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霞剑心诀

关灯
序章:紫霞源起 蜀山七十二峰,拔地通天,常年隐于云海之上,峰顶时有紫霞贯空,自太古绵延至今。

    相传盘古开天辟地,清浊分流,轻气上浮为天,浊气下沉为地,其间一缕先天紫气未散,凝于蜀山之巅,历经万载日月精华,孕化为紫霞仙域。

    此域非实景,乃天地初开时的一缕道韵所化,内藏剑之真意,唯蜀山历代掌门与剑心通明者可入。

     上古年间,蜀山初代祖师云游子,于紫霞仙域得见一柄古剑悬于赤霞之中,剑身上流转着"紫霞"二字,剑鸣如大道天音。

    祖师凝神观想三月,悟得"心剑合一,霞气相随"之理,遂创《紫霞剑心诀》,奠定蜀山剑派万载基业。

    此诀初成时,天地同贺,蜀山七十二峰紫霞漫天,持续七日不散,时有剑影在霞中沉浮,仿佛有上古剑神低语。

     后世弟子皆知,《紫霞剑心诀》非寻常功法,其根基在于"借霞炼心,以心驭剑",与天地间的紫霞之气共鸣。

    修炼者每进一重境,便需亲登蜀山之顶"望霞台",于紫霞最盛时感悟天地道韵,稍有差池便会被霞气反噬,轻则经脉灼伤,重则剑心崩碎,沦为废人。

    是以蜀山有训:"紫霞可佩,心不可乱;剑招可学,剑意难传。

    " 修炼心法口诀 第一重:霞光照体·细注 "东方既白,紫气东来,引霞入窍,流转百骸。

     三关九窍,紫雾弥漫,丹田气海,初现霞光。

     意守灵台,心若明镜,不惹尘埃,霞光自凝。

     子午交替,采炼正时,一呼一吸,与霞同律。

     百日筑基,霞光照体,凡俗浊气,渐次剥离。

     身如琉璃,内映紫辉,剑心初萌,如露晨曦。

    " 此重为入门根基,需先明"引霞"之法。

    所谓"东方既白",非指寻常黎明,而是蜀山特有的"紫霞初旦"——每日寅时三刻,第一缕阳光穿透云海,与蜀山巅的先天紫气交融,化为淡紫色霞光,此时引气最佳。

    修炼者需于望霞台盘膝而坐,面东而向,舌尖抵上腭,双目微闭,以"观想法"模拟紫霞流动:想象自身如空山,霞气如清泉,自百会穴涌入,沿督脉下行,过玉枕、夹脊、关元三关,再经任脉回升,循环往复,此为"小周天引霞术"。

     "三关九窍"需逐个炼化。

    三关者,玉枕关主脑,夹脊关主肺,关元关主肾;九窍者,眼、耳、鼻、口、脐、前后二阴、百会、涌泉。

    初练时,霞气过玉枕关常感刺痛,如遭针刺,此乃凡胎与仙气相斥之故,需以"静意"化解——默念"霞本无形,我亦无身",待痛感渐消,霞气自会温润如玉,流转九窍时,窍内会生出细微紫雾,如晨露凝于草叶,此为"雾锁玄关",是筑基将成之兆。

     "子午交替"为采炼关键。

    子时阴气最盛,紫霞隐于地脉,需引霞气入丹田,如藏星火;午时阳气最烈,紫霞浮于天穹,需引霞气遍走四肢,如沐春风。

    一昼夜间,需行"子午两次大周天",每次需两个时辰,中途不可中断,否则前功尽弃。

    百日之后,若修炼者掌心可见淡紫纹路,行走时足尖有微不可察的霞光拖尾,便是"霞光照体"功成,此时身轻如燕,可御微风短距飞行,寻常刀剑难伤。

     第二重:心霞相映·细注 "心湖无波,霞光自照,念动气生,意行气随。

     静时如霞凝山峦,动时如霞卷云涛。

     喜怒哀乐,皆化霞辉,不滞于心,不碍于剑。

     观霞悟心,心融霞色,霞即是心,心即是霞。

     丹田紫霞,渐凝成形,如珠如露,流转不息。

     引霞贯脉,脉生剑气,初试锋芒,隐而不发。

    " 此重核心在"悟心",需过"三境三劫"。

    三境者:镜境、水境、空境;三劫者:喜劫、怒劫、哀劫。

     镜境:于望霞台置一青铜古镜,镜中映紫霞流转,修炼者需凝视镜中霞影,同时观照本心,察觉杂念如尘埃落于镜上,需以"霞气为布",拂去杂念,使镜明心净。

    初时杂念纷飞,镜中霞影散乱如碎金,待能做到杂念不起,镜中霞影凝如一线,便过镜境。

     水境:于寒潭边修炼,潭水清冽可鉴,倒映天上紫霞与自身身影。

    修炼者需引霞气入潭,使潭水泛起紫色涟漪,同时观想心湖如潭水,霞气如涟漪,动而不荡,乱而有序。

    若能做到引霞气使潭水成漩涡而心湖不惊,便过水境。

     空境:于雷雨之日登望霞台,任风雨打身,雷鸣震耳,引霞气护体,同时观想自身如空山,霞气如流云,风雨雷电皆过而心不动。

    若能在电闪雷鸣中引霞气画出完整的"紫霞符",便过空境。

     三劫需在实战中渡过。

    喜劫:遇大喜事而心不骄,引霞气时不疾不徐;怒劫:遇邪魔挑衅而心不躁,挥剑时霞气不散;哀劫:见生灵涂炭而心不伤,剑招中仍存仁念。

    曾有弟子过哀劫时,因见妖邪屠村而心神大乱,霞气反噬,经脉尽断,可见"心霞相映"之难。

     功成之时,丹田内紫霞气会凝成"霞珠",如鸽卵大小,触之温润,随呼吸轻轻搏动。

    引霞气贯脉时,指尖会弹出寸许长的紫色剑气,触物无声,却能在青石上留下细如发丝的剑痕——此为"隐锋",是剑心初成之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三重:剑霞同辉·细注 "剑为载体,霞为锋芒,心为枢纽,三者合一。

     执剑观霞,剑染霞色,挥剑引霞,霞随剑行。

     剑出则霞现,剑收则霞隐,动静之间,霞剑相随。

     丹田紫霞,化为剑胎,温润如玉,锋芒内藏。

     引胎出窍,附于剑上,剑生紫焰,霞光万丈。

     斩妖除魔,初试神威,剑霞所及,邪祟尽散。

    " 此重需配"本命剑"修炼。

    蜀山弟子入门三年后,可入"剑冢"选剑——剑冢位于蜀山腹地,内有万柄古剑,皆为历代弟子坐化后所留,剑身残留霞气,与《紫霞剑心诀》修炼者有天然共鸣。

    选剑时,需以霞气探入剑中,若剑身泛起紫霞,与丹田霞珠共鸣,则为本命剑。

     "执剑观霞"需每日黎明行之。

    修炼者握剑而立,引丹田霞气入剑,同时凝视天上紫霞,想象剑为霞之骨,霞为剑之魂。

    初时剑身仅泛淡紫,需百日之功,方能使剑身在无霞之时亦带紫晕,如浸于霞水中。

    此时挥剑,会有霞气如丝带随剑刃流转,剑快则霞急,剑缓则霞舒,是为"霞随剑行"。

     "剑胎"乃此中关键。

    当本命剑与霞气交融百日之后,丹田霞珠会裂而重凝,化为一柄寸许长的紫色剑影,悬浮于气海中央,此为"剑胎"。

    剑胎有灵,会随主人心意而动,引之附于本命剑上,剑身会燃起半尺高的紫焰,焰中隐有剑鸣。

    此焰非寻常火焰,触之不伤草木,却能灼伤邪祟,斩妖时,妖血触焰即化为青烟,故有"霞焰焚邪"之说。

     功成之试:需于月夜入蜀山"锁妖塔"底层,斩一头千年狐妖。

    若剑出时紫霞冲天,狐妖妖气遇霞即散,三剑内可斩之,则为功成。

    曾有弟子剑胎未稳便入塔,被狐妖妖气所侵,剑胎崩碎,本命剑化为废铁,从此再不能修剑。

     第四重:霞气成罡·细注 "紫霞成罡,坚不可摧,柔可绕指,刚柔并济。

     引霞布罡,周身环绕,如披紫甲,刀枪难入。

     挥剑出罡,如斩星河,罡气所至,金石为开。

     霞罡九转,每转一重,威力倍增,紫霞愈烈。

     心御霞罡,变幻随心,或成护盾,或化利刃。

     丹田剑胎,渐生灵性,与心相通,剑识初显。

    " 霞罡者,霞气之精华也。

    此重修炼需先破"剑胎",引剑胎之力冲击丹田四壁,使剑胎崩散,化为亿万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