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被家主逮了个正着……
关灯
小
中
大
目视前方不动如山,“我不大会,我们潭州不像你们京都,没那么多冰雪,马球我会,冰嬉嘛,我手有点生。
” 大家都信了。
禁军开场过后,轮到公子哥们上场,明怡在场上看到了长孙陵和梁鹤与等人。
看了一会儿没多大兴致,寻了个借口将谢茹韵喊出来,二人避在林子边说话。
“我问你个事,我哥当年灵柩是何人扶送进京的?” 一提起当年的事,谢茹韵眼眶又红了,“是巢正群将军,当年他先奉李侯之命驰援宣府,后知被调虎离山,火速会同援军往肃州回赶,等他赶到时,三万肃州军已阵亡,李侯出事了,他含着泪在中军帐外一块谷地,寻到蔺昭的尸身……听说只留下几截枯骨……” 谢茹韵又要哭,明怡急忙截住她,“可有遗物?” “有的。
” “有些什么?” “有蔺昭看过的兵书,用过的兵刃,很大一箱子呢。
” “可有看到两个银环?” 谢茹韵愣住,仔细搜罗记忆,“我没大注……环是什么?你哥哥生前用过银环?还是说那是你的首饰?” 明怡只能搪塞道,“确实是我的东西,当年放在哥哥帐中忘带走了,所以多口问问,那么东西如今在何处?归了谁收捡?” 谢茹韵回道,“送到李府,当是老太太收捡了的,后来我想讨要个念想,老太太告诉我,全部埋入蔺昭的墓冢中了。
” 明怡本想问墓冢在何处,到底收了嘴,这话问她不合适,得换个人问。
回到席中已近午时,宫人陆陆续续送来吃食,明怡边吃边往冰场尽头看了一眼,长孙陵与几位少年正在树下暂歇,视线一直往她这边瞅。
明怡会意,借口吃完去消消食,带着青禾先从席间退了出来,沿着横厅外的帘帐一路走到底,是一处马棚,长孙陵显然察觉到她退席,预先等在这边。
马棚内侧有一处木樨,平日晒马料的地儿,如今落了一层雪,三人避到木樨上说话。
长孙陵目色落在明怡身上,似乎还有些不适应,却还是张嘴喊了一声师父,“您瞧着我进益了没?” 明怡道,“马马虎虎吧。
” 长孙陵嗤了一声。
一声嗤冲淡了久别重逢的生分。
明怡问起正事,“李蔺昭的墓冢在何处?” 长孙陵狐疑看她一眼,回道,“原先李家墓园东边那个小山丘,帝陵山脚下。
” 明怡点点头,将身后的青禾往前一拉,点了他们两人道, “今夜,你们俩去挖墓,把里面的陪葬挖出来。
” 长孙陵闻言吓了一跳,差点爆粗口,“你胆子可真大,那可是帝陵山脚,被发现要杀头的。
” 青禾看不惯他的怂样,直接与明怡说,“我一个人去,不需要他。
” 明怡正色道,“不成,你对京郊不熟,得他带路,且长孙家掌京畿一带的巡检防务,他有法子避开巡查侍卫,带人进去帮你挖。
” 长孙陵见她安排得妥妥的,已是无话可说,认命道,“成。
” 明怡见正事谈妥,又支走青禾, “你还没吃饱吧,接着吃去,我跟长孙陵说会儿话。
” 青禾有些犹豫,明怡瞪过来,“不听师父话了?” 都是徒弟,青禾不能输给长孙陵,显得她不尊师重道,警告地看了长孙陵一眼,转身绕出马棚,往回走。
待她走远,明怡迫不及待朝长孙陵勾手,“带了吗?” 长孙陵连忙从后腰处将藏了许久的一小壶酒给掏出来,递给她,“呐,藏得可辛苦了,您赶紧喝。
” 明怡一看那壶,巴掌大小,也就两三盏的量,不觉失望,“怎么这么小?” 长孙陵苦笑,“我得想法子从宫外带进来,也不容易,我马车里还有一壶大的,要不待会送您马车上去?” “算了吧,我怕青禾瞧见,你小命不保。
” 长孙陵道,“可不就是嘛,您将就吃着,下回见面我再给您…… 话没说完,嗓音忽然卡了壳。
明怡也察觉到了不对,握着酒壶慢腾腾转身,只见一道清隽的身影立在马棚外的草丛处,一身绯袍猎猎,目色冷峻昭然盯着他们。
明怡暗道不妙,他怎么来了? 裴越昨夜当值,依照规矩,午后便可离开,他听闻明怡今日带着妹妹们进宫看冰嬉比试,不太放心,准备下衙便来接她回府,身为裴家家主,又是内阁阁老,皇宫里不可能一点人手也无,事实上,他在皇宫有暗桩,故而放话下去,得盯着明怡,恐七公主刁难于她。
甚至午膳都只匆匆吃了几口,就来接人,方才从暗桩嘴里得知了明怡下落,踵迹到此处。
没成想,逮到她悄悄寻旁的男人讨酒喝。
真真屡教不改! 明怡一辈子的脸面都丢这了,掩耳盗铃般将酒壶往身后一藏,抿紧了唇极为无奈地望着他。
裴越提着蔽膝,沿着青石小径往上一步,踏上木樨,正午的冬阳洋洋洒洒倾罩他周身,丝毫不褪他眼底的冷冽, 长孙陵意识到不对,几乎是本能地往前一步,挡在了明怡的跟前, “表舅,跟小舅母无关,全是我的错,是我想讨好小舅母,自告奋勇给她捎了酒,您别怨她,要罚就罚我一人。
” 明怡捂着额恨不得一脚将这混账徒弟给踢开。
火上浇油害她。
果不其然,裴越瞧见长孙陵将明怡护在身后,眼底冷色更盛,压着眉棱,声线异常平静道, “让开!” 长孙陵对上他幽沉的视线,终于意识到自己坏了事,二话不说挪开一步,二人视线不约而同朝明怡望去。
只见那李明怡已躲开三步远,早早将酒塞给拔了,正在那仰头痛饮呢。
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左右躲不开,她还是先喝为敬。
” 大家都信了。
禁军开场过后,轮到公子哥们上场,明怡在场上看到了长孙陵和梁鹤与等人。
看了一会儿没多大兴致,寻了个借口将谢茹韵喊出来,二人避在林子边说话。
“我问你个事,我哥当年灵柩是何人扶送进京的?” 一提起当年的事,谢茹韵眼眶又红了,“是巢正群将军,当年他先奉李侯之命驰援宣府,后知被调虎离山,火速会同援军往肃州回赶,等他赶到时,三万肃州军已阵亡,李侯出事了,他含着泪在中军帐外一块谷地,寻到蔺昭的尸身……听说只留下几截枯骨……” 谢茹韵又要哭,明怡急忙截住她,“可有遗物?” “有的。
” “有些什么?” “有蔺昭看过的兵书,用过的兵刃,很大一箱子呢。
” “可有看到两个银环?” 谢茹韵愣住,仔细搜罗记忆,“我没大注……环是什么?你哥哥生前用过银环?还是说那是你的首饰?” 明怡只能搪塞道,“确实是我的东西,当年放在哥哥帐中忘带走了,所以多口问问,那么东西如今在何处?归了谁收捡?” 谢茹韵回道,“送到李府,当是老太太收捡了的,后来我想讨要个念想,老太太告诉我,全部埋入蔺昭的墓冢中了。
” 明怡本想问墓冢在何处,到底收了嘴,这话问她不合适,得换个人问。
回到席中已近午时,宫人陆陆续续送来吃食,明怡边吃边往冰场尽头看了一眼,长孙陵与几位少年正在树下暂歇,视线一直往她这边瞅。
明怡会意,借口吃完去消消食,带着青禾先从席间退了出来,沿着横厅外的帘帐一路走到底,是一处马棚,长孙陵显然察觉到她退席,预先等在这边。
马棚内侧有一处木樨,平日晒马料的地儿,如今落了一层雪,三人避到木樨上说话。
长孙陵目色落在明怡身上,似乎还有些不适应,却还是张嘴喊了一声师父,“您瞧着我进益了没?” 明怡道,“马马虎虎吧。
” 长孙陵嗤了一声。
一声嗤冲淡了久别重逢的生分。
明怡问起正事,“李蔺昭的墓冢在何处?” 长孙陵狐疑看她一眼,回道,“原先李家墓园东边那个小山丘,帝陵山脚下。
” 明怡点点头,将身后的青禾往前一拉,点了他们两人道, “今夜,你们俩去挖墓,把里面的陪葬挖出来。
” 长孙陵闻言吓了一跳,差点爆粗口,“你胆子可真大,那可是帝陵山脚,被发现要杀头的。
” 青禾看不惯他的怂样,直接与明怡说,“我一个人去,不需要他。
” 明怡正色道,“不成,你对京郊不熟,得他带路,且长孙家掌京畿一带的巡检防务,他有法子避开巡查侍卫,带人进去帮你挖。
” 长孙陵见她安排得妥妥的,已是无话可说,认命道,“成。
” 明怡见正事谈妥,又支走青禾, “你还没吃饱吧,接着吃去,我跟长孙陵说会儿话。
” 青禾有些犹豫,明怡瞪过来,“不听师父话了?” 都是徒弟,青禾不能输给长孙陵,显得她不尊师重道,警告地看了长孙陵一眼,转身绕出马棚,往回走。
待她走远,明怡迫不及待朝长孙陵勾手,“带了吗?” 长孙陵连忙从后腰处将藏了许久的一小壶酒给掏出来,递给她,“呐,藏得可辛苦了,您赶紧喝。
” 明怡一看那壶,巴掌大小,也就两三盏的量,不觉失望,“怎么这么小?” 长孙陵苦笑,“我得想法子从宫外带进来,也不容易,我马车里还有一壶大的,要不待会送您马车上去?” “算了吧,我怕青禾瞧见,你小命不保。
” 长孙陵道,“可不就是嘛,您将就吃着,下回见面我再给您…… 话没说完,嗓音忽然卡了壳。
明怡也察觉到了不对,握着酒壶慢腾腾转身,只见一道清隽的身影立在马棚外的草丛处,一身绯袍猎猎,目色冷峻昭然盯着他们。
明怡暗道不妙,他怎么来了? 裴越昨夜当值,依照规矩,午后便可离开,他听闻明怡今日带着妹妹们进宫看冰嬉比试,不太放心,准备下衙便来接她回府,身为裴家家主,又是内阁阁老,皇宫里不可能一点人手也无,事实上,他在皇宫有暗桩,故而放话下去,得盯着明怡,恐七公主刁难于她。
甚至午膳都只匆匆吃了几口,就来接人,方才从暗桩嘴里得知了明怡下落,踵迹到此处。
没成想,逮到她悄悄寻旁的男人讨酒喝。
真真屡教不改! 明怡一辈子的脸面都丢这了,掩耳盗铃般将酒壶往身后一藏,抿紧了唇极为无奈地望着他。
裴越提着蔽膝,沿着青石小径往上一步,踏上木樨,正午的冬阳洋洋洒洒倾罩他周身,丝毫不褪他眼底的冷冽, 长孙陵意识到不对,几乎是本能地往前一步,挡在了明怡的跟前, “表舅,跟小舅母无关,全是我的错,是我想讨好小舅母,自告奋勇给她捎了酒,您别怨她,要罚就罚我一人。
” 明怡捂着额恨不得一脚将这混账徒弟给踢开。
火上浇油害她。
果不其然,裴越瞧见长孙陵将明怡护在身后,眼底冷色更盛,压着眉棱,声线异常平静道, “让开!” 长孙陵对上他幽沉的视线,终于意识到自己坏了事,二话不说挪开一步,二人视线不约而同朝明怡望去。
只见那李明怡已躲开三步远,早早将酒塞给拔了,正在那仰头痛饮呢。
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左右躲不开,她还是先喝为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