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黄沙

关灯
新雨之后,草色青青。

     三弟邵璠坐在他对面,静静品茗。

     母亲去世那天,老三还在清河郡办案。

     除了大理寺卿外,他还兼领黄沙御史,管理黄沙狱。

     此狱专为度田而设,抓过不少反对度田的豪族,后来渐渐变味了,开始插手其他事务,人员编制也变得多了起来。

     开平末,邵勋从禁军中挑选了一批年事较高、气力渐衰(四十多岁)的老卒,计三百人配给黄沙狱,成了黄沙御史手下第一批兵员。

     从此以后,黄沙狱有了执法能力,不再需要其他强力部门配合抓捕了。

     母亲去世,三弟坚持居丧,邵勋也不好说什么。

     大理寺卿不能直到冬月都没有主官,必须安排人手接替,邵勋让三弟推荐一个。

     “汲郡尚志,乃陛下潜龙时故吏(大将军府参军),担任过太守,现为大理寺少卿,可接任此职。

    ”邵璠说道。

     “尚志……”邵勋沉吟了一下,道:“他也快五十了吧?” “五十整。

    ” “可。

    ”邵勋点了点头,道:“褚季野在大理寺少卿任上干了不少年了,其人才具如何?” “中规中矩。

    其人似乎更适合地方职务。

    ” “襄阳蒯恒去世了,就让褚季野接替其职吧。

    ”邵勋说道:“如此,两位少卿都走了,以何人填补为佳?” “寺丞李农可为其一。

    ”邵璠建议道:“他以前是上白镇的人,若着意提拔,可为表率。

    ” 邵勋立刻反应了过来。

     很多军镇是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是河北的那一批,说实话都是当年为了快速消化冀州、幽州而妥协的产物。

     有些军镇上下一体,管军又管民,俨然独立王国,比如乞活军改编而来的上白镇就是如此。

     邵勋为了削弱镇将的影响力,多年来也吸收了不少军镇官员入朝任职,让这些军镇上下认识到朝廷的存在,原上白镇司马李农就是其一。

     “李农可为少卿。

    ”邵勋拍板道:“另一个就让少府丞周谟来当的。

    灭晋之役,他也算有功,总留在淮南不是个事。

    ” 见兄长定下计议了,邵璠便将另一个人选咽回肚子里,不再举荐。

     “黄沙御史之职仍给三弟你留着。

    ”邵勋说道:“其他人为兄信不过。

    ” 邵璠没有推辞。

     黄沙狱多为士人诟病,不是什么好差事。

    但他是宗室,不是爱惜羽毛的台阁重臣,有些脏活干了就干了。

     看兄长的意思,黄沙狱不但不会像晋武帝司马炎时罢废,相反要大搞,连兵都给了,意图还不明显吗? 邵璠也觉得该保留,且扩大权力。

     国朝没有廷尉,以大理寺填补,黄沙狱现在是一个独立的衙署,不像晋时归廷尉管辖,主官黄沙御史品级和御史中丞等同,为从四品。

     士人的赞美固然不错,但在维系邵氏皇权方面,却不一定有黄沙狱的用处大。

     蜀中叛乱已被平定,军中向黄沙狱移交了部分俘虏,邵璠之前正在深挖这些俘虏背后的黑手,甚至查出了部分蜀中豪族与羌人、獠人勾结的内幕。

     他居丧之后,黄沙狱不会停止办事,昨天还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