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关灯
算侵袭,但很快,它们就撞在了他周身的结界上,砰的一声,龇牙咧嘴地四散开去。

     谢烬最终一座墓碑前停下,袖中的巨阙灵活地滑了出来,擦拭墓碑蘸染的云尘霾灰。

     谢烬从身后摸出一坛酒,浇酹在墓前。

     “千年未见,今日是你的忌日,又来看你了。

    ” —— 今日,芙颂照旧值守凡间,凡间十分太平,基本无事发生,有个值守荒南的神僚临时有事,委托她代班一个时辰。

     同僚之间彼此照拂也是应当的,芙颂很快就答应了。

     荒南是整座大荒版图之中阴气最重的地方,也是三界禁地之一,包括冥王冢、天剑陵、古帝陵、封魔谷等六处地方。

     这些都是曾经在古战场之中牺牲的先烈葬地,离归墟也十分相近。

     修为不够抑或是根基不稳的神明,一般是绝对不能看守禁地的。

     禁地附带的魇尸力量极其强大,以前许多小神冒失闯入,翌日就生了怪病,高烧不退,吃什么药都没用,还是师傅翼宿星君使用祝由术,动用清正之气和强大念力,才帮这些小神祓除了怪病。

     眼下,芙颂还是第一次来荒南,到底胆量小,叫上了黑白无常一起,开始分工合作,道:“黑无常负责……白无常和我负责天剑陵、古帝陵、冥王冢、封魔谷,有没有异议?” 黑无常吐着舌头,幽幽地望着芙颂,幽幽道:“为何要拆散我和白无常?” 白无常不悦道:“我早就不想跟你一起共事了,你老是拖我后腿。

    ” 黑无常推搡了对方一下:“你才是拖我后腿!龟儿子!” 眼见着黑白无常两人要打起来,芙颂头疼地抚了抚额心,忙调停道:“算了算了,你俩还是一起罢。

    ” 她重新分配了一下任务,“你们两个人,负责四处地方,分别是……我负责天剑陵、古帝陵,如何?” 黑白无常这才消停,领着任务飘远了。

     芙颂先巡守古帝陵,巡守一圈,相安无事,又去了天剑陵。

     天剑陵的尸魇格外多,芙颂不过是走了几步,身边就聚集了不少魇尸,它们像是饥饿的小狗一样,围在她的裙边,耷拉着耳朵,殷勤地摇着身子,朝她祈食,发出“呜呜呜”的声音。

     数量太多了,根本赶不走。

     魇尸是天剑陵自然滋长的生灵,也不能杀,杀了就会破坏天道平衡。

     芙颂身上可没有好吃的,只有半袋糖炒板栗。

     芙颂在脱身与糖炒板栗之间,肉疼地选择了前者。

     芙颂将一纸袋糖炒板栗撒到了地面上,栗子四溅在地,魇尸争相哄抢。

     芙颂趁机遁走,给周身设下了结界,预防魇尸们再来进犯。

     巡守着巡守着,芙颂看到了一道熟稔的人影,她以为自己看错了,轻手轻脚地行进前去,看清了那一道清冽冷峻的雪白人影,修长如松的身量,沉渊沧海的气质,不是谢烬还能是谁? 他为何会出现在荒南禁地? 还带了屠苏酒,是在祭谁? 作为日游神,芙颂本应让他迅速离开,但许是心中生出了一丝好奇,她最终没有开腔。

     谢烬离去后,芙颂隐在暗处等了好一会儿,确定他没有返回来,她方才来至墓碑前,赫然发现墓主是白鹤神。

     白鹤神在 凡间亦称为白鹤大帝,凡间体上可追溯到周朝周灵王的长子太子晋。

     太子晋天资聪慧,精通越人方术,但因直谏周灵王被废黜,年仅十七岁夭亡,后骑鹤飞升,晋入九重天,获赐“白鹤神”之名。

     太子晋有慈悲之心,且重清俭,纵使贵为神祇,常躬自下凡为百姓治病,真是手到病除,还分文不取。

    当地的百姓非常崇敬,修建了白鹤殿来供奉他。

    太子晋不忍百姓耗财破费,发出声明,敬礼神明仅酌一杯东流水,至于供物,仅用一块桑皮权作肉脯。

     不论是太子晋,还是飞升之后的白鹤神,都是名垂青史的清俭人物。

     奈何好景不长,后来在神魔大战中,太子晋死在了魔神的铁骑之下,天帝亲自将他葬在了天剑陵。

     关于太子晋的历史,芙颂还是听师傅说的,神魔大战发生的时候,她还非常小,也不曾见过太子晋的本尊。

     谢烬祭祀太子晋,莫非与太子晋是好友? 芙颂敛了敛眸,不知为何,脑海里忽然冒出了一句话—— “我有过一个故交,但他死了万年。

    ” 是谢烬的嗓音,显得非常空旷渺远。

     它出现的很突然,如一尾鱼跃出了深色的海面,刚浮现出一点痕迹,又淡入深海之中。

     芙颂从未听过谢烬说过这句话,为何它会出现在她的脑海里? 难道她以前就听过吗? 芙颂阖拢眼睛,想要仔细回忆一下,但一回忆起来,竟是又回忆不出什么。

     但关于谢烬的身份,她觉得有必要好生调查了一下。

     —— 入夜后。

     芙颂提早一个时辰来到了白鹤洲书院。

     她并没有提前入不二斋静候,而是穿过泮桥,去了鹤鸣堂,那是谢烬讲课授学的地方。

     芙颂捏了个隐身诀,从窗台上轻盈地翻入学堂,贼头贼脑地在后面寻了个空座位坐了下来, 夜修课讲得是五经义理。

     虽然是很艰深的东西,但谢烬会引经据典、因材施教,所有课堂上很多学子都听得非常认真,甚至有些学子会中途打岔提问,谢烬会和颜悦色地解答。

     芙颂觉得很奇异,讲台上的谢烬,与夜夜共枕而眠的谢烬,还有在天剑陵偶遇的谢烬,好像都不是同一个人。

     讲台上的谢烬,传道授业,授人以渔,更添了一些不可亲近的距离感。

    芙颂虽为神职人员,坐在学生坐在的地方时,仍然能够感受到身为师长的威严扑面而来。

     这让她颇觉陌生又新奇。

     好似窥探到了冰山的另外一面。

     芙颂心血来潮,忽然想趁此将谢烬授课的一面画下来。

     她说不清这样做的缘由,但她就是想画。

     芙颂变出了一只紫毫笔,还有一沓澄心纸,兴致勃勃地画了起来。

     她画得非常入神,连谢烬不知何时走到了她身后都不曾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