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儿臣麾下,正有一人,或可与这位吐蕃勇士切磋一二
关灯
小
中
大
长此道,也无需为此感到羞愧,因为他的价值在于治国,而不在于单挑。
然而,李泰岂会放过这个机会? 他嘴角带着嘲讽的笑容,立刻反驳道:“魏大人此言差矣!太子身为储君,日后是要继承大统,治理天下,难道就不需要一身过硬的本领吗?文武兼备,才是真正的英主!更何况,父皇此前曾有言,储君当‘军国重事,无不与知’。
太子既在东宫操练新卫,这便是军务的一部分!如今有外邦勇士前来挑战,正是检验我大唐年轻一代武力之时,也是为父皇扬威的好机会!太子哥哥若连区区一个吐蕃勇士都应对不了,日后又如何统领大唐百万雄师,如何震慑四方蛮夷?” 他语气尖锐,咄咄逼人,将太子摆在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如果太子不应战,便是怯懦,便是能力不足,不仅会丢自己的脸,更会让大唐在外国使臣面前失了颜面;如果太子应战,而派出的将领又输了,那更是证实了他无能识人、东宫练兵也无成效。
李泰和魏征之间的唇枪舌剑,瞬间成为了太极殿内的焦点。
所有人都饶有兴致地看着这对表面兄弟,实则水火不容的皇子之间的交锋。
百官们虽然明知其中有储位之争的影子,但碍于身份,大多沉默不语,只是用眼神交流着彼此的看法。
松赞干布坐在那里,饶有兴致地观察着这一切。
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大唐的皇子们,似乎并不像表面那样团结,这对吐蕃而言,或许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弱点。
他一边品味着大唐的美酒,一边在心中思量着大唐内政的复杂与权力斗争的残酷。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面色恢复了平静。
他没有阻止李泰和魏征的争论,显然是默许了这场皇子之间的交锋在某种程度上的公开化。
他既想看看太子将如何应对这个局面,也想借机敲打一下太子,让他知道,储君之位并非稳如泰山,他需要不断证明自己的实力。
他淡淡地扫了下
然而,李泰岂会放过这个机会? 他嘴角带着嘲讽的笑容,立刻反驳道:“魏大人此言差矣!太子身为储君,日后是要继承大统,治理天下,难道就不需要一身过硬的本领吗?文武兼备,才是真正的英主!更何况,父皇此前曾有言,储君当‘军国重事,无不与知’。
太子既在东宫操练新卫,这便是军务的一部分!如今有外邦勇士前来挑战,正是检验我大唐年轻一代武力之时,也是为父皇扬威的好机会!太子哥哥若连区区一个吐蕃勇士都应对不了,日后又如何统领大唐百万雄师,如何震慑四方蛮夷?” 他语气尖锐,咄咄逼人,将太子摆在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如果太子不应战,便是怯懦,便是能力不足,不仅会丢自己的脸,更会让大唐在外国使臣面前失了颜面;如果太子应战,而派出的将领又输了,那更是证实了他无能识人、东宫练兵也无成效。
李泰和魏征之间的唇枪舌剑,瞬间成为了太极殿内的焦点。
所有人都饶有兴致地看着这对表面兄弟,实则水火不容的皇子之间的交锋。
百官们虽然明知其中有储位之争的影子,但碍于身份,大多沉默不语,只是用眼神交流着彼此的看法。
松赞干布坐在那里,饶有兴致地观察着这一切。
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大唐的皇子们,似乎并不像表面那样团结,这对吐蕃而言,或许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弱点。
他一边品味着大唐的美酒,一边在心中思量着大唐内政的复杂与权力斗争的残酷。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面色恢复了平静。
他没有阻止李泰和魏征的争论,显然是默许了这场皇子之间的交锋在某种程度上的公开化。
他既想看看太子将如何应对这个局面,也想借机敲打一下太子,让他知道,储君之位并非稳如泰山,他需要不断证明自己的实力。
他淡淡地扫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