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丞相府的“暗流”与“家宴

关灯
皇城司值房,气氛比往日更加凝重。

     从周拙那间充满死亡气息的“鼠穴”归来,陆寒江身上仿佛还带着那股混合着血腥与腐朽的寒意。

    他将那几封密信和绘制着“千机匣”的羊皮图纸锁入最机密的柜中,转身看向坐在一旁,脸色依旧有些苍白的林微熹。

     “今日起,你暂回丞相府。

    ”陆寒江开口,声音是不容置疑的冷硬,“没有我的传讯,不得随意出入,更不得再参与外勤查探。

    ” 林微熹正捧着一杯热茶暖手,闻言猛地抬头:“为什么?周拙刚死,‘千机匣’线索刚到手,正是需要……” “正是最危险的时候!”陆寒江打断她,眼神锐利如刀,“周拙被灭口,说明‘烛龙’已经察觉我们在紧追不舍。

    他们行事狠辣,毫无底线,接下来的反扑只会更加疯狂。

    你留在外面,太显眼,也太危险。

    ” 他顿了顿,看着林微熹不服气的眼神,语气稍微放缓了些,但依旧带着命令的口吻:“丞相府守卫森严,是你目前最安全的地方。

    在府中,你并非无事可做。

    ” 他走到书案前,拿起一张他刚刚默写下的、从“千机匣”图纸上摘录的几个晦涩术语,递给林微熹:“这些术语,非寻常机关所用。

    林相博览群书,府中藏书汗牛充栋。

    你回去后,可借口研习杂学,查阅古籍,看看能否找到这些术语的出处,或者与‘千机匣’相关的记载。

    ” 林微熹接过那张纸,看着上面“璇玑玉衡”、“星流霆击”等充满玄奥气息的词语,眉头微蹙。

    这确实像是她爹那种老学究才会涉猎的领域。

     “还有,”陆寒江补充道,目光深沉,“留意府中动向,尤其是……林相近日有无异常,或接待过什么特别的客人。

    ” 林微熹心中一凛。

    陆寒江这是在暗示,连她父亲也可能在“烛龙”的监视之下,甚至……她不敢深想。

     她知道陆寒江的决定是正确的。

    接连遭遇围堵、火海、尸体,她再心大,也知道这不是闺阁游戏。

    只是……一想到要离开这漩涡中心,回到那个看似安全却可能暗藏危机的家中,她心里竟有些莫名的……不舍? 【呸呸呸!有什么不舍的!是回去吃香的喝辣的,不用再跟着陆阎王东奔西跑、担惊受怕!】内心的小人立刻跳出来纠正这危险的思想。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那点异样情绪,将那张纸小心折好收入袖中,抬起头,脸上恢复了那副略带娇蛮的千金模样:“知道了,陆大人。

    不就是回家‘闭门思过’嘛。

    不过,这算是带薪……啊不,是带任务休假吧?那我府上的点心供应……” 陆寒江额角青筋又是一跳。

    他有时候真的很想撬开这女人的脑袋看看,里面除了点心和那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到底还装了些什么! “……会有人按时送去。

    ”他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

     “那就多谢陆大人啦!”林微熹立刻眉开眼笑,仿佛刚才那个脸色苍白、心有余悸的人不是她。

    她站起身,拍了拍并没有灰尘的衣裙,“那我这就回去了?陆大人您……多加小心。

    ” 最后四个字,她说得轻而快,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

     陆寒江微微一怔,还没等他回应,林微熹已经像只翩跹的蝴蝶(或者说,急着回窝储备粮食的松鼠),转身离开了值房。

     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门口,陆寒江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坐回椅中。

    值房内似乎瞬间空荡冷清了许多,连那点心残留的香气,都变得若有若无。

     他揉了揉眉心,将注意力强行拉回到那冰冷的“千机匣”图纸和周拙之死的案卷上。

     ** 丞相府,微熹阁。

     熟悉的雕花大床,柔软的锦被,熏染着淡淡梨香的空气……林微熹躺在自己阔别数日(其实也没几天,但感觉像过了很久)的床上,舒服地叹了口气。

     【还是自己的窝舒服啊!皇城司那硬邦邦的椅子,简直不是人坐的!】她抱着被子滚了两圈,尽情享受着这难得的安逸。

     然而,这份安逸并未持续太久。

     傍晚时分,林丞相下朝回府,听闻女儿归来,便派人唤她前去书房一同用晚膳。

     书房内,红木圆桌上摆着几样精致的家常小菜,并无外人。

    林丞相褪去了朝堂上的威严,穿着一身家常的深色直裰,眉宇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

     “微熹回来了。

    ”林丞相看着女儿,眼神温和,却带着深沉的打量,“在皇城司……可还习惯?陆指挥使没有为难你吧?” 林微熹心里咯噔一下,面上却笑得乖巧:“爹爹放心,陆大人虽然严肃了些,但办案还是讲道理的。

    女儿就是帮忙看看卷宗,分析分析线索,没做什么危险的事。

    ”她自动过滤了被搜查、被软禁、遭遇刺杀、火海逃生以及目睹尸体等一系列“不危险”的活动。

     林丞相点了点头,夹了一筷子她爱吃的清蒸鲥鱼到她碗里,状似无意地问道:“听说……案子牵扯到了兵部的人?还死了个匠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微熹