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兄弟

关灯
兄弟二人在蓟城只聚了一天。

     七月初二,邵璋亲自送虎头出城。

     “大兄何必如此?”邵裕叹道:“都送了七八里地了。

    ” 邵璋微微有些尴尬,道:“顺便看下支的买卖摊子。

    ” 邵裕又想笑了。

    跟大兄待在一起两天,心情是好了许多。

     “大兄这几年赚了几许钱?”邵裕随口问道。

     “一年也就两万多贯钱。

    ”邵璋无奈道:“也不知是我王府经办之人本事差还是怎么着,总之就这个数了,怎么都提不上去。

    去年还在漂渝津外海沉了两艘船,不但财货尽失,还弄得好不容易培养的船工折去一半。

    ” “怎么沉的?”邵裕问道。

     “都快进港了,却被大风吹沉,你说倒霉不倒霉。

    ”说到这里,邵璋又叹了口气,道:“那天漂渝津也沉了数艘船,或许这就是命,合该那时候沉船。

    ” “大兄准备怎么花这钱?”邵裕又问道。

     “招募一些年岁较轻,且无家口之累的壮士,将王府护军扩充至两千人。

    反正阿爷说可至幽州武库领取器械,不拿白不拿。

    ”邵璋说道。

     邵裕没说什么。

     像他们这类要远封的人,最好就是招募十五六岁且了无牵挂、孑然一身者,操练个几年,年岁上去后,就是一支可战之军,而且只有他们有可能跟着去远戍他乡。

     “练兵是对的。

    ”邵裕说道:“大兄并非文弱之辈,当和武夫多多亲善,可防肘腋之变。

    若实在做不了此事,那就要用对人。

    数月前吕罕班师回辽东,说在车师后国碰到了慕容皝之子慕容恪。

    此人今年不过十九岁,带起兵来就十分老练了,更难得的是此人极为忠厚,在慕容氏那一大家子里真是个异类。

    三兄有此人,若能善意笼络,当有大用。

    听说他已在为慕容恪找寻妻室了,可谓关怀备至。

    ” “三弟其实并非文弱之人。

    ”邵璋说道:“他在汲郡练过两千郡兵,征辽时带过黄头军,出临渝山,一路至徒河、险渎,打过几仗。

    后来镇压拓跋鲜卑叛乱,擂鼓助威,复编练朔州世兵。

    真论起来,比我战阵经验丰富。

    他只是更喜欢读书作诗、打理财计罢了。

    ” 邵裕没有反驳。

     他们几个其实都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又有谁真的对兵事一窍不通呢?说精通不精通的,那也要看跟谁比了。

     也就高昌那个地方比较乱,还有雪山分隔南北。

    南边还好,高昌郡本身是比较稳的,伊吾郡可以说是从无到有建立,将来也会比较稳——说实话,哪怕是搜罗零散胡人、流放犯人安置到伊吾,一步步增加户口,都比直接接收一个满是胡人部落、利益盘根错节的地方强,伊吾将来说不定比高昌还稳。

     雪山以北比较麻烦,因为沙漠以北就有大量游牧部落,不好清理。

    将来老三最好的局面大概就是控制住雪山北麓那些较为肥沃的农业地带,然后隔着沙漠与那些部落纠缠。

     其实这样倒也不错,至少雪山以南的高昌、伊吾二郡安全了,不是么? “不说了。

    ”眼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