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更新
关灯
小
中
大
样决定了,晚点咱们一道跟娘说说。
” …… 于大嫂三妯娌就这样很快达成了共识,之后也没耽搁,果然去找于大娘告知了她们商量的结果。
“难得你们有这个心,还知道为老四媳妇考虑考虑。
”于大娘是满意的。
于大嫂三妯娌得了四房这么多的好处,要是还不对四房尽心,那就真的是狼心狗肺了。
好在于大嫂三人没有让于大娘失望。
甚至不需要于大娘叮嘱和吩咐,就主动商讨了此事,给出的结果也还算合乎情理,并不是随意敷衍的。
“我知道了。
我和你们爹确实打算在府城多住一段时日。
倒不是为了你们四弟妹,而是为了小银宝儿和小元宝儿。
虽说家里有下人在,人手肯定够。
可到底跟咱们不一样,哪里有咱们自己亲手照顾的细致周到?”于大娘是很护着许小芽的。
虽说已经决定要留在府城,当着于大嫂三人的面却将理由全都推到了龙凤胎的身上。
“嗯,娘说的对。
要不是咱们在五水县还有铺子要开,我也想留下来搭把手,帮四弟妹带带小银宝儿和小元宝儿。
”说起于家新得的两个孩子,于大嫂忍不住就笑开了花。
“娘,等什么时候铺子那边不是那么忙了,咱们再来府城探望四弟妹和小福禄三兄妹。
”于二嫂的话里什么时候都不会少了许小芽,俨然很将许小芽这个四弟妹当成重要的亲人。
“我琢磨着不如找个机会,让爹娘和四弟妹带着小福禄他们一块回五水县住住?这样是不是更稳妥?”于三嫂当然不是不愿意来府城,也不是嫌弃路上太远。
主要是她们做的是吃食,一年四季不管什么时候都有生意,不存在淡季和旺季,也就没可能出现不那么忙的时候啊! 毕竟民以食为天,总不能今天吃饱饭,明天就不吃了?除非他们家的生意确实黄了,没有客人愿意上门了,那才会腾得出空闲的时间。
可如此一来,他们家铺子可不就得关门大吉了?呸呸呸,这可不是什么好话,也不是好兆头。
“先不急,以后再说。
而今最关键的不单单是你们在五水县的生意,老四媳妇在府城的书肆也办的不错。
”因着许小芽生娃的关系,书肆直接交给了家里的下人去打理。
于大娘不放心,跟着过去看过几次,惊讶的发现书肆的生意是真不错,尤其是他们家老四的那些话本,卖的可好了。
换而言之,书肆只要开着,每日都有进账,而且还都不是一笔小数目。
于大娘哪里会不在意? 于大嫂她们也知道许小芽在府城开了书肆,还就在巷尾。
她们来的当天就路过了,也都看到了。
之后跟于大娘一样,她们都找了时间去看过书肆,知道书肆的生意还不错,自然也都上了心。
故而一听于大娘说起书肆,于大嫂和于二嫂同时摇头,于三嫂也立马改了口:“是我考虑的不仔细,差点忘了四弟妹还有书肆要盯着。
那算了,还是等咱们找时间来府城看望四弟妹和小福禄他们好了。
” 许小芽才刚走出来,听到的就是于三嫂甚是妥协和关怀的话语,忍不住就笑了:“没关系的。
书肆跟食铺不一样,不需要我时时刻刻过去盯着。
反倒是大嫂、二嫂和三嫂,你们的生意才离不开人。
真要走动,也是我们回五水县,不需要你们大费周章的来府城,还要特意关铺子不做生意,不值当。
” 许小芽这话自然是在理的。
书肆只需要一个小伙计就能稳稳的开业。
而他们于家现下有自己的下人,自然是靠得住的人手,完全不必担心。
反之,五水县那边的铺子就必须得于大嫂她们亲自出马了。
哪怕想要找人当伙计都很难实现。
除非,直接把整个铺子转让出去。
很显然,于大嫂她们非常看重那个铺子,也决计不可能转手卖出去。
那么想当然的,就离不得了。
于大嫂三妯娌确实很喜欢五水县。
五水县比她们上米村不知道好多少,而且在五水县住久了,她们眼界也跟着开阔了,就不想再回上米村去种地了。
至于说府城这边,在于大嫂三妯娌眼中,还是太大了。
而且这里好多贵人,她们招惹不起、也得罪不起,住着反而不如在五水县自在。
故而,听闻许小芽可以不用管书肆,直接带着小福禄他们回五水县,于大嫂三妯娌同时双眼发亮,忍不住就连连点头:“好好好,都听四弟妹的。
四弟妹说怎样好,就怎样好。
” 于大娘无语的给了于大嫂三妯娌一个白眼。
想了想,到底还是没有多说其他的。
其实以现有的情况来看,于大嫂她们的态度是没错的,确实都得听老四媳妇的安排。
可于大娘怎么听都还是觉得,老四媳妇吃亏了。
带着三个孩子从府城赶回五水县,不辛苦?不劳累? 不过话说到这个份上,于大娘也没再多嘴掺和。
毕竟以实际情况来看,让于大嫂她们跑来府城,确实更加的不现实。
而且于大娘才是正儿八经仔细谋算过的。
按着他们家老四现下的科考速度,从府城到皇城也就是一步之遥。
总不能这会儿帮着把大房、二房和三房都迁来府城,以后再帮忙把他们都带去皇城吧? 真要是存着这样的算计,那四房未免也太累了,而且着实吃亏! 所以按着于大娘的想法就是,五水县很好,于家大房、二房和三房就老老实实的呆在五水县。
两处那么宽敞的府宅白白送给他们住,一家铺子给他们开,还有一个五水学院供于大宝他们读书……天大的福气,于家其他三房还敢不要?还敢贪心? 如此一算,确实是四房这边回五水县更好。
反正也不是每个月都回五水县,一年能回去一次就不错了。
于家这边因着许如心的到来,最终演变成了大家一起商讨日后如何团聚的话题。
另一边的许如心却在回去之后,再度挨了王锦言一顿不悦
” …… 于大嫂三妯娌就这样很快达成了共识,之后也没耽搁,果然去找于大娘告知了她们商量的结果。
“难得你们有这个心,还知道为老四媳妇考虑考虑。
”于大娘是满意的。
于大嫂三妯娌得了四房这么多的好处,要是还不对四房尽心,那就真的是狼心狗肺了。
好在于大嫂三人没有让于大娘失望。
甚至不需要于大娘叮嘱和吩咐,就主动商讨了此事,给出的结果也还算合乎情理,并不是随意敷衍的。
“我知道了。
我和你们爹确实打算在府城多住一段时日。
倒不是为了你们四弟妹,而是为了小银宝儿和小元宝儿。
虽说家里有下人在,人手肯定够。
可到底跟咱们不一样,哪里有咱们自己亲手照顾的细致周到?”于大娘是很护着许小芽的。
虽说已经决定要留在府城,当着于大嫂三人的面却将理由全都推到了龙凤胎的身上。
“嗯,娘说的对。
要不是咱们在五水县还有铺子要开,我也想留下来搭把手,帮四弟妹带带小银宝儿和小元宝儿。
”说起于家新得的两个孩子,于大嫂忍不住就笑开了花。
“娘,等什么时候铺子那边不是那么忙了,咱们再来府城探望四弟妹和小福禄三兄妹。
”于二嫂的话里什么时候都不会少了许小芽,俨然很将许小芽这个四弟妹当成重要的亲人。
“我琢磨着不如找个机会,让爹娘和四弟妹带着小福禄他们一块回五水县住住?这样是不是更稳妥?”于三嫂当然不是不愿意来府城,也不是嫌弃路上太远。
主要是她们做的是吃食,一年四季不管什么时候都有生意,不存在淡季和旺季,也就没可能出现不那么忙的时候啊! 毕竟民以食为天,总不能今天吃饱饭,明天就不吃了?除非他们家的生意确实黄了,没有客人愿意上门了,那才会腾得出空闲的时间。
可如此一来,他们家铺子可不就得关门大吉了?呸呸呸,这可不是什么好话,也不是好兆头。
“先不急,以后再说。
而今最关键的不单单是你们在五水县的生意,老四媳妇在府城的书肆也办的不错。
”因着许小芽生娃的关系,书肆直接交给了家里的下人去打理。
于大娘不放心,跟着过去看过几次,惊讶的发现书肆的生意是真不错,尤其是他们家老四的那些话本,卖的可好了。
换而言之,书肆只要开着,每日都有进账,而且还都不是一笔小数目。
于大娘哪里会不在意? 于大嫂她们也知道许小芽在府城开了书肆,还就在巷尾。
她们来的当天就路过了,也都看到了。
之后跟于大娘一样,她们都找了时间去看过书肆,知道书肆的生意还不错,自然也都上了心。
故而一听于大娘说起书肆,于大嫂和于二嫂同时摇头,于三嫂也立马改了口:“是我考虑的不仔细,差点忘了四弟妹还有书肆要盯着。
那算了,还是等咱们找时间来府城看望四弟妹和小福禄他们好了。
” 许小芽才刚走出来,听到的就是于三嫂甚是妥协和关怀的话语,忍不住就笑了:“没关系的。
书肆跟食铺不一样,不需要我时时刻刻过去盯着。
反倒是大嫂、二嫂和三嫂,你们的生意才离不开人。
真要走动,也是我们回五水县,不需要你们大费周章的来府城,还要特意关铺子不做生意,不值当。
” 许小芽这话自然是在理的。
书肆只需要一个小伙计就能稳稳的开业。
而他们于家现下有自己的下人,自然是靠得住的人手,完全不必担心。
反之,五水县那边的铺子就必须得于大嫂她们亲自出马了。
哪怕想要找人当伙计都很难实现。
除非,直接把整个铺子转让出去。
很显然,于大嫂她们非常看重那个铺子,也决计不可能转手卖出去。
那么想当然的,就离不得了。
于大嫂三妯娌确实很喜欢五水县。
五水县比她们上米村不知道好多少,而且在五水县住久了,她们眼界也跟着开阔了,就不想再回上米村去种地了。
至于说府城这边,在于大嫂三妯娌眼中,还是太大了。
而且这里好多贵人,她们招惹不起、也得罪不起,住着反而不如在五水县自在。
故而,听闻许小芽可以不用管书肆,直接带着小福禄他们回五水县,于大嫂三妯娌同时双眼发亮,忍不住就连连点头:“好好好,都听四弟妹的。
四弟妹说怎样好,就怎样好。
” 于大娘无语的给了于大嫂三妯娌一个白眼。
想了想,到底还是没有多说其他的。
其实以现有的情况来看,于大嫂她们的态度是没错的,确实都得听老四媳妇的安排。
可于大娘怎么听都还是觉得,老四媳妇吃亏了。
带着三个孩子从府城赶回五水县,不辛苦?不劳累? 不过话说到这个份上,于大娘也没再多嘴掺和。
毕竟以实际情况来看,让于大嫂她们跑来府城,确实更加的不现实。
而且于大娘才是正儿八经仔细谋算过的。
按着他们家老四现下的科考速度,从府城到皇城也就是一步之遥。
总不能这会儿帮着把大房、二房和三房都迁来府城,以后再帮忙把他们都带去皇城吧? 真要是存着这样的算计,那四房未免也太累了,而且着实吃亏! 所以按着于大娘的想法就是,五水县很好,于家大房、二房和三房就老老实实的呆在五水县。
两处那么宽敞的府宅白白送给他们住,一家铺子给他们开,还有一个五水学院供于大宝他们读书……天大的福气,于家其他三房还敢不要?还敢贪心? 如此一算,确实是四房这边回五水县更好。
反正也不是每个月都回五水县,一年能回去一次就不错了。
于家这边因着许如心的到来,最终演变成了大家一起商讨日后如何团聚的话题。
另一边的许如心却在回去之后,再度挨了王锦言一顿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