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更新

关灯
于书楷要假期肯定没错,但哪有让小福禄去找大儒说的?而且也没有小福禄会背书,大儒就给于书楷放假的道理啊! 不过,这两父子一个逗得开心、一个听得认真,俨然自成一派了。

    许小芽哪怕看穿了,也不会故意说破,索性就随这两父子玩闹好了。

     于老汉和于大娘也很高兴。

    说起来这段时间小福禄是真的变活泼了不少。

    起先他们还担心一直住在上米村,小福禄会不会不喜欢。

    毕竟比起五水县和府城,上米村实在太破落,也过于贫瘠。

     但事实上,小福禄根本不在意这些。

    恰恰相反,回了上米村得小福禄反而少了几分稳重,变得开朗了起来,甚至还带上了几分顽劣,颇有点像小时候的于书楷了。

     于老汉和于大娘都不是特别会教孩子。

    像于大哥他们,于老汉和于大娘从来都是放养的,孩子们长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等到了小福禄这一辈,于大宝几个大的更多的还是他们的爹娘在管教,于老汉和于大娘基本只是在一旁看着,确定孩子们没有被养歪就决计不会多嘴,更不会/插/手。

     但四房三个孩子在于老汉和于大娘的心里不一样。

    就如同对待于书楷一样,他们在孙辈上也偏心了。

     因着偏心,于老汉和于大娘就更希望小福禄三兄妹能过的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

    小孩子么,不需要那么懂事,也不需要那么稳重,只要每天都笑呵呵的,于老汉和于大娘就高兴。

     这不,因着小福禄在上米村跟在府城的时候截然不同,于老汉和于大娘也跟着重视起了这个问题,还特意叮嘱于书楷以后一定要多多抽出时间陪陪小福禄。

     “虽说你媳妇平日都在家,带小福禄带的也很上心。

    可小福禄到底是男孩子,爹爹和娘又不一样。

    他肯定也希望你这个亲爹能多陪他玩。

    不需要你带着他干什么,就跟在他身边,他肯定都高兴。

    ”于大娘的言语很是直白,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却说的很是认真。

     “娘,我知道的。

    以前是我疏忽了。

    想着小福禄还小,还不懂这些。

    以后我会注意的。

    ”说起来于书楷自己小时候倒是没有这些困扰。

    彼时的他每天就只知道出门找小伙伴们玩,不管是疯跑着玩耍打闹,还是上山摘果子、掏鸟蛋,他都玩的很开心,根本就没想过要黏在于老汉和于大娘的身边。

     没成想小福禄在这方面如此敏感,于书楷既然发现了,自然会认真对待,也会记在心上。

     “也是咱家小银宝儿和小元宝儿还太小了,不能陪小福禄一块玩儿。

    府城到底比不得咱们上米村,孩子们的玩伴少,大家也不会随意将孩子们放出去到处跑着玩。

    ”说起这件事,于大娘也觉得挺唏嘘的。

     乡下孩子都养的野。

    反正一个村里多的是沾亲带故的亲戚,其他又都是相处多年的乡邻,彼此知根知底,全然不担心自家孩子会跑丢。

     不像在五水县和府城,地方确实大了,可孩子看的也越发谨慎了,根本不敢轻易放孩子出门到处跑。

    万一丢了可怎么办?找都不知道往哪里找!更不知道找谁哭去! “没事儿。

    等回了府城,小福禄开始上学堂,就有很多同窗了。

    ”原本于书楷是打算一去府城就将小福禄送去学堂的。

    不过许小芽说小福禄还小,又是初到府城,人生地不熟,就耽搁了下来。

     而今的小福禄,不单单是年纪大了些,性格也开朗了不少,于书楷便打算直接送小福禄去学堂了。

     “啊?这么快就送小福禄去学堂?不会被欺负吧!”听说小福禄要去学堂,于大娘顿时就担心了。

     早先于大宝他们去学堂的时候,可是兄弟好几个一块去的,于大娘根本不担心。

    毕竟真要动起手来,几兄弟人多力量大,还不定是谁吃亏呢! 可换了小福禄就不一样了。

    小福禄年纪小不说,还单/枪/匹马一个人,于大娘光是想想就觉得不放心。

     “娘,没事的。

    府城好多孩子都是从小就请了夫子,上了学堂。

    ”于书楷摇摇头,解释道。

     “那可不一样。

    娘都打听过了,别人家孩子太小,是请的夫子上家里去教。

    你现如今是打算将小福禄送去学堂,又不是请夫子来家里教。

    ”于大娘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糊弄住的。

     以前她人在上米村,确实没什么见识,对读书识字一事也全然不懂。

    就村里的夫子说什么,她便听什么,而且是深信不疑。

     但是去过五水县和府城之后的于大娘,已然察觉到了她以前的错误认知。

    谁说夫子说的就肯定是对的?那上米村的夫子还说过,他们家老四肯定考不过县试,当不了秀才呢! 可结果呢?他们家老四不单单是秀才,还是举人老爷!没瞧见他们这次回上米村,那夫子连面都不敢露,再不敢出现在他们一家人面前了? 所以说啊,夫子说的可能是对的,但也可能是错的。

    单就这一点,于大娘就深有体会,也委实增长了不少见识。

     说起请夫子上门,于书楷确实动过这个心思。

    这事儿还是李君懿跟他提的。

     据说李君懿幼时就是夫子上门一对一教导,因材施教确实大有好处,也更容易精准把握学生的进度,不会过多的耽误和浪费无谓的时间。

     原本于书楷已经准备开始着手打探合适的夫子人选了。

    可此次回来上米村,于书楷又有了不同的想法。

     有些学子天资过人,比如李君懿这种,确实更适合单独请夫子到家里教导,也能事半功倍。

    可更多的学子只是寻常人,完全不必要特意请一位夫子来家里把握学习进度,反而更适合去学堂跟一众同窗大家一起学,既有读书的氛围又能结识三五好友,何乐而不为? 再说回小福禄身上,于书楷还是更愿意看到小福禄轻轻松松的长大,而不是时时刻刻都被约束着必须要好好读书,日后又必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