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了结
关灯
小
中
大
如果不是坐在沈彤的车里,兰幼因或许还能早一点发现事情的不对劲。
黑色的官车行驶进桃源村街道,由于戒严,街两旁的铺子晚上闭店的时间提前两个钟头,所以整条街都很安静。
但即便如此,也比不上只有两个人的车厢里,谁都不说话的沉寂。
握着方向盘的手紧了又紧,人家都说不安的时候心脏会有感觉,但是沈彤却觉得现在是自己的胃在一点点往下坠。
开到兰幼因家楼下的时候,却从窗外传来一阵刺耳的声音。
二人同时看过去,原来是一辆大卡车,有工人在拖家具行李,板车链条刮擦地面,咣当咣当的。
“这个时候搬家?”沈彤发出疑问,但更像是打破沉默的借口。
“是搬走。
”兰幼因倒是心领神会,也自然地接道,“大概因为晚上的过路费比较便宜吧。
” 桃源村原本住的都是政府公职人员,但到了这个时候,也都有了能走就走的心思,这已经不是第一家了。
“听说三厅在做南迁广州的计划。
”兰幼因又道,“不知道你有没有听到风声。
” “可是徐州不一直在做反攻山东的准备吗?难道幼因姐也觉得我们会跟共产党跨江而治?” “甚至未必只是跨江了……” 沈彤扭过头,震惊地看着兰幼因:“你难道真的是共——” 兰幼因打断她道:“那到底有什么重要的?” 二人便又陷入了沉默。
半晌,兰幼因搭上车门把手,准备向后拉,却听沈彤又忽然说话了。
“我一直觉得自己很聪明,从小记忆力就好,比一般人好很多,看过一遍的东西都能记住,无论是数字还是文字。
”她的眼睛微微低垂朝下看,声音也不似平日里的明快,“后来进情报学校,尽管其他的同学也都有各自的优势,但是我还是觉得论头脑,我比他们都强。
唯独有一次,我们上密码课,教员拿了一张的加密电文让我们当课后作业。
我译了出来,得意地在之后的课上说那就是前后两个礼拜的气象报告。
教员却说我错了,那不只是气象报告,而是45年初日本军队从缅甸撤退的时间和路线。
“然后他说,这些密电是当年一个在重庆中美合作所的译电员译出来的,为我们的远征军会师南坎、反攻仰光提供了重要信息。
课后,我跑去问教员那个译电员是什么人,男的女的,叫什么名字,现在在哪里工作。
教员说,她叫兰幼因,是他见过最聪明的女性,但是在战后就结婚嫁人,没有再继续从事情报和密码工作了。
“你记得吧,幼因姐?我头一次见你的时候就跟你说,我听过你的名字、知道你的故事,对你崇拜得不得了。
那不是客套话哦,我是真的那么想的。
所以,后来我们成为了朋友,我真的好高兴……说出来挺那个的,但是我从小到大,可能是因为独生女,也可能是太自负,都没有什么朋友。
没想到,长大了、工作了居然还能交到朋友,还是你这样让我珍视的朋友。
所以之前,很多事,我都愿意帮你,只要不触及原则问题,都是无伤大雅…… “但是幼因姐,我拿你当朋友,你又是怎么看我的呢?你是因为当我是朋友才寻求帮助,还是只是利用我呢?” 沈彤的声音越发低下去,像是捏着硬币去买棉花糖的小女孩,却被告知砂糖用完了、棉花糖没有了,于是雀跃变成失望,但又隐隐还有最后一点期待,锅底残留的那些糖浆能不能再转出糖丝来…… 兰幼因伸过手,拔掉了车钥匙,对她说:“我说了到家里给你解释,你怎么这么着急?” 沈彤看向她,有些发愣。
“走吧,夜里冷,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 二人下了车,一前一后地走进了兰幼因所住的那栋楼里,没有发现身后的那辆卡车后面,原本在搬运行李的工人彼此交换了眼神。
一个人跳进了驾驶座,卡车的前灯闪了两下。
埋伏在楼顶的吕鹏得到了信号,一挥手,带着另外两个行动处特务静悄悄地往楼下走。
行动处的主要人马虽然都被调去控制中央大学的学生抗议活动了,但他带少数几个上下包抄,抓一个女人还是绰绰有余的。
兰幼因在踏上最后一级台阶的时候,才终于意识到气息的不对。
她转过身,对沈彤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然后抬起头,从楼梯的中间向上看去。
“灯坏了,你小心脚下。
”
黑色的官车行驶进桃源村街道,由于戒严,街两旁的铺子晚上闭店的时间提前两个钟头,所以整条街都很安静。
但即便如此,也比不上只有两个人的车厢里,谁都不说话的沉寂。
握着方向盘的手紧了又紧,人家都说不安的时候心脏会有感觉,但是沈彤却觉得现在是自己的胃在一点点往下坠。
开到兰幼因家楼下的时候,却从窗外传来一阵刺耳的声音。
二人同时看过去,原来是一辆大卡车,有工人在拖家具行李,板车链条刮擦地面,咣当咣当的。
“这个时候搬家?”沈彤发出疑问,但更像是打破沉默的借口。
“是搬走。
”兰幼因倒是心领神会,也自然地接道,“大概因为晚上的过路费比较便宜吧。
” 桃源村原本住的都是政府公职人员,但到了这个时候,也都有了能走就走的心思,这已经不是第一家了。
“听说三厅在做南迁广州的计划。
”兰幼因又道,“不知道你有没有听到风声。
” “可是徐州不一直在做反攻山东的准备吗?难道幼因姐也觉得我们会跟共产党跨江而治?” “甚至未必只是跨江了……” 沈彤扭过头,震惊地看着兰幼因:“你难道真的是共——” 兰幼因打断她道:“那到底有什么重要的?” 二人便又陷入了沉默。
半晌,兰幼因搭上车门把手,准备向后拉,却听沈彤又忽然说话了。
“我一直觉得自己很聪明,从小记忆力就好,比一般人好很多,看过一遍的东西都能记住,无论是数字还是文字。
”她的眼睛微微低垂朝下看,声音也不似平日里的明快,“后来进情报学校,尽管其他的同学也都有各自的优势,但是我还是觉得论头脑,我比他们都强。
唯独有一次,我们上密码课,教员拿了一张的加密电文让我们当课后作业。
我译了出来,得意地在之后的课上说那就是前后两个礼拜的气象报告。
教员却说我错了,那不只是气象报告,而是45年初日本军队从缅甸撤退的时间和路线。
“然后他说,这些密电是当年一个在重庆中美合作所的译电员译出来的,为我们的远征军会师南坎、反攻仰光提供了重要信息。
课后,我跑去问教员那个译电员是什么人,男的女的,叫什么名字,现在在哪里工作。
教员说,她叫兰幼因,是他见过最聪明的女性,但是在战后就结婚嫁人,没有再继续从事情报和密码工作了。
“你记得吧,幼因姐?我头一次见你的时候就跟你说,我听过你的名字、知道你的故事,对你崇拜得不得了。
那不是客套话哦,我是真的那么想的。
所以,后来我们成为了朋友,我真的好高兴……说出来挺那个的,但是我从小到大,可能是因为独生女,也可能是太自负,都没有什么朋友。
没想到,长大了、工作了居然还能交到朋友,还是你这样让我珍视的朋友。
所以之前,很多事,我都愿意帮你,只要不触及原则问题,都是无伤大雅…… “但是幼因姐,我拿你当朋友,你又是怎么看我的呢?你是因为当我是朋友才寻求帮助,还是只是利用我呢?” 沈彤的声音越发低下去,像是捏着硬币去买棉花糖的小女孩,却被告知砂糖用完了、棉花糖没有了,于是雀跃变成失望,但又隐隐还有最后一点期待,锅底残留的那些糖浆能不能再转出糖丝来…… 兰幼因伸过手,拔掉了车钥匙,对她说:“我说了到家里给你解释,你怎么这么着急?” 沈彤看向她,有些发愣。
“走吧,夜里冷,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 二人下了车,一前一后地走进了兰幼因所住的那栋楼里,没有发现身后的那辆卡车后面,原本在搬运行李的工人彼此交换了眼神。
一个人跳进了驾驶座,卡车的前灯闪了两下。
埋伏在楼顶的吕鹏得到了信号,一挥手,带着另外两个行动处特务静悄悄地往楼下走。
行动处的主要人马虽然都被调去控制中央大学的学生抗议活动了,但他带少数几个上下包抄,抓一个女人还是绰绰有余的。
兰幼因在踏上最后一级台阶的时候,才终于意识到气息的不对。
她转过身,对沈彤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然后抬起头,从楼梯的中间向上看去。
“灯坏了,你小心脚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