子思”。

     子思大抵是他的表字。

     “走,屋里讲话。

    ”宋知州收敛起激动的神情,冷冷睨向周围不知真相的衙役,“今日此事,若是向外透露半字,从重严办!” “是。

    ” 他转脸面色和善地领着西洲进了府衙。

     西洲走在老者身侧,心绪复杂。

     宋知州同他是旧识这件事,是他万万没想到的。

     依着方才宋知州警告衙役的模样,他身份之事不能轻易让旁人知道,可见自己的仇家权势有多大。

     如此一来,更不能把青青的存在暴露给外人。

     青青只是个手无寸铁的姑娘,心地善良,太容易被哄骗,若是被那些敢对世子行刺的仇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唯有确保她万无一失,才能将她接回京中。

     宋知州领着西洲与萧应一路进到后院主堂,让侍从端来茶水点心,后屏退下人,暗暗瞟向站在西洲身旁的少年,欲言又止。

     西洲留意到宋翰林的戒备,解释道,“这是我亲卫萧应,老师但说无妨。

    ” 宋知州颔首,抿了口茶,平了平心神才问:“子思啊,这一年来您是去哪儿了?可有受伤的?我去叫个郎中来瞧瞧吧。

    ” “老师说笑了,您看我这样,像是有什么不好的吗?” 萧应心中冷哼,爷过的好着呢,美人在侧,早已乐不思蜀,若不是国公府人来寻,怕是一辈子愿意窝在小村子里,同那个女人厮守。

     宋知州打量着,孟西洲身形健朗,面色红润,的确不像有事的样子,可人既然没事,又怎么会整整一年不见踪影呢? 要知道这一年来,皇帝也罢、显国公府也是,在西境至汴京这条路上,为了找孟西洲,简直挖地三尺。

     即便如此,除了一件染血的盔甲,再无其他。

     而今日,人完好无损的出现在饶州知州府门口,不得不让人好奇与担忧。

     “让老师费心,学生惶恐。

    隐世自然有难言之隐,日后再同老师细说。

    ” 宋知州像是知道了什么似的,突然拍手,吓坏了正打算偷拿一块点心垫补的萧应。

     “对,谨慎就对了,子思,你这步棋走的甚妙,如今一年过去了,藏在暗处的狐狸们都已露出尾巴,你此次回京,怕是又要起血雨腥风。

    ” 西洲听罢,笑而不答。

     站在一旁的萧应,心中又开始默默吐槽。

     知州大人要是知道世子爷其实只是失忆,还会不会赞叹什么棋妙不妙了。

     “对了,子思登门是有事吩咐,唉,为师老了,看到你平安便忍不住拉着你问了这样多,可不要嫌烦。

    ” “老师言重,今日登门,的确是有几件事想劳烦老师……” 不过多时,事情谈妥,宋知州遣人要膳,被西洲婉拒,只听他说身份不便暴露,静待几日后国公府派人来饶州后再聚。

     宋翰林明白,一旦他还活着的消息走漏出去,这条回京的道路,必然埋藏杀机。

     萧应只灌了几口茶,临了,悄悄顺走了桌上的点心。

     屋外天寒,西洲本想独自从后门离开,宋翰林说什么都要亲自送,后又遣人换了两匹好马。

     从知州府出来,前后不过半个时辰,萧应以为他会直接赶回三溪村,结果爷牵着马,扭身去了市坊边缘的马市。

     见爷同那人讲了两句后,对方便把马牵走,应该是个熟络的。

     “走,吃点东西去。

    ” 萧应揉着胃,猛点头,他早就饿得不行了。

     二人没走太远,随意找了个面摊儿。

     萧应心存疑虑,纠结片刻后,悄声问:“爷,您是不是恢复记忆了?” “没有。

    ” “那爷怎么知道宋是您师父?” “我同他年岁相差甚多,若非师徒情谊,他不会如此关怀。

    ” “那马……” “既知敌家权势滔天,去掉官府马匹上的痕迹,亦是谨慎之举。

    ” “您刚还说了,是师徒情谊……”萧应话赶话的问出了口,后起身垂首,“是属下失言了。

    ” “坐下。

    ”西洲瞟他一眼,没再多说什么。

     他自始至终都知道,自己是多疑谨慎的性子,只不过知晓了身份后,这份疑心便重了。

     看爷没再责怪,萧应老老实实吃面。

    忽而听他冷不丁的问:“朝中我到底同谁一直为敌?” 萧应怔住,起身附耳。

     “是东宫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