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金匠胡同的“鸡飞狗跳”

关灯
皇城司值房内,烛火摇曳,将两人专注的身影投在墙壁上。

     关于“烛龙”与沈逸的沉重话题暂时被压下,摆在眼前的是更迫切的任务——找到新的突破口。

    赵坤的招供虽然震撼,但胡九失踪,直接线索再次中断。

     “胡九这条线,皇城司会全力追缉。

    ”陆寒江指尖敲着桌面,上面铺着京城舆图,“但我们不能干等。

    金牡丹工艺特殊,京城能制作此物者,屈指可数。

    ” 林微熹正小口啜饮着云袖想办法送进来的冰糖燕窝羹——这是她对昨日受到“惊吓”的压惊补偿。

    闻言,她放下白瓷小碗,眼眸亮晶晶的:“对!我们可以从金匠入手!那朵金牡丹,花瓣薄如蝉翼,层叠分明,脉络清晰,绝非普通工匠能为。

    必定是顶尖高手,而且……可能有些特别的癖好或者标记。

    ” 她说着,又从旁边碟子里拈起一块新送来的玫瑰茯苓糕,动作自然流畅,仿佛在自家书房一般。

     陆寒江看着她面前琳琅满目的点心,再看看自己手边只有一杯清茶的桌面,额角青筋隐隐跳动。

     【这女人……是把查案当成茶话会了吗?】他强行移开目光,将注意力拉回案情,“京城顶尖金匠,多在琉璃厂东街的金匠胡同。

    其中,有三人手艺最为精湛,人称‘金匠三绝’。

    ” “三绝?哪三绝?”林微熹来了兴趣,连糕点都忘了吃。

     “‘巧手’张,擅镶嵌细工;‘慧心’李,擅仿古造型;还有一位……”陆寒江顿了顿,语气微凝,“‘鬼手’刘,擅錾刻捶揲,尤精花卉,据说其作品能以假乱真,但性情古怪,深居简出,近年来已很少接活。

    ” “鬼手刘?”林微熹重复着这个名字,若有所思,“擅錾刻捶揲,精花卉……听起来很符合金牡丹的风格。

    而且性情古怪,不正符合那种可能被‘烛龙’利用,或者本身就有秘密的人设吗?” 陆寒江颔首:“此三人是重点。

    但皇城司明面排查,恐打草惊蛇。

    ” “所以,还是得我们亲自去?”林微熹立刻领会,脸上露出了跃跃欲试的表情,“这次扮什么?还是兄妹?” 陆寒江想到昨日西市那“不堪回首”的经历,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

    他实在不想再体验一次被林微熹拽着袖子、在人群中艰难穿梭、还要忍受她对各种小玩意儿的评头论足。

     “不必。

    ”他果断拒绝,“此番需更谨慎。

    你我扮作……收购古玩金器的商人夫妇,前去洽谈生意,暗中观察。

    ” “夫……夫妇?!”林微熹刚入口的燕窝羹差点呛住,白皙的脸颊瞬间染上一抹薄红,“这、这不太好吧?”她内心的小人已经在尖叫:【跟陆阎王扮夫妻?!这比扮兄妹刺激多了!】 陆寒江面色不变,语气公事公办:“此身份最便于接触金匠,打探其手艺与近况,不易引人怀疑。

    ”他顿了顿,补充道,“只是权宜之计,林小姐不必多想。

    ” 林微熹看着他一本正经、毫无杂念的冰块脸,那点羞涩瞬间被无语取代。

    【好吧,是我想多了。

    在这位指挥使大人眼里,我恐怕跟那卷宗没什么区别,都是办案工具。

    】 她清了清嗓子,努力摆出同样严肃的表情:“明白了,陆……相公。

    ”最后两个字,她几乎是含在喉咙里咕哝出来的,带着点恶作剧般的揶揄。

     陆寒江端茶的手几不可察地抖了一下,水面漾开细微的涟漪。

    他面无表情地放下茶杯:“……出发。

    ” ** 金匠胡同,名副其实。

    青石板路两旁,鳞次栉比地开着大大小小的金银铺子,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不绝于耳,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金属和燃料混合的独特气味。

     陆寒江与林微熹再次易容改装。

    陆寒江换上了一身藏蓝色绸缎长衫,腰间挂了一块成色普通的玉佩,努力收敛起周身寒气,试图扮演一个家境殷实、但品味一般的商人。

    林微熹则穿着一身藕荷色绣缠枝莲的衣裙,发髻上插着几支不算太扎眼的金簪,脸上薄施脂粉,手里捏着一方绣帕,低眉顺眼地跟在陆寒江身侧,扮演一位温婉的商人妇。

     只是,这位“商人”气场依旧过于冷硬,而这位“商人妇”……眼神太过灵动,总是在不经意间打量着四周,像只好奇的猫儿。

     他们先来到了“巧手张”的铺子。

    铺面不大,但收拾得干净利落,墙上挂着不少精美的镶嵌作品。

     张师傅是个面容和善的中年人,见到客人,热情迎上来。

    陆寒江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说辞,表示想订做一套金头面,要新颖别致,尤其看重镶嵌工艺。

     张师傅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自己的手艺,拿出几样代表作。

    林微熹在一旁安静听着,偶尔插嘴问一两句关于用料、设计的话,显得很懂行。

     陆寒江暗中观察张师傅的双手,指节粗大,布满老茧,确实是常年劳作所致。

    言谈间,张师傅对近期是否有制作过特殊金器(比如牡丹)避而不谈,只强调自己的镶嵌技艺。

     离开张记,林微熹低声对陆寒江说:“手艺是好的,但看他铺子里摆的样品,风格偏繁复精巧,和金牡丹那种写意灵动的风格不太一样。

    而且,他眼神清正,不像藏奸之人。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陆寒江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接下来是“慧心李”的铺子。

    李师傅年纪稍长,铺子里多是仿古的鼎、尊、爵等器物,气氛更为沉静。

    听闻他们要订做女子头面,李师傅兴趣不大,只敷衍地拿出几样旧图样。

     林微熹故意提起:“听说京城最近流行一种金箔牡丹,做得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