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两方博弈

关灯
山城方面经过内部讨论,对此次反攻计划其实并不积极。

    他们认为这本质上是在替别人打仗,战场又位于境外,对抗战的整体大局帮助有限。

     更重要的是,双方在根本理解上就存在分歧。

    花旗方面认为,援助应当面向整个华夏所有战区,分配至最急需物资的地方。

     这是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量,也最符合抗战的实际需要。

    他们希望果脯能够有效阻挡日寇进攻,并尽可能重创敌人。

     而山城方面的理解则截然不同。

    不管前线多么需要支援,那位先生始终认为援助是给他个人的。

    既然是给他的,自然就该由中央军支配。

     接受援助的队伍必须正式归附、接受整编,才能获得物资。

    加之在运输过程中大量夹带私货,更是严重损害了双方之间的信任。

     Stillwell将军又是一位热衷于揽权的人物。

    尽管他并不受许多人欢迎,但他实际上代表了花旗国会的态度。

     没有人会无偿提供援助,既然接收了物资,就必须拿出实际行动。

    因此他更欣赏孙师长与林译,只因他们是坚决主战的一派。

     相反,他对远征军司令官们评价不高:有的过于听命于山城,有的只专注练兵,都不符合他的期望。

     他需要的,是能拿起武器与鬼子正面作战的将领。

    只有这样,才符合他的战略设想与花旗的利益。

     这种根本上的分歧,持续影响着军事援助的分配与远征军的作战效能,最终严重损害了华夏的整体利益,以致日后逐渐被花旗方面放弃,沦为战略上的弃子。

     事实上,花旗曾有意将部分援助直接提供给根据地部队,因为他们始终在与日寇持续作战。

    甚至有观察者认为,哪怕是将物资交由桂系使用,也能发挥出更大的抗战效益。

     然而,局面始终未能迎来破局之人。

    直到林译在坠机时因一场梦窥见另一种可能,便向Stillwell将军递交这封信,提出一项大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