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太清剑诀

关灯
蜀山七十二峰,常年被紫霞云雾笼罩,峰峦如剑指苍穹,云雾深处藏着不为人知的玄秘。

    自开派祖师云游子于紫霞仙域得“太清启示”,立派传剑至今万余载,剑法典籍浩如烟海,其中能与《紫霞剑心诀》并称“蜀山双璧”者,唯有《太清剑诀》。

    此诀被誉为“蜀山道剑之祖”,剑势之宏大,可令“太清浩气,席卷八荒”;剑意之纯粹,能让“虚妄邪祟,无所遁形”。

    其以“破妄、归真、镇邪”为三大要旨,非有深厚灵力如沧海承天、纯正道心如琉璃映月者不能催动。

    对上心魔滋生、幻术迷魂、邪法诡道之流,更有天生克制之力——上古巫妖大战时,蜀山长老玄真子曾以此诀一剑斩碎魔教“万幻魔境”,那幻境中百万魔兵本是屠戮苍生的虚影,被太清剑气扫过,竟如冰雪遇阳般消融,连一丝魔气都未留下。

     总纲·太清真意 “太者,至极也;清者,纯粹也。

    太清之道,以剑为器,以道为骨,以心为魂。

    剑出则浩气盈天,可破世间虚妄;剑收则道韵内敛,能守己身真如。

    ” 《太清剑诀》的核心奥义,不在于剑招的繁简,而在于“与道同频”。

    天地间流转的“太清之气”,是宇宙初开时未分化的本源之气,不属阴不属阳,不纳邪不藏秽,至纯至净如琉璃世界,不被任何虚妄邪祟沾染。

    修炼此诀者,需以自身道心为引,如北辰星指引北斗,召太清之气入剑、入体、入魂,使剑势如天地运行般周行不殆、无可阻挡,剑威如日月昭彰般光耀寰宇、不容亵渎。

     此诀修炼,需过三重关隘,缺一不可: 一曰“气关”。

    太清之气至大至刚,非深厚灵力不能承载。

    若灵力薄如浅溪,强行引气入剑,轻则剑招刚出便力竭,重则被气脉反噬,经脉如遭蚁噬。

    需修炼者日夜打坐,将灵力养得如沧海般深广,方能容太清之气如江河奔涌。

     二曰“心关”。

    太清之气至纯至净,最忌杂念污染。

    若道心有半分瑕疵——或贪或嗔,或妒或怨,太清之气便会如明镜照尘般显其污秽,进而反噬己身:轻则剑心蒙尘,剑意凝滞;重则走火入魔,沦为被气脉操控的傀儡。

     三曰“意关”。

    太清之气与天地同源,需剑意与天地共鸣。

    修炼者需悟透“剑即我,我即道”的真意,做到剑动如天地呼吸,剑静如日月停驻,方能引动“席卷八荒”的浩气,发挥此诀真正威力。

     筑基篇·太清引气诀 第一重:澄心观气 “心似明镜台,拂拭无尘埃。

    静立观太清,浩气自东来。

     鼻吸青云气,口吐浊世埃。

    三息一周天,气沉丹田海。

     初如涓涓流,渐若江河湃。

    百日气初成,剑眉生光彩。

    ” 此重为《太清剑诀》的入门根基,核心在于“澄心”与“引气”,二者如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修炼者需每日寅时(凌晨三至五点)登上蜀山之巅的“太清台”静坐——此台由开派祖师云游子亲手以“九天玄石”铸就,台面刻有“先天八卦图”,八卦纹路中镶嵌着千年“紫霞晶”,能自动汇聚天地间逸散的太清本源,是修炼此诀的绝佳之地。

     静坐时,需先“澄心”:盘膝而坐,双手结“太清印”(左手拇指按右手无名指根,右手拇指按左手食指根,其余四指相扣),闭目摒弃一切杂念。

    初学者可先观想自身如空谷,谷中唯有清风拂过;待杂念渐消,再观想太清之气如淡金色流云,自九天而降,从百会穴涌入体内。

    这股气需经膻中穴(两乳之间)时稍作停留,如水流过石潭;再经黄庭穴(肚脐下三寸),最终沉入丹田,如归大海。

     “引气”的呼吸法门尤为关键:吸气时需绵长如太古松涛,一口气吸足三十六息,仿佛要将天地间的太清之气尽数纳入;呼气时需轻缓如流泉出山,一口气呼尽二十七息,将体内浊气(凡俗之气、杂念所化之气)缓缓吐出。

    一呼一吸间,引气在任督二脉流转一周,周而复始,不可急躁。

     初练时,丹田之气如萤火微光,微弱得几乎不可察,稍一分神便会消散。

    需百日之功,日日不辍,方能让这股气凝如薄雾,在丹田内盘旋不散。

    此时修炼者双目会泛起淡淡的金色灵光,眉心隐有“太清纹”(一道极细的金色竖纹)浮现,这便是“气初成”之兆。

     此阶段最忌心有杂念。

    曾有入门弟子在静坐时想起家中琐事,引气瞬间便觉经脉刺痛,如被无数细针穿刺,疼得冷汗直流——这便是太清之气在警示“心不澄则气不纯”。

    遇此情况需即刻收功,焚香默念“清心咒”(“清心如水,清水即心。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涤荡心神至杂念尽消,方可再练,否则极易引动心魔,后患无穷。

     第二重:剑承浩气 “剑横胸前,气贯剑脊。

    太清为引,道韵为饰。

     指握剑鞘,意通剑格。

    气随念走,剑逐气驰。

     初时剑鸣微,渐如雷霆叱。

    三月剑生光,浩气凝剑侧。

    ” 引气百日功成,丹田内太清之气凝如薄雾后,便需以佩剑承接这股气——剑是太清之气的“形”,气是剑的“魂”,二者需如影随形,方能显“剑承浩气”之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所选佩剑有严苛要求,必须是“正道之器”:剑身需以“昆仑寒铁”或“蜀山赤金”锻造,不可掺杂任何邪祟材质(如魔域玄铁、尸骸所化之骨);铸成后需投入蜀山“三清池”(池水源自紫霞仙域,蕴含先天清气)浸泡七七四十九日,每日以“净剑咒”加持,彻底去除剑中杂质(铁腥气、锻造时的火气等),使其能与太清之气产生共鸣。

     修炼时,需将佩剑横于胸前,左手按剑鞘(稳住剑身,象征“守”),右手握剑柄(引气入剑,象征“攻”),双目微闭,以意念引丹田内的太清之气,如引导溪流般注入剑身。

    气入剑时,需从剑柄末端的“剑格”(护手)进入,沿剑脊(剑身中间的棱)缓缓流淌至剑尖,不可急躁。

     初时剑身仅泛淡白色微光,气脉流转滞涩如行泥泞,稍一用力便会“气泄”——剑身光芒骤暗,丹田之气也会紊乱。

    需反复淬炼,每日引气入剑千次,让剑气与心意逐渐同步,做到“气随念走,剑逐气驰”。

     三月后,若剑身在无念时亦能自行吸纳天地间的太清之气(剑身在阳光下会泛出淡淡的金色流光),剑脊处浮现出天然形成的“太清”二字古纹(非人力雕刻,乃气脉流转所化),便算功成。

    此时剑与人已初步共鸣,挥剑时会有轻微的“剑鸣”,如玉石相击,清越悦耳。

     此重的关键在“剑心相感”——剑是心的镜子,心不纯则剑不承。

    曾有资质尚可的弟子,因嫉妒同门进度,心怀怨怼地强行引气入剑,结果剑身突然崩裂,碎片如利刃般反弹,洞穿其心脉,当场气绝。

    事后长老查验其剑,发现剑脊处的“太清”二字竟扭曲如鬼爪——这便是道心不纯者强行修炼的下场,足见《太清剑诀》对“心”的要求之高。

     进阶篇·太清破妄诀 第三重:破妄初显 “眼观六路,剑扫虚妄。

    一点灵光,破雾穿障。

     气凝剑尖,如日初上。

    遇幻则散,遇邪则荡。

     心定如磐石,剑出不彷徨。

    斩却心头魔,太清自坦荡。

    ” “气”与“剑”相感后,便需进入“破妄”的实战修炼——太清之气的核心妙用在于“照破虚妄”,若只练气不实战,终究是纸上谈兵。

     此重修炼需入蜀山“幻魔洞”。

    洞深千丈,洞内栖息着千年“幻蝶”,其吐息形成的“迷魂雾”无色无味,却能引动人心底最深的欲望:贪者见金山银山,嗔者见仇家怨敌,痴者见挚爱之人……这些幻象并非虚无,而是能引动修炼者心魔,使其在幻境中沉沦,最终灵力紊乱而亡。

     修炼者需持剑入洞,在迷魂雾中行走,以太清之气催动剑招,斩碎幻象。

    剑招的要诀在“一点灵光”:运起丹田之气,将其凝聚于剑尖,形成寸许长的金色剑芒(此芒非实体,乃太清之气的纯粹形态)。

    这道芒如朝阳初升,专破虚妄——触之,幻象便如水泡般破灭,迷魂雾也会被净化为清气。

     但“破妄”的前提是“心定”。

    入洞者需时刻守住本心,默念“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无论幻象如何逼真,都要清醒认知“这是幻蝶所化,非真实”。

    若被幻象引诱(如伸手去拿幻境中的“金山”),剑尖的金色剑芒便会瞬间黯淡,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