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出塞

关灯
年纪最大的是一位来自鲁地的儒生,他这次跟着使团出塞,是想去西域传播儒家的礼仪和思想。

     年纪最小的是一位来自朔方的十六岁女郎,她在射箭这方面很有天赋,能在数百米外将箭矢准确地射到野兔的耳朵上。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木匠、铁匠、织女、翻译、史官、医师、测绘家等,当然,大多数还是体魄强壮,肌肉虬劲的郎卫,此去西域路途可达万里,中途可不止要面对恶劣的自然天气,还有危险的野兽和会肆意抢劫的蛮夷戎狄。

     他们已经知道自己这此出使会有四倍秩俸,奖赏另算这件事了,钱是燃料,将他们本就激动的心烧得更旺。

     闻棠:“路上若真有人敢来抢劫汉使,那我便送他们一件礼物。

    ” 儒生孟通疑惑道:“以德报怨?” 可是后面不是还有一句何以报德吗? 张骞觉得孟通还是太天真了,于是出言解答他的疑惑:“送他们几发火药。

    ” 闻棠:“聪明!” 孟通:哦,我差点忘了,博昌侯的德是武德。

     从前,都是闻棠看别人离开长安,现在离开长安的人却变成了她自己,心中难免有些不舍。

     和出征相比,使团的排场非常简单,不过刘彻还是亲自来到未央宫北阙下,为闻棠和张骞赠酒践行。

     “两位爱卿早归。

    ” 二人行饮酒谢恩:“闻棠/张骞此行,必当不负皇恩,连通西域,使其使者来汉朝拜。

    ” 他俩还很心机地模仿了唐三藏,因为直接喝土有点不卫生,所以就用手帕包了一稔长安的土留到路上思念,寓意着思我故土嘛。

     周围官员,包括刘彻在内,见此情形,都感动极了。

     张骞:博昌侯能想此意并告知于我,这代表她很厉害并善于分享。

     此次西行,有她稳了! 闻棠:此次西行,有博望侯这个有经验,了解西域地形的前辈,稳了! 使团众人:总之稳了! 刘彻封张骞为中郎将,闻棠为西域使,持节出使西域,使团离开未央阙,逐渐远去,一直到离开长安,因为汉朝每年都会派出去十几批使者,所以他们的离开并不引人注目,但等他们归来时,整个长安都会为其骄傲。

     闻棠坐在车上,脊背挺地笔直,她手中持有一根长八尺的竹仗,通体涂有赤色朱漆,顶部装饰以牦牛尾制成的三重旌节,尽显汉家威仪。

     这就是汉节。

     赤色汉节,是被皇帝亲自授予的最高使节。

     自此之后,她的一言一行便代表着汉朝的态度。

     两位持着汉节的使者带着大量精美华贵的丝绸,美酒、红糖、金玉、漆器、药物等大汉特产继续西行,这是要送给西域各国的礼物。

     至于火药、环首刀、强弓箭弩等,那是自己用的,为了展示我们大汉的和善之意,怕吓到他们,所以全都藏在货物底下呢。

     东起长安,西出陇西,一路往西北方向走,等到河西之地时,虽然汉已经派出官吏百姓来这里屯田并建立烽燧巩固边防,可场景依旧荒凉,人烟稀少,田地荒芜,风沙肆虐,越往北走,便越荒芜冷落。

     他们到达的最后一个补给点叫做安定置的,因为地理原因,这里无法像汉内部一样用泥土建造烽燧,当地的屯田卒们便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就地取材,用一种两层土夹一层芦苇或红柳枝的办法建造房屋和烽燧,盐碱地下水渗入建筑后,能使建筑坚硬如石,或者是用篱笆条和灰泥筑墙。

     据说他们明年要去前面的居延建造烽燧和关垒。

     他们并不知道两千年后要建造烽燧的地方会出土一件名为居延汉简的重要文物,这件文物会为历史界带来很大的影响。

     他们只知道每日勤勤恳恳干好自己的活计即可。

     从安定置离开,再往西走,生灵更少,走了大概十几天,张骞告诉他们:“这里已经到了河西之地的最西边,再往北走约一千六百里,便能到达西域的第一个国家。

    ” 众人闻言,无不欣喜,从长安出发,他们已经走了四千五百的路,这一路已经很累了,可不知,更累的还在后面。

     张骞指向远方的黄土与t芦苇,解释道:“这里是汉朝通往西域的门户,吏卒们日后肯定会在这里建立关垒,兴许等我们从西域归来,这里就会有来接应我们的汉军了。

    ” 闻棠嘴边不自觉露出一个微笑,感叹道:“玉门关啊。

    ” 因为西域以后经常会通过这里运送玉石到大汉,所以这里被称为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一刻,玉门关前,她看到了许多画面。

     有远嫁乌孙,因为语言不通,思念故土,几年后便郁郁而终的刘细君。

     她躺在羊皮制成的毛毯上,吟唱着“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最终悲伤而亡。

     有为国和亲,敢计划刺杀乌孙王的巾帼公主刘解忧和西域中持节斡旋数十年的冯嫽。

     一直熬到古稀之年,白发苍苍,子女已亡,最终上书“年老思故乡,愿得骸骨归汉地。

    ” 有草原中,毡帐旁,夜月下弹奏琵琶的王昭君。

     有被匈奴掳走的蔡琰,极致的痛苦让她写下“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合生兮莫过我最苦。

    ”这样的千古名句。

     她们的眼泪掉落在半空之中,被一阵突如其来的风裹挟着,最终吹到闻棠脸上。

     忽然,这些悲伤的画面全部消失了。

     日后,玉门关前,大汉只会有持节的女使,不会再有和亲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