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共助

关灯
下午到傍晚是报社最忙的时候,因为重要的新闻往往都发生在一天的后半程,为了在第二天早上印刷出的报纸里包含进最新的消息,编辑、记者、排版员都会在这个时间段忙碌起来。

    《文汇报》南京分社在碑亭巷租了一间办公室,就是在寻常单位快下班的点,记者朱颜君才刚从外面回来。

     一进门,她就兴奋地大声宣告今天跑来的新闻:“蒋总统要在军事会议上给每个与会人员发一本辩证法。

    好不好笑?仗打得一塌糊涂,结果还是要学人家共产党的方法论。

    ” 责任编辑与她合作也有小一年了,至今无法习惯她的过于热情和口无遮拦。

    他冲她压了压手,意思是办公室就这点大,不用那么大声。

     朱颜君快步来到他的面前,从包里掏出一份文件来,是完整的会议开幕式讲稿,只是上面的字印歪了,应该是作粉碎回收处理的,却不知道怎么给她弄来了。

     “怎么样,我培养的线人,厉害吧?”朱颜君也深知自己的成绩,不无得意地冲编辑说。

     “还是国防部里的那个?” “这可不能告诉你。

    ” 编辑无奈地摇头,看她的神色又分明是纵容。

     朱颜君作为记者,业务能力没得说,有敏锐的新闻嗅觉,又善于在凌乱的信息中找出最有用的那条线索,再抽丝剥茧一般追踪到真相。

    前一阵国防部那件幽灵兵团的揭露报道,让她的名字在南京报业内一时风头无两。

     因此纵容她的又何止合作编辑一个。

     分社长欧阳殊听到她回来,都特地从里间走出来,好奇问道:“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朱颜君笑着回答:“是黑格尔辩证法。

    ” 欧阳殊耸了耸肩,评价道:“蒋先生道阻且长啊。

    ” 朱颜君投去疑惑的目光,不太明白他的话中话。

     欧阳殊却转移了话题,说:“颜君啊,这一段时间你辛苦了,今天就到点下班吧。

    ” 朱颜君“咦”了一声,反问道:“欧阳社长,你怎么突然这么有人性?” 欧阳殊失笑,却不与她计较,说:“放你回家换身衣裳,我一小时后再去接你。

    ” “接我?去干嘛?” “中央研究院吴老先生的饯行宴,很多政界文化界大人物出席,你要是不想去,我就带别的记者了。

    ”欧阳殊故意说。

     “我当然要去的!”朱颜君立刻两眼放光地表态,然后才意识到问题,“饯行?他要去哪里?” 欧阳殊说:“台湾。

    ” 吴老先生要去台湾这件事来得很突然,一说是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在首都这样是非多的环境里,三天两头就有人以各种名义来打扰他,所以干脆搬去一个远的地方清修;又说是因为台湾大学缺人,请他去帮忙建设那儿的理学院,开拓一片新天地。

     但无论是哪种,隐隐藏着一种不可说的意味。

     那就是已经有人开始搬离南京了。

     当天晚些时候,朱颜君翻出自己唯一撑场面用的缎面旗袍,踏一双很少穿的高跟鞋,和欧阳殊来到位于高云岭的吴老先生公馆。

     费劲走过铺着青石砖小径的花园,宴客厅里已经是宾朋满座,足以见得这位年余八十的老先生在各界的声望。

    年轻如朱颜君也知道,他是国民党内的头号怪人,曾经当众以一种极夸张的方式求汪精卫抗日叫他下不来台,还用自己相貌丑陋为理由拒绝一切政府内的官职。

     刚刚在公馆门口,她也惊奇地目睹了警卫搜身,因为吴老先生说,家里宴会,武将也谢绝携带兵器——好像根本不在意现在正是交战之时,这样各界人物汇聚的场合,最容易成为某项行动的目标。

     欧阳殊悄声说:“看来他虽然反对共产党的理念,却信任他们的人品。

    ” 朱颜君的目光则被公馆里的古怪陈设吸引了。

    房子里一面是中式的黄花梨家具,一面是西洋钟立在水波纹的沙发旁边;彩色的拼花玻璃前的陈物架上又着苏绣的围屏,欧洲古董花瓶里插着从玄武湖的湖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